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挖掘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9258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液压挖掘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挖掘机,在该液压挖掘机中,能够抑制来自发动机的热量所导致的燃料温度上升。该液压挖掘机(1)具有:下部行驶体(2);能够旋转地支承在下部行驶体(2)的上部的上部旋转体(3)。上部旋转体(3)具有旋转框架(4)、搭载在旋转框架(4)上的发动机(6)、配置在发动机(6)的一侧的燃料箱(7)、配重(8)、燃料配管(20)。配重(8)被配置为在发动机(6)的后方支承在旋转框架(4)上,下端部隔着间隙与旋转框架(4)的后端面相对,并且该间隙向外部气体敞开。燃料配管(20)的回流配管(24)与燃料箱(7)连接,并配置在旋转框架(4)的后端面与配重(8)的下端部之间的间隙中。
【专利说明】液压挖掘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挖掘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旋转框架的后部配置有燃料配管的液压挖掘机。
【背景技术】
[0002]液压挖掘机具备:具有履带的下部行驶体;能够旋转地支承在下部行驶体的上部的上部旋转体。在上部旋转体部搭载有发动机、液压驱动装置、燃料箱和冷却单元等,在上部旋转体的后部还搭载 有配重。
[0003]在这样的液压挖掘机中,专利文献I公开了,以提高组装作业性为目的,将燃料箱、燃料泵、燃料配管等作为燃料系统副组装体预先组装在支承部件上。而且,将该被组装的燃料系统副组装体作为I个部件搭载在旋转框架上,从而实现组装作业性的提高。
[0004]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抑制构成旋转框架的侧板的强度降低且提高燃料配管的铺设作业性的液压挖掘机的燃料配管结构。具体来说,在专利文献2中,主要由I型钢构成旋转框架,沿着旋转框架的外缘部将燃料配管铺设至一对侧板的端部附近,而且,该燃料配管跨过一个侧板,沿着端板的上缘铺设。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9960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689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燃料从燃料箱经由燃料滤清器供给到发动机。剩余的燃料向燃料冷却器流动,被该燃料冷却器冷却后,经由回流配管返回燃料箱。
[0011]在上述燃料配管的结构中,如专利文献1、2所述,在发动机舱内,在发动机的后方及下方铺设燃料配管时,由于来自发动机的热量而提高配管内的燃料温度。特别是,在以往的燃料配管结构中,由于从燃料冷却器到燃料箱的回流配管被配置在发动机舱内,所以被燃料箱冷却的回流配管内的燃料被来自发动机的热量加热,很难使热平衡良好。在燃料温度变高时,燃料滤清器和燃料喷射装置的密封部的耐久性降低,另外,还存在油耗变差的问题。
[0012]本发明的课题是抑制由于来自发动机的热量而使燃料配管内的燃料温度上升。
[0013]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4]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液压挖掘机具有:具有履带的下部行驶体;能够旋转地支承在下部行驶体的上部的上部旋转体。上部旋转体具有:板状的旋转框架;搭载在旋转框架上的发动机;配置在发动机的一侧的燃料箱;配重;燃料配管。配重被配置为在发动机的后方支承在旋转框架上,下端部隔着间隙与旋转框架的后端面相对且使该间隙向外部气体敞开。燃料配管与所述燃料箱连接,并配置在所述旋转框架的后端面与所述配重的下端部之间的间隙中。
[0015]这里,在配重的下端部与旋转框架的后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在该间隙中配置有燃料配管。因此,燃料配管难以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影响。另外,由于旋转框架与配重之间的间隙向外部气体敞开,所以燃料配管内的燃料被外部气体冷却,能够抑制温度上升。
[0016]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液压挖掘机在第一方面的液压挖掘机基础上,在旋转框架的上方,构成配置有发动机的发动机舱。配置有燃料配管的间隙相对于发动机舱而被遮蔽。
[0017]这里,由于配置有燃料配管的间隙相对于发动机舱而被遮蔽,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燃料配管内的燃料的温度上升。
[0018]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液压挖掘机在第二方面的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还具有隔热部件,该隔热部件将配置有燃料配管的间隙与发动机舱分隔。
