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邻已建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173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紧邻已建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紧邻已建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脚步不停向前迈进,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地下空间开发必将在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紧贴已建地下结构的后建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护体系,由于后建地下结构与已建地下结构之间围护结构存在,两者被分开。假如要求已建地下结构和后 护结构以确保两者结构形成一体并实施连续外包防水层。常用的方法为开挖后建地下结构基坑至坑底,在坑底分段凿除围护结构,分段实施后建地下结构主体使之与已建地下主体结构形成一体并实现外包防水层连续。该方法的问题之一是后建主体结构分段形成多道施工缝;问题之二是凿除围护结构底部造成其上部部分围护结构悬空不稳定,施工风险大,不利于安全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紧邻已建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撑结构,以满足已建地下结构与分步后建地下结构之间以框架柱作为竖向支撑构件形成连续空间的使用功能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邻已建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建地下结构基坑支撑构件的一端与已建地下结构的竖向或水平构件连接。所述已建地下结构的竖向或水平构件预留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已建地下结构侧面的上翻框架梁和预留在已建地下结构结构中板上的斜撑支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后建地下结构基坑支撑构件包括第一道水平支撑和斜撑,第一道水平支撑的一端以已建地下结构侧面的上翻框架梁作为支点,斜撑的一端以已建地下结构的结构中板上的斜撑支座作为支点。具体地说,第一道水平支撑的一端与后建地下结构上部的第一道钢围檁连接,第一道水平支撑的另一端与已建地下结构侧面的上翻框架梁连接,斜撑的一端与后建地下结构中部的第二道钢围檁连接,该斜撑的另一端与已建地下结构的结构中板上的斜撑支座连接。根据优选实施例,斜撑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20度。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紧贴已建地下结构并要求与其防水层连续外包可分步实施的后建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护体系,以满足已建地下结构与分步后建地下结构之间以框架柱作为竖向支撑构件形成连续空间的使用功能要求。在类似工程中采用本支撑方法除保证工程施工、运营安全和质量外,其特点可使工程施工工序转换简便快捷。该方法也适用于已建地下工程加宽改造和相邻地下空间拓宽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同样在确保工程施工、运营的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工程施工更为简便快捷,降低施工风险,减少施工缝和施工工序,节省工期、降低造价。
图I为围护结构支撑平面布置图,其中图Ia为第一道支撑平面布置图,图Ib为第二道支撑的平面布置图。图2为围护结构横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某轨道交通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800厚地下连续墙,该车站附属结构共设置7个出入口及2个风井(均为地下结构),其中两个出入口以长廊连成一体,长度为72m,作为附属结构与车站平行,车站主体结构以框架柱(柱距Sm)与附属结构连为一体(车站和附属结构分步先后实施,其相互关系见平面图I)。车站主体围护结 构采用地下连续墙,附属围护结构采用工法桩。车站主体结构先施工,附属结构后施工,即待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施工附属结构的基坑工程和内部主体结构。本工程为实现车站主体结构和附属主体结构连成一体并形成连续外包防水层,为克服常用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撑结构。本基坑支撑结构的施工步骤如下(I)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同时考虑主体结构顶板16侧面框架梁上翻即上翻框架梁1,同时主体结构施工时预留供后建附属地下结构基坑围护结构设置钢斜撑的斜撑支座11 ;(2) 实施附属结构基坑围护结构工法桩2和顶圈梁3 ;(3) 按设计要求挖土至满足安装第一道支撑4,钢围檁5的施工空间要求的一定深度后,凿除地下连续墙6的顶部混凝土 7,架设第一道水平钢支撑4和第一道钢围檁5,该步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4) 按设计要求挖土至满足安装第二道支撑施工空间后架设第二道钢支撑8和第二道钢围檁9,该步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5) 按设计要求继续挖土至满足架设斜撑12 (斜撑角度按设计要求确定,不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的施工空间后对地下连续墙6凿出用于架设斜撑12的孔洞10 ;(6) 从第二道钢围檩9处架设斜撑12至预留在已建主体结构的结构中板17上的斜撑支座11 (此时车站主体结构楼板已先期浇筑完成,其对应斜撑所需的斜撑支座11业已完成),拆除第二道钢支撑8,完成换撑;(7) 按地下连续墙分幅宽度(一般为6m)由上至下分幅分段凿除地下连续墙6 (地下连续墙分块凿除面积大小可根据支撑12的净宽和施工能力、安全要求确定,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将地下连续墙凿至附属结构底板13和素混凝土垫层14,在设计时应注意斜撑12和斜撑支座11避开主体结构的框架柱15,在平面上与框架柱15保持一定的间距,该间距一般不小于300mm为宜;(8) 浇筑素混凝土垫层14、设置外包防水层、绑扎钢筋、浇筑附属结构底板混凝土 13 ;[0020](9) 待底板混凝土 13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一般要求达到混凝土强度的80%以上),后拆除第二道支撑8,其后续施工可按常规方法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后建附属结构的支撑(如第一道钢支撑4、第二道钢支撑8)的水平和竖向距离确定是根据后建附属结构基坑围护结构工法桩(纵向连续布置)2所承受的外部水土荷载计算确定的,该计算方法为现有技术,其中钢斜撑12是第二道钢支撑8的换撑,间距应与第二道钢支撑8 一致,为降低造价而与第二道钢支撑8共用钢围檁9,钢斜撑12与水平面夹角一般不大于20度较为适宜。由于车站与附属结构在该层的板面标高是一致的,所
以控制在20度以内在实际工程中是完全做得到的。待附属结构主体完成后即可将该斜撑支座11凿除。图中18为已建主体结构的结构底板,19为搅拌桩加固。
权利要求1.一种紧邻已建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建地下结构基坑支撑构件的一端与已建地下结构的竖向或水平构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已建地下结构的竖向或水平构件预留有连接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已建地下结构侧面的上翻框架梁和预留在已建地下结构的结构中板上的斜撑支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建地下结构基坑支撑构件包括第一道水平支撑和斜撑,第一道水平支撑的一端以已建地下结构侧面的上翻框架梁作为支点,斜撑的一端以已建地下结构的结构中板上的斜撑支座作为支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邻已建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建地下结构基坑支撑构件的一端与已建主体结构的竖向或水平构件连接,将支撑轴力直接传至已建主体结构构件上,可实现后建地下结构基坑挖土至坑底后,通过换撑将支撑构件的一端支撑在已建主体结构上,而后依次进行底板防水层和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侧墙防水层和钢筋混凝土侧墙施工以及顶板钢筋混凝土和防水层施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确保工程施工、运营的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工程施工更为简便快捷,降低施工风险,减少施工缝和施工工序,节省工期、降低造价。
文档编号E02D29/045GK202745062SQ201220398590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3日
发明者薛勇, 李文斌, 喻小勇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