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

文档序号:539417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该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包括:确定物源方向,并选定该方向为对比方向,按照该对比方向依次开展各井的对比;以相对近物源的井为标准井,综合利用多种测井曲线判断研究井是否有地层缺失;当判断研究井有地层缺失时,判断研究井地层缺失的部分与标准井相对应的部分是否属于同一元;当判断为同一元时,确定该研究井缺失的微小地质信息为断层造成的断缺。该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在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时,有效识别断缺厚度在2-5m的小断点,其密切结合沉积规律、强调客观性、客服主观性,科学性明显增强,且操作步骤清晰合理。
【专利说明】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小层对比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三角洲前缘沉积是我国陆相油田重要的储层沉积类型,因此,该类型储层的小层对比研究一直是油田开发地质重要的基础工作。以往的研究是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的对比方法,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小层的等时对比划分,一直是我国陆相油田重要的地层对比方法。但是,由于很多油田属于较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断层多、断块小,普遍分布低序级断层,因此一口井往往钻遇多个断层,即钻井剖面上的“断点”,断点的对比识别是开发地质重要的工作。当断缺厚度较大时,通过对比可以较容易地识别断点,但对于断缺厚度较小、特别是到了 5m以下时,这样的“小断点”识别就比较困难。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陆相地层沉积本就变化较快,微小的地质信息的缺失是小断点造成还是沉积变化造成的,往往不易判断。以往的方法主要就是经验法,主观性强、缺乏明确、可靠、科学的操作步骤。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时,有效识别断缺厚度在2-5m的小断点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该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物源方向,并选定该顺物源方向为对比方向,按照该对比方向依次开展各井的对比;步骤2,以相对近物源的井为标准井,综合利用多种测井曲线,通过对比判断研究井是否有地层缺失;步骤3,当判断该研究井有地层缺失时,判断该研究井该地层缺失的部分与该标准井相对应的部分是否属于砂-灰-泥三元模式的同一元;以及步骤4,当判断为同一元时,确定该研究井缺失的微小地质信息为断层造成的断缺。
[0004]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多种测井曲线包括自然电位与感应曲线,辅以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电阻率曲线。
[0005]在步骤2中,通过该多种测井曲线的形态对比,当该研究井与该标准井相比某一段曲线缺失时,则判断该研究井有地层缺失。
[0006]该砂-灰-泥三元模式指一个小层或单砂体顺该物源方向会依次出现砂岩、灰质砂岩,逐渐演化成灰质泥岩、直至为纯泥岩。
[0007]在步骤3中,根据该砂-灰-泥三元模式进行沉积分析,根据该研究井该地层缺失的部分所处的岩性环境与该标准井该部分是否具有相同的岩性特征,来判断是否为同一
J Li ο
[0008]在步骤4中,当判断为异元时,确定该研究井缺失的微小地质信息为沉积变化造成的地层缺失。
[0009]本发明中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是用于开发地质研究中地层精细对比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传统的“旋回对比、分级控制”方法基础上,通过创建新的沉积模式,即描述三角洲前缘等时体岩性演化规律的“三元模式”沉积约束条件,并将这一模式应用到油田开发地质小层对比研究中,使得对比的约束条件增加,从而建立了小断点对比识别的新方法,与以往的经验法相比,克服了传统方法无法确定5m以下“地层缺失”是小断点还是沉积变化的不足,在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时,有效识别断缺厚度在2-5m的小断点,能够密切结合沉积规律、强调客观性,客服了传统对比中的主观性,科学性明显增强,且操作步骤清晰合理。该方法为剩余油分布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为开发地质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有利于老油田挖潜阶段精细地质研究中小断层的识别描述。
[001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应用于一具体实施例子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子中“砂-灰-泥三元模式”的矿场实例说明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子中“砂-灰-泥三元模式”的理论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子中2m小断点对比识别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子中的井位部署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子中的新钻井测井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子中的新钻井日度生产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3]本发明中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通过三角洲前缘野外露头观测描述、油田矿场实际资料统计以及沉积分异原理的理论分析,建立了三角洲前缘等时体(即一个小层或单砂体)顺物源方向的岩性演化模式:“砂-灰-泥三元模式”,即一个小层或单砂体顺物源方向会依次出现砂岩、灰质砂岩,逐渐演化成灰质泥岩、直至为纯泥岩。作为隔夹层沉积,其岩性变化与储层类似,具有由物性夹层(砂)向灰质夹层(灰)再向泥质夹层(泥)演变的规律(图2、图3)。这一模式应用于小层对比中,使得对比工作在标志层、旋回分析等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等时体岩性变化线索”这一约束条件,这一约束条件的增加使得小断点地对比方法发生了革新性的变化——即我们发明的小断点对比新方法——“同元突变开断点、异元变化先沉积”,可以做到准确识别2 — 5m的小断点(图4)。