[0019]这里,由于配置有燃料配管的间隙与发动机舱被隔热部件分隔,所以与通过配重和旋转框架遮蔽它们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来自发动机舱的热量侵入配置有燃料配管的间隙。
[0020]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液压挖掘机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旋转框架的后端面具有:形成在下端的第一端面、在第一端面的上方形成在第一端面的前方的第二端面。另外,旋转框架与配重之间的间隙具有:形成在第一端面与配重下端部之间的第一间隙、形成在第二端面与配重下端部之间且比第一间隙宽的第二间隙。在第二间隙的燃料配管的正下方存在旋转框架的底板的一部分。
[0021]这里,考虑到由于配重与旋转框架之间的间隙向外部气体敞开,所以砂土等会侵入该间隙,导致燃料配管损伤。
[0022]因此,在该第四方面的液压挖掘机中,旋转框架的后端面由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形成并呈台阶状,在该台阶部分配置有燃料配管,在第二间隙的燃料配管的正下方存在旋转框架的底板的一部分。因此,燃料配管被旋转框架的后端面保护。因此,能够通过外部气体冷却燃料配管,并且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侵入物使燃料配管损伤。
[0023]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液压挖掘机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液压挖掘机中,还具有配置在发动机的另一侧的燃料冷却器。燃料配管是从燃料冷却器返回燃料箱的配管。
[0024]从燃料冷却器返回燃料箱的回流配管如上所述地供被燃料冷却器冷却的燃料流通。因此,通过将该回流配管配置在旋转框架与配重之间的间隙中,能够抑制被冷却燃料的温度上升。
[0025]发明的效果
[0026]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将燃料配管配置在配重与旋转框架之间的间隙中,而且,由于该间隙向外部气体敞开,所以在燃料配管中流通的燃料难以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影响,通过外部气体冷却,能够抑制温度上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外观立体图。
[0028]图2是表示液压挖掘机的后部结构的图。
[0029]图3是配重的外观立体图。[0030]图4是液压挖掘机的后部的侧视图。
[0031]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6是表示隔热用的海绵部件的安装状态的图。
[0033]图7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0034]图8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与图5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整体结构]
[0036]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I是后方小旋转型的液压挖掘机,如图1所示,具有下部行驶体2和上部旋转体3。图1是从后方观察液压挖掘机I的整体立体图。另外,图2表示拆下车罩、发动机及配重的液压挖掘机I的后部结构。此外,在图2中,还省略了后述的作为隔热材料的海绵部件。
[0037]下部行驶体2在左右两侧具有履带C,通过使该履带C转动,能够使液压挖掘机1、产.
刖进、后退。
[0038]上部旋转体3能够旋转地被搭载在下部行驶体2的上部。如图1及图2所示,上部旋转体3具有:旋转框架4、作业机5、发动机6、燃料箱7、配重8、包含燃料冷却器9的冷却单元10。
[0039]旋转框架4通过由厚度厚的钢板所形成的底板41、左右纵板42、43等构成。在该旋转框架4上支承有作业机5、发动机6、燃料箱7、配重8及冷却单元10。
[0040]作业机5支承在旋转框架4的前部,如图1所示,具有:在中央部分弯曲的大臂11 ;安装在大臂11的前端的小臂12 ;安装在小臂12的前端的铲斗13。液压挖掘机I是经由未图示的液压管供给的压油来驱动各液压缸lla、12a、13a,从而能够使大臂11、小臂12、铲斗13上下移动并且能够进行砂土和砂砾等的挖掘。
[0041]发动机6搭载在旋转框架4的后部的发动机舱SI内。夹着该发动机6地在一侧配置有燃料箱7,在另一侧配置有冷却单元10。此外,在燃料箱7的后侧面设置有燃料滤清器14。作为燃料滤清器14,设置有主滤清器及副滤清器,但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
[0042]配重8在发动机舱SI的后方支承在旋转框架4的后端部。图3是表示从前方观察配重8的图。
[0043][燃料配管结构]
[0044]燃料在燃料箱7 —燃料滤清器14 —发动机6 —燃料冷却器9 —燃料箱7的路径中流通。在它们之间铺设有燃料配管20。更详细来说,如图2所示,在燃料箱7与燃料滤清器14之间设置有第一配管21,在燃料滤清器14与发动机6之间设置有第二配管22,在发动机6与燃料冷却器9之间设置有第三配管23。另外,在燃料冷却器9与燃料箱7之间设置有第四配管(回流配管)24。
