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900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
背景技术
[0002]沉管灌注桩是土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桩基技术,它利用锤击打桩设备或振动沉桩设备,将带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或带有活瓣式桩靴的钢管沉入土中,形成桩孔,然后放入钢筋骨架并通过设置在桩模上的单个料斗浇筑混凝土,边振动边拔管边灌注混凝土, 利用拔管时的振动将混凝土捣实,便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桩。[0003]在本实用新型之前,圆形沉管灌注桩、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专利号 ZL02112538. 4)、现浇 X 形混凝土桩(专利号 200710020306),Y 形桩(专利号 ZL01221710. 7) 等沉管灌注桩都只采用单个料斗(进料口)灌注混凝土,料斗一般设置在桩模顶部,随着施工过程中桩模拔出,料斗的位置不断升高。目前这种传统的单一固定料斗灌注混凝土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0004](1)料斗位置随着桩模拔出逐渐升高,使得混凝土灌注时必须将混凝土运送到料斗的高度,当桩模接近完全拔出时,料斗距离地面的高度往往在2(T30m,这时必须将混凝土运送到2(T30m的高度,因此浪费了运输混凝土的能量、耗费了时间、操作不便,且混凝土容易在运送过程中流失。[0005](2)混凝土从很高的位置下落,增加了离析的可能性,使混凝土质量降低。[0006](3)从高处下落的混凝土带有一定冲击的能量,使得混凝土侧向挤压的力增大,增加了充盈系数,浪费了材料。[0007](4)将混凝土吊到很高的高度,增加了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发明内容[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经济、快速、简便的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可直接在接近地表的位置灌注混凝土,不需要将混凝土运送到一定的高度。[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0010]活动进料斗,在桩模上设置2个或2个以上料斗,其特征在于各料斗为活动式,在桩模沉入地基时关闭,在桩模拔出需灌注混凝土时打开;每个料斗由5块钢板组成,1块钢板位于正面,4块钢板位于侧面,各块钢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可转动;桩模在料斗的位置开有进料口 ;料斗闭合时各钢板收缩后紧贴在桩模外壁;正面1块钢板尺寸比进料口稍大; 各料斗在桩模上均勻布置,相邻两个料斗之间的距离为f 5m。[0011]所述活动式料斗,收缩到桩模外壁时,在料斗边缘与桩模之间设置密封圈。[0012]所述活动式料斗,收缩到桩模外壁后,采用螺栓与桩模固定。[0013]所述活动式料斗,正面的一块钢板为弧形,圆弧半径与桩模半径相等。[001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式应用[0015](1)将沉管灌注桩桩模对准桩位,并使活动式料斗闭合,用螺栓将料斗在桩模上固定密封。[0016](2)桩模在上部振动头或锤头的作用下逐渐下沉,到达设计标高停止,这时设置在桩模外壁的活动式料斗跟着桩模一起下沉并埋入地基土体。[0017](3)打开最上面一个料斗,通过进料口向桩模内灌注一定量的混凝土。[0018](4)振动拔管,待下一个料斗拔出地面时停止上拔,料斗口尽量接近地面。[0019](5)打开该料斗,向桩模内灌入混凝土。[0020]( 6 )重复步骤(4 )和(5 ),直到桩模完全拔出。[0021](7)在地基中形成现浇混凝土桩。[002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0023](1)在桩模上设置多个料斗,料斗拔出打开后,由于料斗与地面接近,可通过小推车或混凝土泵直接往料斗中灌注混凝土,不需要将混凝土输送到离地面较高的高度,节省能量,操作方便。[0024](2)混凝土从接近地面的位置灌注到桩模,减小了混凝土下落高度,减小了离析的可能性。[0025](3)设置多料斗减小了混凝土下落的路径长度,从而减小了卡管的可能性。[0026](4)由于混凝土下落高度的减小,混凝土灌注时下落的能量减小,从而减小了混凝土向外侧的挤压,减小了充盈系数,因此节省了材料。[0027](5)料斗为活动式,可收缩到桩模外壁,操作方便快捷。[0028](6)料斗设置密封圈,密封性好,不漏水,保证了成桩质量。[0029](7)活动料斗关闭后,收缩到桩模外壁的位置,没有减小桩模内的空间,方便填充料的下落和下放钢筋笼。[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具体实施方式
为限,而是由权利要求加以限定。


