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7748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讲是ー种适用于软土环境中的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单个基坑的支护结构包括沿基坑边缘设置的一圈钢筋混凝土的围护桩,各个围护桩的桩顶设置有压顶梁,各压顶梁之间设置了同标高的内支撑,在围护桩上每隔ー定高度设置有一层围檩,同一层的各个围檩之间也设置了同标高的内支撑;上述的围护桩、压顶梁、围檩和各个内支撑构成了基坑的整体支护结构。城市建筑中,由于用地紧张,经常会出现两个建筑物的地下室的基坑距离接近的情况,一般来说,如果两个基坑之间的距离小于基坑挖土深度的3倍时,就必须考虑两个相邻基坑施工时的相互影响了,上述的两个基坑就可以认为是相邻基坑。现有技术的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包括两个独立且完整的基坑支护体系,换句话说每个基坑单独设置了完整的基坑支护体系,即每个基坑拥有全套的钢筋混凝土的围护桩、压顶梁、围檩及内支撑等,而且,为減少相邻基坑施工时的相互影响,两个基坑之间的土体内还浇注了多道联系梁,联系梁的顶端还浇注了钢筋混凝土板,使得两个基坑支护结构形成完整的整体式结构。现有技术的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每个基坑均设置有完整的支护体系,即每个基坑的边缘均设有完整的一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围护桩,且ー圈四根压顶梁之间均设置了内支撑,每层的四根围檩之间也设置了内支撑,故材料耗费大、施工成本高、エ期长;而且,由于两个基坑之间的土体较少,而两个基坑两侧的土体较多,故每个基坑都会产生ー个向相邻基坑的土体侧压力,在施工过程中,每ー个步骤都要时刻保持两个土体侧压カ的平衡,这样,就使得两个基坑的施工步骤必须完全同步,如两个基坑要同时开挖,开挖的深度要相同,开挖的进度也要相同,不能ー个挖30米另ー个才挖20米,而且两个基坑内浇注地下室外墙并在外墙用钢换撑来替代内支撑的进度也要相同,不能ー个基坑浇注了 5米的地下室外墙并替换完钢换撑而另ー个基坑才浇注3米,而时刻计算并保持土体侧压カ平衡的过程繁琐,且一旦不慎出现土体侧压カ不平衡就可能导致支护体系位移甚至坍塌的安全事故,何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两个相邻基坑往往分属不同的施工単位,要协调不同施工単位,使其保持施工过程的同步性十分困难。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繁琐的土体侧压カ平衡的计算和考量,将两个基坑作为一个整体的大基坑来考虑,将两个基坑中间的土体也同时挖出,施工出ー个整体的大的基坑支护结构,然后浇注出两个基坑各自的地下室外墙,最后用土回填两个地下室外墙的间隙,上述的施工方式虽然不用时刻考虑土体侧压カ的平衡,但需要多挖掉两个基坑之间的土体,施工完成后由必须重新回填,工作強度大,施工成本高,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两个基坑之间的土体本来是可以作为临时堆放材料、行车或出土的平台,挖掉这部分土体就丧失了这部分的临时场地,使得本来就不宽裕的施工用地更加紧张,最后,将两个基坑作为ー个基坑施工,对不同施工単位的同步性要求更高,分属不同施工単位的两个基坑,协调统一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ー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缩短エ期、无需考虑土体侧压カ平衡且不要求两个基坑施工过程同步的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本发明的ー个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ー种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它包括两个相邻的基坑和两个基坑之间的中间土体,中间土体与两个基坑靠近的两个侧边各设有一排连续的第一水泥搅拌桩,两排第一水泥搅拌桩之间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一排连续的第二水泥搅拌桩;每个基坑中除与中间土体最接近的侧边以外的其它侧边设有钢筋混凝土的围护桩,各个围护桩的桩顶设有压顶梁,各个压顶梁之间设有内支撑,围护桩上每隔一定高度设有ー层围檩,同一层的围檩之间设有内支撑。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缩短エ期、无需考虑土体侧压カ平衡且不要求两个基坑施工过程同步的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另ー个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包括:在每个基坑中除与中间土体最接近的侧边以外的其它侧边沉入钢筋混凝土的围护桩,并在各个围护桩的桩顶浇注压顶梁,且在各个压顶梁之间浇注内支撑,而在中间土体的两侧浇注两排连续的第一水泥搅拌桩,并在两排第一水泥搅拌桩之间每隔一定距离浇注ー排连续的第二水泥搅拌桩。本发明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和有益效果:
首先,每个基坑中与中间土体最接近的侧边不再采用造价高、耗材大、エ期长的钢筋混凝土的围护桩,而是用造价低、不耗钢筋、施工速度快的水泥搅拌桩代替,故降低造价、节省材料、缩短エ期,而且,每个基坑的该侧边不再浇注压顶梁和各层围檩,进一歩降低造价、缩短エ期;更关键的是,由于中间土体设有两排第一水泥搅拌桩,两排第一水泥搅拌桩之间又设有多排第二水泥搅拌桩,故大幅度提高了中间土体的強度和硬度,使之形成了重力式的独立支撑结构,通俗的说,中间土体混凝土化了,而同时,每个基坑中除与中间土体最接近的侧边以外的其它侧边一般为三个侧边均仍然设有压顶梁、围护桩及围檩,三个压顶梁,每层的三道围檩之间设有内支撑,这样,一个基坑的四个侧边,一个已经混凝土化,另外两个对称的侧边本来的土体侧压カ就是平衡的,而最后一个侧边的土体侧压カ经各个围檩内支撑和压顶梁内支撑与两个对称的侧边抵消了,所以,两个相邻基坑的土体侧压カ不再相互影响,这样不仅省略了繁杂反复的土体侧压カ的计算和校验,简化了施工过程,提高施工速度,避免由于土体压カ不平衡导致的位移、坍塌事故,而且,两个基坑的施工步骤不再要求协调统一,只要完成了中间土体的各个水泥搅拌桩的施工,两个基坑可以自由的完全按照各个施工単位的施工进度及施工要求去进行,彻底摆脱了两个基坑施工同步化的约束,施エ方便;而且无需像第二种方法一样挖掉中间土体,施工结束后再重新回填,节约经费、省时省力。作为改进,中间土体内设有两排钢筋混凝土立柱,每排混凝土立柱顶端设有一根钢筋混凝土主横梁,两根钢筋混凝土主横梁之间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一道钢筋混凝土副横梁,两根钢筋混凝土主横梁和多根钢筋混凝土副横梁构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上浇注有混凝土栈桥板。实施该改进的施工步骤为:第一水泥搅拌桩和第二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毕后,在中间土体内施工钢筋混凝土立柱,在钢筋混凝土立柱顶端浇注钢筋混凝土主横梁,在钢筋混凝土主横梁之间浇注钢筋混凝土副横梁,再在由钢筋混凝土主横梁和钢筋混凝土副横梁构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上浇注混凝土栈桥板。以上的结构改进及施工方法的改进,加大了中间土体的強度和承载力,钢筋混凝土栈桥板可以作为临时施工用地,用来堆放材料、行车或为挖掘基坑提供出土的平台,故方便实用。


图1是本发明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 1、中间土体,2、第一水泥搅拌桩,3、第二水泥搅拌桩,4、围护桩,5、压顶梁,6、内支撑,7、围檩,8、钢筋混凝土立柱,9、钢筋混凝土主横梁,10、钢筋混凝土副横梁,
11、混凝土栈桥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它包括两个相邻的基坑和两个基坑之间的中间土体I。中间土体I与两个基坑靠近的两个侧边各设有一排连续的第一水泥搅拌桩2,两排第一水泥搅拌桩2之间每隔一定距离如5米设有ー排连续的第二水泥搅拌桩3。换句话说,两排第一水泥搅拌桩2之间设有多排连续的第二水泥搅拌桩3,每排连续的第二水泥搅拌桩3均与每排的第一水泥搅拌桩2垂直且每排第二水泥搅拌桩3的两端两根第二水泥搅拌桩3的分别与两排第一水泥搅拌桩2抵紧。每个基坑中除与中间土体I最接近的侧边以外的其它侧边均设有钢筋混凝土的围护桩4。换句话说,每个基坑中除了与ー排第一水泥搅拌桩2平行且接触的那条侧边以外的其它侧边设有钢筋混凝土的围护桩4,更具体的说,就是每个基坑最外侧的一条侧边还有两条对称的侧边共三条侧边均设有围护桩4。各个围护桩4的桩顶设有压顶梁5。三个压顶梁5之间设有内支撑6。围护桩4上每隔一定高度设有ー层围檩7,同一层的三道围檩7之间设有内支撑6。中间土体I内设有两排钢筋混凝土立柱8,每排钢筋混凝土立柱8顶端设有一根钢筋混凝土主横梁9,两根钢筋混凝土主横梁9之间每隔一定距离如每隔8米设有一道钢筋混凝土副横梁10,两根钢筋混凝土主横梁9和多根钢筋混凝土副横梁10构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上浇注有混凝土栈桥板11。