[0014]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子的流程图。
[0015]在步骤101,首先确定物源方向,并选定顺物源方向为对比方向,按照此方向依次开展各井的对比(图2)。所述的选定顺物源方向为对比方向,并按照此方向依次开展各井的对比,是本方法的基础,与传统的建立“对比骨架网”,首先把“骨架网”上的“关键井”完成对比的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流程进入到步骤102。
[0016]在步骤102,以相对近物源的井为“标准井”(因为近物源的井地层发育较全),综合利用各类测井曲线,通过对比判断研究井是否有地层缺失。近物源的井地层较全,可做为对比的标准,逐步远离物源、对比各井。所应有的测井曲线主要包括自然电位与感应曲线,辅以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电阻率曲线。通过测井曲线的形态对比,若发现研究井与标准井相比某一段曲线缺失,则定为地层缺失(图4)。当井有地层缺失时,流程进入到步骤103。如无地层缺失,则本研究井的研究流程结束(即既无断层、也无沉积变化,属于沉积稳定的井,可以作为下一步对比的标准井),开始进行下一口井的分析。
[0017]在步骤103,分析研究井缺失的部分与标准井相对应的部分(它们是同一时间单元)是否属于“砂-灰-泥三元模式”的同一“元”,即同为砂“元”、灰“元”或泥“元”,还是已经异“元”。即根据建立的“砂一灰一泥三元模式”进行沉积分析,研究缺失部分所处的岩性环境与标准井该部分(它们是等时沉积)是否具有相同的岩性特征。当为同“元”时,流程进入到步骤104 ;当为异“元”时,流程进入到步骤105。
[0018]在步骤104,即为同“元”,也就是研究井缺失的部分与标准井对应的部分具有相同的岩性,指同“元”沉积相对稳定,则缺失的微小地质信息可确认是断层造成的断缺,即可识别落差5m以下的小断层。这在本方法发明之前是不能确认的(图4)。
[0019]在步骤105,即为异“元”,则一般是沉积变化造成的地层缺失。
[0020]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子中“砂-灰-泥三元模式”的矿场实例说明图,在图中可以看出,矿场实际资料显示:顺物源方向,小层、隔夹层均表现为“砂-灰-泥”的岩性演化特征。
[0021 ] 图3为“砂-灰-泥三元模式”的理论示意图,即在图2研究的基础上,再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及沉积分异原理的理论分析进一步验证这一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抽象、系统成图。
[0022]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子中2m小断点对比识别图,在图中,将“三元模式”应用到小层对比中,发明了“同元突变开断点、异元变化先沉积”的小断点对比新方法,有效识别了 2m的小断点,是目前识别的落差最小的断点。
[0023]图5到图7均是识别的2m小断点的动态验证图,依据地质识别的2m小断点,地震解释了新的小断层,研究了剩余油富集区,部署、完钻新井取得好的效果,证明这个小断点的准确性、识别这样的小断点的重要性以及本发明的先进性。
【权利要求】
1.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物源方向,并选定该顺物源方向为对比方向,按照该对比方向依次开展各井的对比; 步骤2,以相对近物源的井为标准井,综合利用多种测井曲线,通过对比判断研究井是否有地层缺失; 步骤3,当判断该研究井有地层缺失时,判断该研究井该地层缺失的部分与该标准井相对应的部分是否属于砂-灰-泥三元模式的同一元;以及 步骤4,当判断为同一元时,确定该研究井缺失的微小地质信息为断层造成的断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多种测井曲线包括自然电位与感应曲线,辅以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电阻率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通过该多种测井曲线的形态对比,当该研究井与该标准井相比某一段曲线缺失时,则判断该研究井有地层缺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砂-灰-泥三元模式指一个小层或单砂体顺该物源方向会依次出现砂岩、灰质砂岩,逐渐演化成灰质泥岩、直至为纯泥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根据该砂-灰-泥三元模式进行沉积分析,根据该研究井该地层缺失的部分所处的岩性环境与该标准井该部分是否具有相同的岩性特征,来判断是否为同一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小层对比中小断点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当判断为异元时,确定该研究井缺失的微小地质信息为沉积变化造成的地层缺失。
【文档编号】E21B49/00GK104047596SQ201310081249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4日
【发明者】武刚, 丁可新, 赵开连, 张艳增, 孙晓霞, 栾春华, 杨梅, 王云鹤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