地下室施工方法及其塞形承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1193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下室施工方法及其塞形承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室施工方法及其塞形承台结构,适用于地下室的底板结构施工。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软地基土的地下室施工工序中,一般采用的是先打桩后挖土方的施工工序。由于打桩设备重量大,且打桩设备及桩身的运输、桩身的堆放和施工作业等需要,都要求场地有较强的承载力,但软地基土的承载力低,通常需要对软地基土进行增强加固,例如填一层承载力大的渣土 (砂)、更换地基土或者采用加水泥搅拌的方式改变软地基土性能等。然而,采用上述方法都需要延长工期和增加费用。另外,即使采取上述措施,使软地基土满足了打桩的要求,但打桩后地下室土方开挖的过程中,由于挖土机械的动力作用,常导致在软地基土中桩倾斜,甚至造成桩身断裂的质量事故。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施工方法及其塞形承台结构,该地下室施工方法是使地下室施工顺序由先打桩后挖土,改为先开挖土方后打桩成为可能的重大施工工艺创新,而该塞形承台结构有利于改进软地基土的地下室施工工序, 避免了软地基土中桩的倾斜及桩身断裂等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在提高了工程质量的同时也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挖掉地下室土方,避免了打桩后再开挖土方,对桩的质量损害;
(2)浇注钢筋混凝土底板,并留出承台位,同时在承台位处浇注环形闭合的围梁,所述围梁为底板的一个延伸部;
(3)在预留的承台位处,将预制桩打入地下;
(4)对预制桩进行验收,若验收合格,则在承台位上浇注塞形承台结构,将地下室底板连成一个整体;若验收不合格,则先对桩进行修复,再在承台位上浇注塞形承台结构,将地下室底板连成一个整体。上述底板下侧设置有底板梁或底板垫层。上述承台结构的钢筋与底板和底板梁的钢筋为可拆连接。在浇注钢筋混凝土底板和底板梁时,承台的钢筋与底板和底板梁,两成一个整体,以利承台周侧的底板和底板梁连接定位。待钢筋混凝土底板和底板梁凝固后,拆下承台位上的钢筋,保证打桩作业的顺利进行。打完桩后,对桩进行检测,若检测合格,则铺设续接上承台钢筋并进行浇注,若检测不合格,则需对预制桩进行修复,待修复合格后,铺设续接上承台钢筋并进行浇注,
上述的可拆连接包括设置在底板和底板梁钢筋伸入承台位一端部上的螺纹段、设置在承台两端部的螺纹段以及套置在两螺纹段上的螺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塞形承台结构,包括由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的周侧设置有用于将其卡接在底板围梁上的环形凹槽,所述承台的下端面支撑在预制桩的上端部上,以利将底板和预制桩连成一个整体结构。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上述底板下侧设置有底板梁或底板垫层。所述底板围梁上设置有伸入承台和底板梁内的抗拔插钢筋。所述承台上端面与底板上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位于环形凹槽上侧的承台宽度大于位于环形凹槽下侧的承台宽度。所述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卧式直角梯形,且所述卧式直角梯形的斜边位于上侧。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本发明的塞形承台结构有利于改进软地基土的地下室施工工序。利用先浇注的底板作为打桩的施工平台,它比起上述的填渣土 (砂)、更换地基土或者采用加水泥搅拌等加固软土的方法都更加可靠,既保证了桩身位置的准确,尤其是单桩承台,又避免了通常因场地加强的不均勻形成的打桩过程桩倾斜或断裂的不可逆转问题;
二是本发明的塞形承台结构使先开挖后打桩成为可能,降低了桩开挖过程的工程质量风险,是保证桩质量的最佳措施。三是可在逐个承台打桩后就可浇注承台,使打桩作业与地下室结构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工期。四是采用本发明可以免去原有地下室施工工序中的填渣土 (砂)、更换地基土或者采用加水泥搅拌等加固软土的工序,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降低了能耗,也使地下室施工环境得到保护。五是本发明的环形凹槽,可以形成地下水上行或地上水下行的阻水道,提高地下室底板的防水性能。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使地下室施工顺序由先打桩后挖土,改为先开挖土方后打桩成为可能的重大施工工艺创新,其不仅保障桩身质量,省去了加固软土的工序,减少地下室施工过程抽水次数,简化静载荷等,既加快了工期,又降低工程造价,减少人力和能源耗用, 还改善环境,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


图1为本发明的地下室施工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塞形承台结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塞形承台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塞形承台结构使用状态俯视示意图。图中1 一承台,2—底板,3—底板梁或底板垫层,4一底板围梁,5—环形凹槽,6— 预制桩,7—抗拔插钢筋,8—地下室上部的挡墙或立柱,9一软地基土。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挖掉地下室土方,避免了打桩后再开挖土方,对桩的质量损害;(2)浇注钢筋混凝土底板,并留出承台位,同时在承台位处浇注环形闭合的围梁,所述围梁为底板的一个延伸部,该延伸部是在浇筑底板时,同时浇筑成型的;