[0045]第一配管21的一端与燃料箱7的底部连结。该第一配管21从燃料箱7的底部向上方延伸,另一端与燃料滤清器14的上部连结。第二配管22的一端与燃料滤清器14的上部连结。该第二配管22从燃料滤清器14的上部向下方延伸到旋转框架4的底板41,跨过右纵板43的上部,沿底板41的上表面延伸到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第二配管22进一步从底板41向上方延伸,另一端与发动机6的燃料喷射装置(未图示)连结。[0046]第三配管23的一端与发动机6的燃料喷射装置连结。该第三配管23从燃料喷射装置向横向延伸,并在冷却单元10的后侧面跨过车辆外侧(左方向)进一步向外侧且向下方延伸。第三配管23的另一端与燃料冷却器9连结。
[0047]作为回流配管的第四配管24的一端与燃料冷却器9的下端部连结。第四配管24从燃料冷却器9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而且在冷却单元10的后侧面向车辆内侧(右方向)延伸,并沿着旋转框架4的底板41的后端面延伸到底板41的右侧端部。然后,第四配管24向燃料箱7延伸,另一端与燃料箱7连结。
[0048]这里,对铺设了第四配管24的部分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4是从车辆的左侧观察配置有发动机舱SI及配重8的部分的图。另外,图5是旋转框架4的底板41的后端面和配重8的下端部的剖视放大图。
[0049]从图4及图5可知,底板41由处于最下方的厚度较薄的第一底板411、层叠在第一底板411的上方的第二底板412、第三底板413构成。第二底板412及第三底板413的厚度大致相同,比第一底板411厚。另外,第一底板411的后端面411a最向后方突出。第二底板412的后端面412a位于第一底板411的后端面411a的前方,而且,第三底板413的后端面413a位于第二底板412的后端面412a的前方。S卩,三张底板411、412、413以使后端面411a、412a、413a呈台阶状的方式层叠,在各底板411?413之间形成有台阶。
[0050]另一方面,配重8的下端部具有:与第一底板411及第二底板412的两后端面41 la、412a相对的第一端面8a ;与第三底板413的后端面413a相对的第二端面8b。第一端面8a位于第二端面Sb的前方。在第一底板411的后端面411a与配重8的第一端面8a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G1,在第二底板412的后端面412a与配重8的第一端面8a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G2。另外,在第三底板413的后端面413a与配重8的第二端面Sb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G3。在前后方向的空间中,第一间隙Gl最窄,第二间隙G2比第一间隙Gl宽,第三间隙G3比第二间隙G2宽。各间隙Gl?G3向外部气体敞开,外部气体能够侵入上述各间隙Gl?G3。
[0051]从图2及图5可知,第四配管24沿第三底板413的后端面413a配置在第三间隙G3,并通过多个卡扣26支承在第二底板412上。另外,第四配管24被配置在与第一间隙Gl在前后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
[0052]如图5及图6所示,在第三底板413的后端面413a上,在第四配管24的上方设置有隔热用的海绵部件30。海绵部件30横跨左右的大致整个宽度粘贴在第三底板413的后端面413a,上部与配重8紧密接触。即,海绵部件30被配置为,将配置有发动机6的发动机舱SI与配置有第四配管24的第三间隙G3分隔。
[0053][作用]
[0054]在该液压挖掘机I中,燃料经由第一配管21从燃料箱7被输送到燃料滤清器14,而且经由第二配管22从燃料滤清器14被供给到发动机6的燃料喷射装置。此时,剩余的燃料通过第三配管23被输送到燃料冷却器9。被燃料冷却器9冷却的燃料经由第四配管24返回燃料箱7。
[0055]此时,配置有第四配管24的第三间隙G3与第一间隙Gl及第二间隙G2 —起向外部气体敞开。因此,外部气体被导入第三间隙G3,通过第四配管24的燃料也被外部气体冷却。另外,来自发动机舱SI的热气被海绵部件30遮蔽,能够避免来自发动机舱SI的热气与第四配管24直接接触。
[0056]另外,在作业过程中等,存在砂土等从旋转框架4的底板41与配重8的下端部之间的间隙(第一间隙Gl)进入内部的情况。但是,第四配管24被配置在与第一间隙Gl在前后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即,在第四配管24的下方配置有第二底板412及第一底板411,第四配管24被配置为,以隔着第一间隙Gl不与外部直接接触。因此,能够避免侵入的砂土等与第四配管24直接接触。
[0057][特征]
[0058](I)在形成在旋转框架4的后端面与配重8的下端部之间的第三间隙G3配置有第四配管(回流配管)24,该第三间隙G3向外部气体敞开。另外,配置有第四配管24的间隙与发动机舱SI被具有隔热效果的海绵部件30分隔。因此,第四配管难以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影响,而且,通过外部气体的冷却,在内部流通的燃料的温度上升被抑制。
