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隔离螺旋气砂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414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三相隔离螺旋气砂锚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相隔离螺旋气砂锚,是为保证气砂锚良好的油、气及砂的分离效果而设计的,其锚筒筒壁上部设有排气孔,中部设有进液孔,筒内设有顶端连接抽油泵的中心管;中心管外部设有带管壁气孔的螺旋片支撑管;螺旋片支撑管外壁上部套装密封圈,下部连接螺旋片;带管壁排砂孔的衬管设在螺旋片和锚筒内壁之间,衬管上端面密封衬管与锚筒内壁环空;锚筒与套管间设有封隔器。本气砂锚设有油、气及砂三相各自独立的运行通道,能阻隔分离后的气体和砂粒与初入气锚的原油产生二次混合,从而保证良好的油、气及砂的分离效果。本气砂锚结构紧凑,产品性价比高。
【专利说明】三相隔离螺旋气砂锚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相隔离螺旋气砂锚,属于高油气比出砂油井抽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利用有杆泵进行高油气比出砂油井抽油时,为降低原油中的砂及气体对抽油泵的影响,在泵的吸入口安装螺旋结构的气砂锚装置,将螺旋流道内的混合液加速成为紊流状态,利用油、气及砂的密度差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分离,即气体由顶部排气孔排出,原油经孔道流入中心管进泵,砂子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经外管下沉。
[0003]现有的螺旋气砂锚结构较为简单,其进液通道和排气通道直接连通,油、气及砂在螺旋流道中混合运移,没有独立的分离通道,影响了分离效果,而且,设备的体积较大,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相隔离螺旋气砂锚,其设有砂、油及气各自独立的运移通道,可保证良好的分离效果。
[0005]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锚筒筒壁上部设有排气孔,中部设有进液孔,筒内设有顶端连接抽油泵的中心管;中心管外部设有带管壁气孔的螺旋片支撑管;螺旋片支撑管外壁上部套装密封圈,下部连接螺旋片;带管壁排砂孔的衬管设在螺旋片和锚筒内壁之间,衬管上端面密封衬管与锚筒内壁环空;锚筒与套管间设有封隔器。
[0007]本三相隔离螺旋气砂锚设有油、气及砂三相各自独立的运移通道,能阻隔分离后的气体和砂粒与初入气锚的原油产生二次混合,
[0008]从而保证良好的油、气及砂的分离效果。本气砂锚结构紧凑,产品性价比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三相隔离螺旋气砂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
[0012]本气砂锚由抽油泵1、中心管2、螺旋片支撑管3、密封圈4、封隔器5、螺旋片6、衬管7和锚筒8组成:
[0013]锚筒8筒壁上部设有排气孔,中部设有进液孔,筒内设有顶端连接抽油泵I的中心管2 ;中心管2外部设有带管壁气孔的螺旋片支撑管3 ;螺旋片支撑管3外壁上部套装密封圈4,下部连接螺旋片6 ;带管壁排砂孔的衬管7设在螺旋片6和锚筒8内壁之间,衬管7上端面密封衬管7与锚筒8内壁环空;锚筒8与套管9间设有封隔器5。[0014]当抽油泵工作时,原油通过锚筒8的进液孔进入螺旋气砂锚,此时,从原油内已分离出的气体向上运动,在气锚顶部产生气帽,原油则向下进入螺旋片6被加速强制分离。分离后的气、液及固体三相会产生不同的离心力,沿各自的通道运移。密度最小的分离出气体经螺旋片支撑管3管壁气孔进入中心管2外部环空向上移动,且经锚筒8排气孔排入油套环空,此时,因为锚筒8的排气孔与进液孔被密封圈4和封隔器5 (可采用皮腕式,既可提高油气分离效果,还不影响测试液面)阻隔,分离出气体不会与初入气锚的液相原油产生二次混合;密度最大的固相颗粒经衬管7管壁排砂孔被抛至锚筒8内壁,落至气砂锚下部的沉砂管内,此时,因衬管7上端面的阻隔,也不会与初入气锚的液相原油产生二次混合;液相原油从中心管2底端流入,上升进入抽油泵I。
【权利要求】
1.一种三相隔离螺旋气砂锚,其特征在于: 锚筒(8)筒壁上部设有排气孔,中部设有进液孔,筒内设有顶端连接抽油泵(I)的中心管(2);中心管(2)外部设有带管壁气孔的螺旋片支撑管(3);螺旋片支撑管(3)外壁上部套装密封圈(4),下部连接螺旋片(6);带管壁排砂孔的衬管(7)设在螺旋片(6)和锚筒(8)内壁之间,衬管⑵上端面密封衬管(7)与锚筒⑶内壁环空;锚筒⑶与套管(9)间设有封隔器(5)。
2.—种三相隔离螺旋气砂锚,其特征在于: 原油通过锚筒(8)的进液孔进入螺旋气砂锚进行三相分离,密度最小的分离出气体经螺旋片支撑管(3)管壁气孔进入中心管(2)外部环空向上移动,且经锚筒(8)排气孔排入油套环空,此时,因为锚筒(8)的排气孔与进液孔被密封圈(4)和封隔器(5)阻隔,分离出气体不会与初入气锚的液相原油产生二次混合;密度最大的固相颗粒经衬管(7)管壁排砂孔被抛至锚筒(8)内壁,落至气砂锚下部的沉砂管内,此时,因衬管7上端面的阻隔,也不会与初入气锚的液相原油产生二次混合;液相原油从中心管(2)底端流入,上升进入抽油泵⑴。`
【文档编号】E21B43/38GK103790566SQ201310069768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6日
【发明者】黄晓东, 张辉, 吴洲, 何先坤, 陈瑞祥, 雷德荣, 姚满仓, 张雪峰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