本发明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包括:在每个基坑中除与中间土体I最接近的侧边以外的其它侧边沉入钢筋混凝土的围护桩4,并在各个围护桩4的桩顶浇注压顶梁5,且在各个压顶梁5之间浇注内支撑6,而在中间土体I的两侧浇注两排连续的第一水泥搅拌桩2,并在两排第一水泥搅拌桩2之间每隔一定距离浇注ー排连续的第二水泥搅拌桩3。第一水泥搅拌桩2和第二水泥搅拌桩3施工完毕后,在中间土体I内施工钢筋混凝土立柱8,在钢筋混凝土立柱8顶端浇注钢筋混凝土主横梁9,在钢筋混凝土主横梁9之间浇注钢筋混凝土副横梁10,再在由钢筋混凝土主横梁9和钢筋混凝土副横梁10构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上浇注混凝土栈桥板11。混凝土栈桥板11浇注完成后,可以按照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施工步骤开挖基坑,并每隔一定高度浇注ー层围檩7,每层围檩7为三道,分别位于每个基坑最外侧的ー个侧边和対称的两个侧边上,再在同层的围檩7之间浇注内支撑6 ;施工到基坑底部后,再施工地下室底板,从下往上浇注地下室外墙等。
权利要求
1.一种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它包括两个相邻的基坑和两个基坑之间的中间土体(1),其特征在于:中间土体(I)与两个基坑靠近的两个侧边各设有一排连续的第一水泥搅拌桩(2),两排第一水泥搅拌桩(2)之间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一排连续的第二水泥搅拌桩(3);每个基坑中除与中间土体(I)最接近的侧边以外的其它侧边设有钢筋混凝土的围护桩(4),各个围护桩(4)的桩顶设有压顶梁(5),各个压顶梁(5)之间设有内支撑(6),围护桩(4)上每隔一定高度设有ー层围檩(7),同一层的围檩(7)之间设有内支撑(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中间土体(I)内设有两排钢筋混凝土立柱(8),每排钢筋混凝土立柱(8)顶端设有一根钢筋混凝土主横梁(9),两根钢筋混凝土主横梁(9)之间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一道钢筋混凝土副横梁(10),两根钢筋混凝土主横梁(9)和多根钢筋混凝土副横梁(10)构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上浇注有混凝土栈桥板(11)。
3.一种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步骤包括:在每个基坑中除与中间土体(I)最接近的侧边以外的其它侧边沉入钢筋混凝土的围护桩(4),并在各个围护桩(4 )的桩顶浇注压顶梁(5 ),且在各个压顶梁(5 )之间浇注内支撑(6 ),而在中间土体(I)的两侧浇注两排连续的第一水泥搅拌桩(2),并在两排第一水泥搅拌桩(2)之间每隔一定距离浇注一排连续的第二水泥搅拌桩(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水泥搅拌桩(2 )和第二水泥搅拌桩(3 )施工完毕后,在中间土体(I)内施工钢筋混凝土立柱(8),在钢筋混凝土立柱(8)顶端浇注钢筋混凝土主横梁(9),在钢筋混凝土主横梁(9)之间浇注钢筋混凝土副横梁(10),再在由钢筋混凝土主横梁(9)和钢筋混凝土副横梁(10)构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上浇注混凝土栈桥板(1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它包括两个相邻的基坑和中间土体(1),中间土体(1)与两个基坑靠近的两个侧边各设有一排连续的第一水泥搅拌桩(2),两排第一水泥搅拌桩(2)之间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一排连续的第二水泥搅拌桩(3);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相邻的两个基坑的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关键步骤在于在中间土体(1)的两侧浇注两排连续的第一水泥搅拌桩(2),并在两排第一水泥搅拌桩(2)之间每隔一定距离浇注一排连续的第二水泥搅拌桩(3)。该结构和施工方法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无需考虑土体侧压力平衡且不要求两个基坑施工过程同步。
文档编号E02D17/02GK103114594SQ20131007102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6日
发明者熊楚炎 申请人:熊楚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