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617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管隧道干坞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
背景技术
干坞作为沉管隧道的一项重要临时工程,承担着管段预制、水密性检验、起浮与出坞等重要任务。由于属于大型临水基坑,需长达数年时间的管段制作,经历着干坞的充水与放水过程,因此边坡的长久稳定,是保证干坞安全的重要指标。边坡加固传统做法,采用水泥搅拌桩土体加固、钢筋网片护坡或喷锚加固等方法。采用水泥搅拌桩土体加固,稳定性比较好,但由于大面积的土体加固,成本费用高;采用钢筋网片护坡,受地基条件与坡率影响较大,因此单纯采用钢筋网片护坡,在软弱地质、承压水丰富的地质层上,边坡的稳定性比较差;采用喷锚加固,由于每根锚杆需要通过钻孔深入岩土体内,才能进行后续钢筋网片铺设与混凝土浇筑,因此施工工期长,造价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适合滨海相软弱土地质层上施工的大型放坡无支护开挖基坑,该结构形式既经济、实用,又能保证工期,并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坡顶、坡面和坡脚,所述坡面上设有钢筋混凝土护坡和多阶平台,所述钢筋混凝土护坡包括多个纵向钢筋混凝土格埂和多个横向钢筋混凝土格埂,每个横向钢筋混凝土格埂向坡面的投影均呈弧线形,多个纵向钢筋混凝土格埂和多个横向钢筋混凝土格埂构成的梗格内设有坡面钢筋与抗滑毛竹,并浇筑混凝土面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护坡上设有泄水结构;所述平台上设有排水沟槽,所述排水沟槽和坡底的护脚处均设有抗滑毛竹。本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所述泄水结构由滤水管、滤水砂垄和无纺土工布构成。所述排水沟槽为横向的设置在各阶平台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采用钢筋混凝土格埂结构形式,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在格埂内打设抗滑毛竹以增加边坡抗滑性能,较传统的水泥搅拌桩土体加固、拉锚、注浆等方式,更为简便、经济、实用,同样达到边坡加固的效果。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I部格埂断面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3是图1-1中II部排水沟槽断面结构放大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的局部俯视图。图中I-钢筋混凝土护坡,2-平台,3-纵向钢筋混凝土格埂,4-横向钢筋混凝土格埂,41-箍筋,42-纵向钢筋,43-坡面钢筋,5-泄水结构,51-滤水管,52-滤水砂垄,53-无纺土工布,6-排水沟槽,61-水沟钢筋,62-胶合板,7-抗滑毛竹,8-护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包括坡顶、坡面和坡脚,所述坡面上设有钢筋混凝土护坡I和多阶水平平台2,所述钢筋混凝土护坡I包括多个纵向钢筋混凝土格埂3和多个横向钢筋混凝土格埂4,每个横向钢筋混凝土格埂4横向坡面的投影均呈弧线形,如图2所示,多个纵向钢筋混凝土格埂3和多个横向钢筋混凝土格埂4内设有坡面钢筋,并浇筑混凝土面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护坡2上设有泄水结构5,所述泄水结构5由滤水管51、滤水砂垄52和设置在滤水管51插入端的无纺土工布53构成。如图1-1所示。 所述平台2上设有排水沟槽6,所述排水沟槽6为横向设置。所述横向钢筋混凝土格埂4插入抗滑毛竹7,在格埂内打设抗滑毛竹以增加边坡抗滑性能,如图1-2所示。同理,所述排水沟槽6和坡底的护脚8处也均设有抗滑毛竹7,如图1-1所示。研究实例材料天津海河隧道干坞边坡,坡面采用钢筋混凝土梗格,梗格内浇筑混凝土面层进行防护,钢筋混凝土护坡面厚度为80_,混凝土为C20。其施工过程如下(I)分层、分块开挖机械开挖到位后,留有30cm 土层余量,进行人工修坡。(2)护坡分段在修整好的护坡上,由坡顶至坡底自上而下,按照3m—道分成若干个区域,以便护坡钢筋绑扎与混凝土浇筑。(3)沟槽开挖在平台坡脚处位置开挖排水沟槽,开挖槽宽度X深度为620_X220mm,排水沟宽度X深度为300_X200mm。