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洞室衬砌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562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下洞室衬砌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过水(液体)或储水(液体)的地下洞室衬砌结构,属于水工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因灌溉取水或发电等需要,通常要从库区引水至发电厂房或用水区域而修建引水洞室结构,在引水洞室结构形式中,当围岩条件好时洞室结构采用不衬砌结构。但当围岩条件差或较差时通常是以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钢衬混凝土结构或钢衬钢筋混凝土为主受力体设计,这些衬砌结构虽然可以满足地下洞室安全运行需要,但采用了大量的钢混结构材料,增大工程投资,并增加施工难度,拖延施工工期,因此,这类衬砌结构是不够理想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当地下洞室围岩条件差或较差的条件下提供一种经济性好、施工难度小、速度快的地下洞室衬砌结构,从而克服传统地下过水(储液)衬砌结构在遇围岩条件差或较差时,施工难度大、投资大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这样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洞室衬砌结构,包括过流或储流的地下洞室区,其中,该洞室区设在由围岩构成的主受力区中,从洞室区到主受力区之间依次设有透水衬砌区、加固区和固结区,主受力区、固结区和加固区构成主受力体,透水衬砌区构成辅助受力体或次要受力区域。进一步的,固结区是由主受力区通过注入或混入固结浆液而形成的结构。加固区设有钢筋锚固结构。透水衬砌区是起辅助受力作用的人工混凝土或非混凝土衬砌结构。另外,在洞室区和透水衬砌区之间还可以设置由人工防渗体构成的防渗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地下过水洞室衬砌结构主要受力体是围岩或围岩加固区域、以及通过结构调整地下过水结构的主受力体区域使得衬砌结构在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投资更经济,施工更方便,突破了地下过流(或储液)结构在围岩条件差或较差条件下常规设计上的局限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受力区,2-固结区,3-加固区,4-透水衬砌区,5-防渗区,6-洞室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洞室衬砌结构中心是中空的洞室区6,水流或液体流可以从该洞室区6通过或者在此储存,该洞室区6设在由围岩构成的主受力区I中,围岩可以是天然围岩或人工围岩,从洞室区6到主受力区I之间依次设有透水衬砌区4、加固区3和固结区2,所述主受力区1、固结区2和加固区3构成主受力体。在洞室区6和透水衬砌区4之间还可设有由人工防渗体构成的防渗区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先将即将开挖的地下结构洞段进行固结形成固结区2,再对固结区2局部区域进行锚固加固形成加固区3。然后根据过水断面和透水衬砌结构要求对洞室进行开挖,再对透水衬砌区4结构进行施工,最后完成防渗区5施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先根据过水断面和透水衬砌结构要求对洞室主受力区I范围的围岩进行开挖,再对固结区2局部区域进行锚固加固形成加固区3,然后对固结区2进行固结,再对透水衬砌区4结构进行施工,最后完成防渗区5的施工。本实用新型围岩固结参数、辅助透水衬砌厚度(即常规设计的衬砌结构)等需根据实际工程确定。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地下洞室衬砌结构,包括过流或储液的地下洞室区(6),其特征在于:该洞室区(6)设在由围岩构成的主受力区(I)中,从洞室区(6)到主受力区(I)之间依次设有透水衬砌区(4)、加固区(3)和固结区(2),所述主受力区(I)、固结区(2)和加固区(3)构成主受力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结区(2)是由主受力区(I)通过注入或混入固结浆液而形成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区(3)设有钢筋锚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衬砌区(4)是起辅助受力作用的人工混凝土或非混凝土衬砌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洞室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洞室区(6)和透水衬砌区(4)之间设有由人工防渗体构成的防渗区(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洞室衬砌结构,包括过流或储液的地下洞室区(6)该洞室区(6)设在由围岩构成的主受力区(1)中,从洞室区(6)到主受力区(1)之间依次设有透水衬砌区(4)、加固区(3)和固结区(2),主受力区(1)、固结区(2)和加固区(3)构成主受力体。本实用新型的地下过水洞室衬砌结构主要受力体是围岩或围岩加固区域、以及通过结构调整地下过水结构的主受力体区域使得衬砌结构在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投资更经济,施工更方便,突破了地下过水或储液结构在围岩条件差或较差条件下常规设计上的局限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E21D11/00GK202991053SQ20122071156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肖德序, 郑治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