(3)在预留的承台位处,将预制桩打入地下;
(4)对预制桩进行验收,若验收合格,则在承台位上浇注塞形承台结构,将地下室底板连成一个整体;若验收不合格,则先对桩进行修复,再在承台位上浇注塞形承台结构,将地下室底板连成一个整体。 上述底板下侧设置有底板梁或底板垫层。上述承台结构的钢筋与底板和底板梁的钢筋为可拆连接。在浇注钢筋混凝土底板和底板梁时,承台的钢筋与底板和底板梁,两成一个整体,以利承台周侧的底板和底板梁连接定位。待钢筋混凝土底板和底板梁凝固后,拆下承台位上的钢筋,保证打桩作业的顺利进行。打完桩后,对桩进行检测,若检测合格,则铺设续接上承台钢筋并进行浇注,若检测不合格,则需对预制桩进行修复,待修复合格后,铺设续接上承台钢筋并进行浇注。上述的可拆连接包括设置在底板和底板梁钢筋伸入承台位一端部上的螺纹段、设置在承台两端部的螺纹段以及套置在两螺纹段上的螺套,所述螺纹段的长度大于螺套长度,以利将螺套全部旋向一侧钢筋时,能够将另一侧钢筋顺利取出。当无底板梁时,可拆连接也可以改为焊接的方式。参考图广3,本发明的塞形承台结构,包括由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承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1的周侧设置有用于将其卡接在底板围梁4上的环形凹槽5,所述承台1 的下端面支撑在预制桩6的上端部上,以利将底板和预制桩6连成一个整体结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使之达到更好的效果。上述围梁4上设置有伸入承台1 和底板梁3内的抗拔插钢筋7。所述承台1上端面与底板2上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位于环形凹槽5上侧的承台宽度H1大于位于环形凹槽5下侧的承台宽度H2。所述环形凹槽5的横截面为卧式直角梯形,且所述卧式直角梯形的斜边位于上侧。当然在一些较轻的载荷中,也可以不用设置围梁4,而是直接将承台1卡接在底板 2、底板梁3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先挖掉地下室土方,避免了打桩后再开挖土方,对桩的质量损害;(2)浇注钢筋混凝土底板,并留出承台位,同时在承台位处浇注环形闭合的围梁,所述围梁为底板的一个延伸部;(3)在预留的承台位处,将预制桩打入地下;(4)对预制桩进行验收,若验收合格,则在承台位上浇注塞形承台结构,将地下室底板连成一个整体;若验收不合格,则先对桩进行修复,再在承台位上浇注塞形承台结构,将地下室底板连成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侧设置有底板梁或底板垫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结构的钢筋与底板和底板梁的钢筋为可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连接包括设置在底板和底板梁钢筋伸入承台位一端部上的螺纹段、设置在承台两端部的螺纹段以及套置在两螺纹段上的螺套。
5.一种塞形承台结构,包括由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的周侧设置有用于将其卡接在底板围梁上的环形凹槽,所述承台的下端面支撑在预制桩的上端部上,以利将底板预制桩连成一个整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塞形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侧设置有底板梁或底板垫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塞形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围梁上设置有伸入承台和底板梁内的抗拔插钢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塞形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上端面与底板上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塞形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环形凹槽上侧的承台宽度大于位于环形凹槽下侧的承台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塞形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卧式直角梯形,且所述卧式直角梯形的斜边位于上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室施工方法及其塞形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先挖掉地下室土方,避免了打桩后再开挖土方,对桩的质量损害;(2)浇注钢筋混凝土底板,并留出承台位,同时在承台位处浇注环形闭合的围梁;(3)在预留的承台位处,将预制桩打入地下;(4)对预制桩进行验收,若验收合格,则在承台位上浇注塞形承台结构,将地下室底板连成一个整体;若验收不合格,则先对桩进行修复,再在承台位上浇注塞形承台结构,将地下室底板连成一个整体。该地下室施工方法及其塞形承台结构是使地下室施工顺序由先打桩后挖土,改为先开挖土方后打桩成为可能的重大施工工艺创新,避免了软地基土中桩的倾斜及桩身断裂等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在提高了工程质量的同时也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
文档编号E02D29/045GK102433891SQ20111025376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肖斯昕, 肖斯熔, 肖纹篯 申请人: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