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装载机的反转八连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190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装载机的反转八连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装载机的反转八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装载机是一种高效率的工程机械设备,它广泛地应用于公路、铁路、港口、码头、煤炭、矿山、水利、国防等工程和城市建设等场所的铲装作业,现有技术的装载机工作装置为连杆机构,通常为反转六连杆机构或平行正转连杆机构。反转六连杆机构10(如图1所示) 具有地面位置铲斗掘起力传力比大、铲斗卸料速度快等优点,但是在较短的动臂下,其较高的卸载高度和较短的卸载距离是无法达到各传动角需为12°以上的设计要求,且其自动放平性和平移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铲斗平移性和放平性好、传动效果好的新型装载机的反转八连杆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装载机的反转八连杆机构,它包括前车架、动臂油缸、动臂、转斗油缸、第一摇臂、第一拉杆、第二摇臂、第二拉杆、铲斗;所述的动臂的尾端分别与前车架的两侧相铰接,动臂的前端分别与铲斗的底部相铰接,且在两动臂之间至少设置一横杆;;两动臂油缸的尾端分别与前车架的两侧相铰接,两动臂油缸的顶杆端部分别与对应的动臂的中部相铰接,转斗油缸的尾端与前车架相铰接;所述的第一摇臂的中部铰接于动臂中部横杆向外延伸的铰接部构成其回转点,第一摇臂的上端与转斗油缸的顶杆端部相铰接,第一摇臂的下端与第一拉杆的一端相铰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摇臂的上端、第二拉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铲斗的中部相铰接,第二摇臂的另一端与动臂的前部铰接;所述的动臂与车架的铰接点至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OI 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至铲斗前端的直线距离IK 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至铲斗和第二拉杆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IH 铲斗和第二拉杆的铰接点至第二拉杆和第二摇臂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HF 第二拉杆和第二摇臂的铰接点至第二摇臂的与动臂铰接的回转点的直线距离re 第二摇臂和动臂的铰接点至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GI 第二摇臂和第一拉杆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和第一拉杆铰接点的直线距离DF 第一摇臂和第一拉杆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和动臂铰接点的直线距离DC 第一摇臂和动臂中部横杆向外延伸铰接部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和转斗油缸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CB 第一摇臂和转斗油缸的铰接点至转斗油缸和车架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AB 动臂和车架的铰接点至车架和动臂油缸铰接点的直线距离OJ 动臂和车架的铰接点至车架和转斗油缸铰接点的直线距离OA 动臂和车架的铰接点至动臂和动臂油紅铰接点的直线距离 OE 为:1890-1960 :840-890 :320-350 :420-460 :400-440 :300-340 550-580 :470-510 :430-470 1040—1080 :190-220 :1100_1600。所述的动臂与车架的铰接点至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OI 动臂和铲斗
3的铰接点至铲斗前端的直线距离IK 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至铲斗和第二拉杆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IH 铲斗和第二拉杆的铰接点至第二拉杆和第二摇臂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HF 第二拉杆和第二摇臂的铰接点至第二摇臂的与动臂铰接的回转点的直线距离re 第二摇臂和动臂的铰接点至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GI 第二摇臂和第一拉杆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和第一拉杆铰接点的直线距离DF 第一摇臂和第一拉杆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和动臂铰接点的直线距离DC 第一摇臂和动臂中部横杆向外延伸铰接部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和转斗油缸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CB 第一摇臂和转斗油缸的铰接点至转斗油缸和车架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AB 动臂和车架的铰接点至车架和动臂油缸铰接点的直线距离OJ 动臂和车架的铰接点至车架和转斗油缸铰接点的直线距离OA 动臂和车架的铰接点至动臂和动臂油缸铰接点的直线距离 OE 为:1925. 2 870. 5 :333. 