(4)施工碎石、中粗砂垫层在修整好的坡面上铺60mm厚碎石、中粗砂垫层,垫层施工时,由坡底向坡顶施工,人工整平。(5)沟槽及坡面绑扎钢筋如图1-2所示,钢筋绑扎时先绑扎格梗(由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构成)和水沟钢筋,然后再绑扎坡面钢筋,绑扎须牢固、钢筋顺直、间距均匀。格梗断面尺寸为200X200mm,格梗内钢筋有两种,箍筋41为06x250 mm钢筋,纵向钢筋42为4X 0516mm钢筋,坡面钢筋43为08x300 mm单层双向布置的钢筋,水沟钢筋61为06x250mm钢筋,如图1-3所示。(6)埋设滤水管、沟槽立模钢筋施工的同时,如图1-1所示,安装PVC滤水管51,下设泄水孔,泄水孔内填透水混凝土,下设滤水砂垄52(bXh = 300X300mm)插入端头部为,外包无纺土工布53(200g/m2),如图1-3所示,水沟槽模板采用胶合板62。(7)如图1-1和图1-2所示,格梗内及坡底的护脚处均插入抗滑毛竹7 ,在钢筋砼护坡格梗、平台排水沟侧墙部位打入3000 5000m长毛竹,间距为1500mm,梅花形布置,毛竹采用机械或人工插入,桩头距离开挖面100 150mm,作为格梗梁内锚固长度。(8)混凝土烧筑混凝土采用C20标号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采用80 100mm。烧筑采用混凝土泵车输送,人工摊铺,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先浇筑排水沟槽,再由坡底向坡顶浇筑坡面。混凝土初凝时整平压光。至此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干坞边坡结构,边坡护坡平面如图2所示。经后续沉管管段预制、管段检漏(干坞充水)等阶段验证,在开挖期间,地面沉降和侧移值为I. 5mm/d 2. 3mm/d,小于设计值3mm/d ;坑外水位变化控制在0. 5m以内;干玛投入使用期间,边坡及其平台变形量、坑外地表剖面变形量、坑外土体侧向位移变形量均未超过设计报警值,在该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取得预期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良好的技术支
持。 尽管上面结合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包括坡顶、坡面和坡脚,其特征在于 所述坡面上设有钢筋混凝土护坡(I)和多阶平台(2), 所述钢筋混凝土护坡(I)包括多个纵向钢筋混凝土格埂(3)和多个横向钢筋混凝土格埂(4),每个横向钢筋混凝土格埂(4)向坡面的投影均呈弧线形,多个纵向钢筋混凝土格埂(3)和多个横向钢筋混凝土格埂(4)构成的梗格内设有坡面钢筋与抗滑毛竹(7),并浇筑混凝土面层; 所述钢筋混凝土护坡(2)上设有泄水结构(5);所述平台(2)上设有排水沟槽(6),所述排水沟槽(6)和坡底的护脚(8)处均设有抗滑毛竹(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结构(5)由滤水管(51)、滤水砂垄(52)和设置在滤水管(51)插入端的无纺土工布(53)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槽(6)为横向的设置在各阶平台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沉管隧道干坞边坡,包括坡顶、坡面和坡脚.所述坡面设有钢筋混凝土护坡和多阶水平平台,所述钢筋混凝土护坡包括多个纵向钢筋混凝土格埂和多个横向钢筋混凝土格埂,每个横向钢筋混凝土格埂向坡面的投影均呈弧线形,梗格内设有坡面钢筋并浇筑混凝土面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护坡上设有泄水结构;所述平台上设有排水沟槽,横向布置钢筋混凝土格埂;所述横向弧形钢筋混凝土格梗内和坡底的护脚处均设有抗滑毛竹。本实用新型干坞边坡结构形式,适合滨海相软弱土地质设计与施工,该结构形式既经济、实用,又能保证工期,并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E02D17/20GK202577320SQ2012201426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7日
发明者代敬辉, 王朝辉, 张志安, 李建芳, 郭建文, 肖刚刚, 吉志国, 张云志, 王培松, 肖凌云, 师华平 申请人: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