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向变刚度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620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纵向变刚度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向变刚度基坑支护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基坑设计中,首先计算考虑坑外水土作用及坑外超载作用下,支护体系的最大内力。据此最大内力,进行支护结构的选型、设计。然而,支护结构的内力在纵向变化很大,统一按照最大内力进行设计,资源浪费严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刚度可调整、科学合理、经济环保的基坑支护结 构。一种纵向变刚度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用于基坑挡土和止水的支护桩、用于抵抗较小内力的第一加劲体、用于抵抗较大内力的第二加劲体,支护桩的内部分别布置至少一组纵向布置的第一加劲体、第二加劲体。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纵向变刚度基坑支护结构,可以充分发挥加劲体的优点,比其它基坑支护结构形式更加经济合理。使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达到节约资源、节省造价的目的。纵向变刚度基坑支护结构是在充分研究支护结构内力沿纵向分布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设计支护结构的刚度,对结构内力大的部位采用大刚度支护结构,对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采用小刚度支护结构。使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达到节约资源、节省造价的目的。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纵向变刚度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用于基坑挡土和止水的支护桩I、用于抵抗较小内力的第一加劲体2、用于抵抗较大内力的第二加劲体3,支护桩I的内部分别布置至少一组纵向布置的第一加劲体2、第二加劲体3。如图2所示,支护桩I的内部布置五组第一加劲体2、第二加劲体3。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变刚度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场地条件和计算分析,确定支护桩I的型式、间距、桩长,确定用于抵抗较小内力的加劲体2的型式、纵向分布、间距、长度,确定用于抵抗较大内力的加劲体3的型式、纵向分布、间距、长度;[0013]第二步施工支护桩I、加劲体2、加劲体3 ;第三步开挖基坑内部土体,施工坑内支撑体系;第四步对基坑坑底进行清理、整平,浇筑垫层,施工底板及主体结构;第五步回填土,视情况回收加劲体2、加劲体3。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目前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中。例如对于常规的排桩支护结构,支护桩I采用钻孔灌注桩形式时,加劲体2、3可采用普通钢筋。支护桩I采用SMW工法时,加劲体2可采用H型钢,3可以采用H型钢或普通钢板焊接在加劲体2上。支护采用 钢板桩组合结构时,加劲体I采用钢板桩,加劲体2、3采用H型钢或普通钢板焊接在钢板桩上。
权利要求1.一种纵向变刚度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基坑挡土和止水的支护桩(I)、用于抵抗较小内力的第一加劲体(2)、用于抵抗较大内力的第二加劲体(3),支护桩(I)的内部分别布置至少一组纵向布置的第一加劲体(2 )、第二加劲体(3 )。
专利摘要一种纵向变刚度基坑支护结构,涉及岩土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向变刚度基坑支护结构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基坑挡土和止水的支护桩、用于抵抗较小内力的第一加劲体、用于抵抗较大内力的第二加劲体,支护桩的内部分别布置至少一组纵向布置的第一加劲体、第二加劲体。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结构刚度可调整、科学合理、经济环保的目的。
文档编号E02D17/02GK202559360SQ20122014495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李仁民, 刘松玉, 王首超, 蔡钟业, 陈晓凤, 童立元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