[0059](2)配置有第四配管24的第三间隙G3向外部气体敞开,但第四配管24被配置为,与第一间隙Gl在前后方向上不重合。即,构成旋转框架4的第一底板411及第二底板412的后端部位于第四配管24的下方。因此,能够防止经由间隙侵入的砂土等与第四配管24直接接触,从而能够防止第四配管24损伤。
[0060][其他实施方式]
[0061]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或修改。
[0062](a)图7及图8表示其他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燃料配管50的配置、旋转框架60的结构及配重80的形状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但其他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基本相同。
[0063]燃料的路径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是在燃料箱7 —燃料滤清器14 —发动机6 —燃料冷却器9 —燃料箱7的路径中流通。铺设在它们之间的燃料配管50具有第一配管51?第四配管54。
[0064]第一配管51连结燃料箱7和燃料滤清器14。第二配管52连结燃料滤清器14和发动机。该第二配管52从燃料滤清器14向下方延伸到旋转框架60的底板61。第二配管52延伸到底板61的表面即沿着构成旋转框架60的横板62的下端部延伸到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再向上方延伸并与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连结。这里,横板62是在左右方向上连结左右纵板(在图7中仅表示右侧的纵板63)之间的部件,并配置在发动机舱SI与前方的空间之间。
[0065]第三配管53连结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和燃料冷却器9。该第三配管53从燃料喷射装置向下方延伸,通过冷却单元10的下方向外侧(左方向)延伸,并与燃料冷却器9连结。
[0066]作为回流配管的第四配管54连结燃料冷却器9和燃料箱7。该第四配管54从燃料冷却器9的下端部通过冷却单元10的下方向内侧(右方向)延伸,并沿着旋转框架60的底板61的后端面延伸到底板61的右侧端部。然后,第四配管54与燃料箱7连结。
[0067]如图7及图8所示,旋转框架60的底板61具有:由厚度厚的钢板形成的第一底板611、设置在第一底板611的后部的加强用的第二底板612。第一底板611的后端面611a与第二底板612的后端面612a相比更向后方突出,通过这些底板611、612形成台阶状。
[0068]另一方面,配重80的下端部具有:与第一底板611的后端面611a相对的第一端面80a ;与第二底板612的后端面612a相对的第二端面80b、第三端面80c。第一端面80a位于最后方,第二端面80b位于第一端面80a的前方,第三端面80c位于第二端面80b的前方。在第一底板611的后端面611a与配重80的第一端面80a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Gl。另外,在第二底板612的后端面612a与配重80的第二端面80b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G2,在第二底板612的后端面612a与配重80的第三端面80c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G3。在前后方向的空间中,第一间隙Gl最窄,第二间隙G2比第一间隙Gl宽。另外,第三间隙G3比第一间隙Gl宽且比第二间隙G2窄。各间隙Gl?G3向外部气体敞开,外部气体能够侵入这些各间隙Gl?G3。
[0069]第四配管54沿第二底板612的后端面612a配置在第二间隙G2,并且通过多个卡扣56支承在第一底板611上。另外,第四配管54配置在与第一间隙Gl在前后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即,在第四配管54的下方配置有第一底板611,第四配管54不被配置为,直接与外部接触。
[0070]在第三间隙G3中设置有隔热用的海绵部件85。海绵部件85横跨左右的大致整个宽度粘贴在第二底板612的后端面612a。另外,在海绵部件85的上部形成有向前方延伸的延长部85a。该延长部85a配置在第二底板612的上表面612b与配重80之间。通过这样的海绵部件85,将配置有发动机的发动机舱SI与配置有第四配管54的第二间隙G2分隔。
[0071]另外,在海绵部件85的左右两端部,在其下方设置有一对密封部件87。各密封部件87设置在第一底板611上,并密封第一底板611的表面与海绵部件85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各密封部件87具有供第四配管54贯穿的孔。第四配管54贯穿该密封部件87的通孔并与多个卡扣56 —起被支承在第一底板611上。