6 :446. 5 :424. 6 :323. 2 :565. 2 499. 8 456. 8 :1068. 6 :389 :208. 6 :1133。所述的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摇臂的上端铰接,第二拉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摇臂的上部且其铰接点位于第一拉杆与第二摇臂铰接点的下方。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发明设计出合理的动臂、摇臂、铲斗、拉杆、动臂油缸和转斗油缸之间的平面投影距离的比例关系,在较短的动臂和较大的提升角度下,能够达到较高的卸载高度,较小的卸载距离,铲斗的平移性较好(在2°内变化),铲斗的自动放平性好(能够自动放平,提高工作效率),各连杆的传动角都在12°至168°之间(传动效果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习用反转六连杆机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轴测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拉杆与摇杆的另一种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新型装载机的反转八连杆机构,它包括前车架1、 动臂油缸2、动臂3、转斗油缸4、第一摇臂5、第一拉杆6、第二摇臂7、第二拉杆8、铲斗9、第一横杆10、第二横杆11。所述的动臂3的尾端分别与前车架1的两侧相铰接,动臂3的前端分别与铲斗9 的底部相铰接;两动臂油缸2的尾端分别与前车架1的两侧相铰接,两动臂油缸2的顶杆端部分别与对应的动臂3的中部相铰接,转斗油缸4的尾端与前车架1相铰接;所述的第一摇臂5的中部铰接于动臂3中部第一横杆10向外延伸的铰接部101的中部构成其回转点,第一摇臂5的上端与转斗油缸4的顶杆端部相铰接,第一摇臂5的下端与第一拉杆6的一端相铰接,第一拉杆6的另一端与第二摇臂7的上端、第二拉杆8的一端铰接,第二拉杆8的另一端与铲斗9的中部相铰接,第二摇臂7的另一端与动臂3的前部铰接,(如图2所示,第二摇臂7是与动臂之前的第二横杆11向外延伸的铰接部110相互铰接,该铰接部110尾端与第二横杆11相互焊接,其向外延伸段分别向两侧的动臂3的方向形成一折弯板,该折弯板直接焊接在动臂3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臂3与车架的铰接点至动臂3和铲斗9 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OI 动臂3和铲斗9的铰接点至铲斗9前端的直线距离IK 动臂3和铲斗9的铰接点至铲斗9和第二拉杆8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IH 铲斗9和第二拉杆8的铰接点至第二拉杆8和第二摇臂7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HF 第二拉杆8和第二摇臂7的铰接点至第二摇臂7的与动臂3铰接的回转点的直线距离TO 第二摇臂7和动臂3的铰接点至动臂3和铲斗9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GI 第二摇臂7和第一拉杆6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5 和第一拉杆6铰接点的直线距离DF 第一摇臂5和第一拉杆6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5和动臂3铰接点的直线距离DC 第一摇臂5和动臂3中部第一横杆10向外延伸铰接部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5和转斗油缸4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CB 第一摇臂5和转斗油缸4的铰接点至转斗油缸4和车架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AB 动臂3和车架的铰接点至车架和动臂油缸2铰接点的直线距离OJ 动臂3和车架的铰接点至车架和转斗油缸4铰接点的直线距离OA 动臂3和车架的铰接点至动臂3和动臂油缸2铰接点的直线距离OE为1890-1960 :840-890 320-350 :420-460 :400-440 :300-340 :550-580 :470-510 :430-4701040—1080 :190-220 1100-1600。最佳值01:IH :HF FG :GI :DF :DC :CB :AB :0J :0A :0E 为1925. 2 :870. 5 :333. 6 446. 5 :424. 6 :323. 2 :565. 2 :499. 8 :456. 8 :1068. 6 :389 :208. 6 :1133。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拉杆6、第二摇臂7、第二拉杆8也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的第一拉杆6的另一端与第二摇臂7的上端铰接,第二拉杆8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摇臂7的上部且其铰接点F2位于第一拉杆6与第二摇臂7铰接点Fl的下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如图3所示,在地面位置动臂油缸2锁定,转斗油缸4大腔进油,铲斗9绕I点绕转,实现收斗;然后锁定转斗油缸4,动臂油缸2大腔进油,提升动臂绕0点转至最高点;接着锁定动臂油缸2,转斗油缸4小腔进油,实现卸料功能;最后,锁定转斗油缸4,动臂油缸2小腔进油,动臂3绕0点下降至地面,完成四个工况的运动过程。