[0031]图1本实用新型施工步骤示意图,图中(a)为桩机就位;(b)为桩模下沉;(C)为打开料斗灌注混凝土;(d)为振动上拔,直到下一个料斗露出地面;(e)为打开该料斗,灌注混凝土;(f)为重复步骤(d)、(e),直到桩模完全拔出。[0032]图2本实用新型A位置料斗打开时局部放大图。[0033]图3图2的俯视图。[0034]图4 图2的左视图。[0035]图5本实用新型B位置料斗闭合时局部放大图。[0036]图6 图5的俯视图。[0037]图7 图5的左视图。[0038]图中1为桩模,2为活动料斗,3为三角形钢板,4为弧形钢板,5为活动铰链,6为固定螺栓,7为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如图广图7所示,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在桩模(1)外壁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活动料斗(2),活动料斗(2)由三角形钢板(3)、弧形钢板(4)和活动铰链(5)等结构组成,闭合时通过固定螺栓(6)与桩模(1)固定,在弧形钢板(4)和桩模(1)之间设置密封圈(7)。每个活动料斗(2)由一块弧形钢板(4)和四块三角形钢板(3)组成,弧形钢板(4)位于正面,其面积大于进料口的面积,三角形钢板(3)位于侧面,相邻的各块钢板之间均通过活动铰链(5)连接。弧形钢板(4)下端也通过活动铰链(5)与桩模(1)连接。[0040]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的应用采用以下方式实现[0041]第一步,将沉管灌注桩桩模(1)对准桩位,并使活动料斗(2)闭合,用螺栓(6)将活动料斗(2)的弧形钢板(4)在桩模(1)上固定。活动料斗(2)闭合时,三角形钢板(3)绕着活动铰链(5)转动,直到其位置与桩模(1)的外壁基本重合,这时,三角形钢板(3)的转动同时带动弧形钢板(4)的绕活动铰链(5)的转动,直到弧形钢板(4)与桩模(1)的外壁紧密贴合。密封圈(7)设置在弧形钢板(4)与桩模(1)之间,弧形钢板(4)顶端采用三个固定螺栓(6)与桩模(1)固定,当固定螺栓(6)拧紧后,弧形钢板(4)与桩模(1)之间达到完全密封。[0042]第二步,桩模(1)在上部振动头或锤头的作用下逐渐下沉,一开始借助施工机具的自重作用下沉,当沉桩遇到阻力时,施加一定的振动荷载,到达设计标高停止,这时设置在桩模(1)外壁的活动料斗(2)跟着桩模(1) 一起下沉并埋入地基土体中。[0043]第三步,打开最上面一个活动料斗(2),通过进料口向桩模(1)内灌注一定量的混凝土。活动料斗(2)打开时,先松开固定螺栓(6),使弧形钢板(4)绕下端活动铰链(5)转动,同时三角形钢板(3)绕着周边的活动铰链(5)转动,直到活动料斗(2)完全打开。[0044]第四步,振动拔桩模(1),待下一个活动料斗(2)拔出地面时停止上拔,活动料斗 (2)尽量接近地面。一般活动料斗(2)的顶面高度低于混凝土推车的高度,方便采用混凝土推车直接往活动料斗(2)内倒入混凝土。[0045]第五步,打开该活动料斗(2),向桩模(1)内灌入混凝土。[0046]第六步,重复步骤四和五,直到桩模(1)完全拔出,从而在地基中形成现浇混凝土桩。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在桩模上设置2个或2个以上料斗,其特征在于各料斗为活动式,在桩模沉入地基时关闭,在桩模拔出需灌注混凝土时打开;每个料斗由5块钢板组成,1块钢板位于正面,4块钢板位于侧面,各块钢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可转动;桩模在料斗的位置开有进料口 ;料斗闭合时各钢板收缩后紧贴在桩模外壁;正面1 块钢板尺寸比进料口稍大;各料斗在桩模上均勻布置,相邻两个料斗之间的距离为2 5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其特征在于在料斗边缘与桩模之间设置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其特征在于料斗通过螺栓与桩模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其特征在于料斗正面的一块钢板为弧形,圆弧半径与桩模半径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沉管灌注桩的可折叠活动进料斗,在桩模上设置2个或2个以上料斗,其特征在于各料斗为活动式,在桩模沉入地基时关闭,在桩模拔出需灌注混凝土时打开;每个料斗由5块钢板组成,1块钢板位于正面,4块钢板位于侧面,各块钢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可转动;桩模在料斗的位置开有进料口;料斗闭合时各钢板收缩后紧贴在桩模外壁;正面1块钢板尺寸比进料口稍大;各料斗在桩模上均匀布置,相邻两个料斗之间的距离为2~5m。本实用新型操作简捷、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能量、保证了成桩质量。
文档编号E02D5/38GK202273232SQ201120380030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丁选明, 刘汉龙, 孔纲强, 李平 申请人: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 河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