[0072]在该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即,在向外部敞开的第二间隙G2配置有第四配管54,另外,由于第二间隙G2与发动机舱SI被海绵部件85分隔,所以能够抑制在第四配管54的内部流通的燃料的温度上升。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海绵部件85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密封部件87,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来自发动机的热量侵入配置有第四配管54的间隙。
[0073]另外,由于构成旋转框架60的第一底板611的后端部位于第四配管54的下方,所以能够防止经由第一间隙Gl侵入的砂土等与第四配管54直接接触而使第四配管54损伤。
[0074](b)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隔热用的海绵部件固定在旋转框架侧,但也可以将海绵部件设置在配重侧。另外,作为隔热用的部件,不限于海绵部件。
[0075](C)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燃料配管中的回流配管配置在旋转框架与配重之间的间隙中,但也可以将从燃料滤清器到发动机的配管等其他燃料配管配置在旋转框架与配重之间的间隙中。
[0076]工业实用性
[0077]在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中,将燃料配管配置在配重与旋转框架之间的间隙中,而且,该间隙向外部气体敞开,因此,在燃料配管中流通的燃料难以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影响,并通过外部气体冷却,能够抑制温度上升。
[0078]附图标记的说明
[0079]I液压挖掘机
[0080]2下部行驶体[0081]3上部旋转体
[0082]4、60旋转框架
[0083]5作业机
[0084]6发动机
[0085]7燃料箱
[0086]8、80 配重
[0087]8a、80a配重8、80的第一端面
[0088]8b、80b配重8、80的第二端面
[0089]80c配重80的第三端面
[0090]9燃料冷却器
[0091]20、50燃料配管
[0092]30、85海绵部件
[0093]41、61 底板
[0094]24、54第四配管(回流配管)
[0095]411a、611a 第一底板 411、611 的后端面
[0096]412a,612a 第二底板 412、612 的后端面
[0097]413a第三底板413的后端面
[0098]Gl第一间隙
[0099]G2第二间隙
[0100]G3第三间隙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挖掘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履带的下部行驶体; 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下部行驶体的上部的上部旋转体; 所述上部旋转体具有: 板状的旋转框架; 搭载在所述旋转框架上的发动机; 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的燃料箱; 配重,其被配置为在所述发动机的后方支承在所述旋转框架上,下端部隔着间隙与所述旋转框架的后端面相对且使所述间隙向外部气体敞开; 燃料配管,其与所述燃料箱连接,并配置在所述旋转框架的后端面与所述配重的下端部之间的间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框架的上方,构成配置有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舱, 配置有所述燃料配管的所述间隙相对于所述发动机舱而被遮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隔热部件,该隔热部件将配置有所述燃料配管的所述间隙和所述发动机舱分隔。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框架的后端面具有:形成在下端的第一端面、在所述第一端面的上方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面的前方的第二端面, 所述间隙具有: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配重下端部之间的第一间隙、形成在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配重下端部之间且比所述第一间隙宽的第二间隙, 在所述第二间隙的所述燃料配管的正下方存在所述旋转框架的底板的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另一侧的燃料冷却器, 所述燃料配管是从所述燃料冷却器返回所述燃料箱的配管。
【文档编号】E02F9/18GK103975111SQ201280002813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日
【发明者】木村洋一朗, 米原纯, 山本里纱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