本发明的重点就在于反转八连杆机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装载机的反转八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车架、动臂油缸、动臂、 转斗油缸、第一摇臂、第一拉杆、第二摇臂、第二拉杆、铲斗;所述的动臂的尾端分别与前车架的两侧相铰接,动臂的前端分别与铲斗的底部相铰接,且在两动臂之间至少设置一横杆; 两动臂油缸的尾端分别与前车架的两侧相铰接,两动臂油缸的顶杆端部分别与对应的动臂的中部相铰接,转斗油缸的尾端与前车架相铰接;所述的第一摇臂的中部铰接于动臂中部横杆向外延伸的铰接部构成其回转点,第一摇臂的上端与转斗油缸的顶杆端部相铰接,第一摇臂的下端与第一拉杆的一端相铰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摇臂的上端、第二拉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铲斗的中部相铰接,第二摇臂的另一端与动臂的前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装载机的反转八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臂与车架的铰接点至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至铲斗前端的直线距离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至铲斗和第二拉杆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铲斗和第二拉杆的铰接点至第二拉杆和第二摇臂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第二拉杆和第二摇臂的铰接点至第二摇臂的与动臂铰接的回转点的直线距离第二摇臂和动臂的铰接点至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第二摇臂和第一拉杆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和第一拉杆铰接点的直线距离第一摇臂和第一拉杆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和动臂铰接点的直线距离第一摇臂和动臂中部横杆向外延伸铰接部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和转斗油缸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第一摇臂和转斗油缸的铰接点至转斗油缸和车架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动臂和车架的铰接点至车架和动臂油缸铰接点的直线距离动臂和车架的铰接点至车架和转斗油缸铰接点的直线距离动臂和车架的铰接点至动臂和动臂油缸铰接点的直线距离为1890-1960 =840-890 320-350 :420-460 :400-440 :300-340 :550-580 :470-510 :430-470 1040—1080 :190-220 1100-16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装载机的反转八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臂与车架的铰接点至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至铲斗前端的直线距离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至铲斗和第二拉杆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铲斗和第二拉杆的铰接点至第二拉杆和第二摇臂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第二拉杆和第二摇臂的铰接点至第二摇臂的与动臂铰接的回转点的直线距离第二摇臂和动臂的铰接点至动臂和铲斗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第二摇臂和第一拉杆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和第一拉杆铰接点的直线距离第一摇臂和第一拉杆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和动臂铰接点的直线距离第一摇臂和动臂中部横杆向外延伸的铰接点至第一摇臂和转斗油缸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第一摇臂和转斗油缸的铰接点至转斗油缸和车架的铰接点的直线距离动臂和车架的铰接点至车架和动臂油缸铰接点的直线距离动臂和车架的铰接点至车架和转斗油缸铰接点的直线距离动臂和车架的铰接点至动臂和动臂油缸铰接点的直线距离为:1925. 2 870. 5 :333.6 446. 5 424.6 323. 2 565. 2 :499. 8 :456. 8 :1068. 6 :389 :208. 6 :113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装载机的反转八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摇臂的上端铰接,第二拉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摇臂的上部且其铰接点位于第一拉杆与第二摇臂铰接点的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装载机的反转八连杆机构,它包括前车架、动臂油缸、动臂、转斗油缸、第一摇臂、第一拉杆、第二摇臂、第二拉杆、铲斗。由于本发明设计出合理的动臂、摇臂、铲斗、拉杆、动臂油缸和转斗油缸之间的平面投影距离的比例关系,在较短的动臂和较大的提升角度下,能够达到较高的卸载高度,较小的卸载距离,铲斗的平移性较好(在2°内变化),铲斗的自动放平性好(能够自动放平,提高工作效率),各连杆的传动角都在12°至168°之间(传动效果好)。
文档编号E02F3/36GK102418353SQ20111030820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杨荣国, 林庆钻, 郭涛, 黄阳印 申请人: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