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8666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具体涉及ー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进程加快,基坑支护工程也逐渐成为建设领域关注的热点。双排桩支护结构是基坑工程中常用的支护形式。传统的双排桩支护体系中前后排桩与桩顶连梁共同组成门架式结构,成为超静定体系。连梁对于前后排桩来说,起到了协同变形和分配内力的作用,在后排桩的锚拉作用下,前排桩内力得到极大的改善,适当增加后排桩桩长,可以有效控制桩顶变形。但是在某些地质情况下,后排桩作用有限,造成桩长过大,造价偏高,且后排桩的作用也会受到连系梁与圈梁节点刚度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已有的排桩与新施工排桩连接形成双排桩结构,但由于已有排桩桩长不足,因此无法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形成双排桩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减小后排桩桩长,有效控制基坑变形、节省工程造价的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后排桩、前排桩圈梁、后排桩圈梁和连系梁,所述后排桩设置有锚索。所述锚索的成孔直径为150mm。所述后排桩桩底标高以下设置有锚固段,锚固段的长度根据后排桩计算所需要的锚拉カ确定。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排桩与锚索之间设置有PVC管。所述PVC管的直径为150mm。所述前排桩为灌注桩或者预制管桩。所述后排桩为灌注桩或者预制管桩。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及工作原理施工前排桩、后排桩,于后排桩桩身内施工预应カ锚索,于前排桩及后排桩桩顶施工前排桩圈梁和后排桩圈梁、连系梁,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于后排桩圈梁顶张拉锚索;前排桩依次与前排桩圈梁、连系梁、后排桩圈梁、后排桩连接形成双排桩支护体系,后排桩桩中位置设预应カ锚索,锚索为后排桩提供一定的锚拉力。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通过采用锚索来提供锚拉力,弥补了由于连系梁与圈梁节点刚度不足及地质情况导致后排桩锚拉作用不足的缺点,可以减小后排桩桩长,有效控制基坑变形,降低施工难度,节省工程造价。

[0014]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ー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一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I、后排桩5、前排桩圈梁2、后排桩圈梁4和连系梁3,所述后排桩5设置有锚索6,所述锚索6的成孔直径为150mmo后排粧5为已有粧,距离现有基坑边线约5m,在后排粧5粧中钻直径150mm孔,施 エ预应カ锚索6。所述后排桩5桩底标高以下设置有锚固段7,锚固段7的长度根据后排桩5计算所需要的锚拉カ确定。所述前排桩I为灌注桩,所述后排桩5为预制管桩。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及工作原理施工前排桩1,于后排桩5桩中施工预应カ锚所6,于前排桩I及后排桩5桩顶施工前排桩圈梁2和后排桩圈梁4、连系梁3,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于后排桩圈梁4顶张拉锚索6 ;前排桩I依次与前排桩圈梁2、连系梁3、后排桩圈梁4、后排桩5连接形成双排桩支护体系,后排桩5桩中位置设预应カ锚索6,锚索6为后排桩5提供一定的锚拉力,可在保证基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大幅度节省工程造价。实施例ニ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由于基坑周围填土较厚,周边环境空间有限,且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采用双排桩支护,必须増加后排桩5桩长才能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当场地内存在砾岩或中风化夹层时,支护桩成孔难度较大,可以适当减小后排桩5的长度,利用预应カ锚索6,为后排桩5提供锚拉作用,达到控制变形的效果,所述后排桩5与锚索6之间设置有PVC管8,PVC管8的直径为150_,所述前排桩I为预制管桩,所述后排粧5为灌注粧。先施工前排桩1,再施工后排桩5。施工后排桩5时,在桩身内预埋直径150mm的PVC管5,待后排桩5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于后排桩5桩身内施工预应カ锚索6,锚固段7位于桩底标高以下。然后施工前排桩圈梁2、后排桩圈梁4及连系梁2。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于后排桩圈梁4顶张拉预应カ锚索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某些地质条件下可降低施工难度,节省工程造价。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后排桩、前排桩圈梁、后排桩圈梁和连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桩设置有锚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的成孔直径为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桩桩底标高以下设置有锚固段。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桩与锚索之间设置有PVC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VC管的直径为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为灌注桩或者预制管桩。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桩为灌注桩或者预制管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锚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后排桩、前排桩圈梁、后排桩圈梁和连系梁,所述后排桩设置有锚索。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锚索来提供锚拉力,弥补了由于连系梁与圈梁节点刚度不足及地质情况导致后排桩锚拉作用不足的缺点,可以减小后排桩桩长,有效控制基坑变形,降低施工难度,节省工程造价。
文档编号E02D17/02GK202627000SQ2012202574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古伟斌, 彭卫平, 薛炜, 刘志方, 张文超 申请人: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