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509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包括斜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体上设置有若干坡面,坡面的坡度在75°以内;所述坡面上设置有防崩岗结构,相邻坡面之间设置有固定桩结构;所述斜坡体前部设置有护台,护台外侧设置有排水沟;所述坡面前端设置有排水管。本发明通过叠垒在斜坡体坡面上的、装有有机肥料土壤等原料的填充网袋,受地球引力作用和错层叠垒方法构成的整体力学原理,并且通过固定桩的牵拉作用,使得叠垒填充网袋与坡面之间形成一体,十分稳固。同时,填充网袋还能起到将肥料和土壤紧紧裹在袋内,保护表土和肥料不被雨水冲刷流失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种植其中的植物种子的成活和固定生长。
【专利说明】一种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土治理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存在着大量的红壤山地,由于人为和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经过多年的努力,原地貌未遭严重破坏的水土流失区域采用封山育林、禁牧等自然修复和种草、种树的人工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人为洗矿和雨水汇流,地表径流冲刷等因素形成的崩岗,采用常规种草种树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未在草、树形成固定根之前,就已经被雨水冲走。崩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会造成山体塌陷、地表生物毁灭、原生地貌变迁、淤泥阻塞等。
[0003]崩岗的治理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是保护人类家园的重要基础,对保障农业、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并且能够有效治理崩岗的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包括斜坡体和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体上设置有若干坡面,坡面的坡度在75°以内;所述坡面上设置有防崩岗结构。防崩岗结构由固定桩、填料网袋构成。固定桩包括坡壁固定桩和护坡根基固定桩。所述崩岗坡面修整以土方工程量最少为标准确定单个斜坡平面,由若干个单个斜坡平面形成崩岗修整坡面。所述护坡修整和填料网袋叠垒形成若干个台阶。所述护坡根基外侧设有护台。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坡顶排水、坡面排水和坡底排水。
[0006]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坡面每个台阶高度2m,向坡内收进lm,形成一个台阶,根据崩岗坡面的高度不同形成若干个护坡台阶。
[000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防崩岗结构为若干装满原料的填充网袋,填充网袋靠坡面叠垒呈若干层,并且填充网袋扁而平放在坡面上,填充网袋的底部朝外,袋口处朝向;每一层的填充网袋之间靠紧,且相邻的层之间错开缝隙放置。
[000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填充网袋为40cmX 50cm、网孔直径不大于0.5cm。
[000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桩结构为若干排固定在坡面上的固定桩,固定桩为直径长5cm、高120cm的竹杆、直径长4cm、高120cm的木棍或者直径长3cm、高150cm的金属管。用尼龙绳将叠垒在坡面的料袋相互系紧并系牢在固定桩上。
[0010]作为一种改进,护坡面放置若干个间隔10cmX 200cm,长50cm,直径3cm的排水管,管的一侧锯5个开口,开口向下。
[0011]作为一种改进,坡顶设置排水沟,排水沟相对水平、有落差的地方安装水泥管,水泥管出水口超出落水坡面,落水处建水泥接水池。
[0012]作为一种改进,护坡根基护台外侧设置排水沟。
[0013]作为一种改进,在崩岗区下游建排水沉淀池,收集泥沙,减轻沙土流失。
[0014]作为一种改进,用填充网带和速生植物保护排水沟的沟底和沟侧泥土不被冲刷,形成生物保护的排水沟。
[0015]作为一种改进,在叠鱼的装料袋上扎3_5cm深,直径3cm的孔种植牧草。
[0016]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填充网袋中的原料为现有的I份原有土壤以及拌入1/5份?1/4份的猪粪、鸡粪或鸭粪,两者混合后支撑的含有有机肥料的土壤。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叠垒在斜坡体坡面上的、装有有机肥料土壤等原料的填充网袋,受地球引力作用和错层叠垒方法构成的整体力学原理,并且通过固定桩的牵拉作用,使得叠垒填充网袋与坡面之间形成一体,十分稳固。同时,填充网袋还能起到将肥料和土壤紧紧裹在袋内,保护表土和肥料不被雨水冲刷流失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种植其中的植物种子的成活。
[0018]构建的排水系统,不仅使崩岗坡面得到了有效治理,并且保护了与其相关的流水渠道,避免形成新的崩岗,同时,流水经过泥沙沉淀,减少了对农田的破坏和水源的污染,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0019]本发明还可以最大效果地发挥其肥效,使原来瘠薄的土壤变得肥沃,提高了土壤肥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使种子能够很快地发芽、生长、扎根。
[0020]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1]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填充网袋的截面图。
[0022]图中:1_排水沟;2_护台;3-排水管;4-防崩岗结构;5_斜坡体;6_固定桩;7-瀑布式落水装置;8_接水池;9_沉淀池;10_填充网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包括斜坡体5,所述斜坡体5上设置有若干坡面,坡面的坡度在75°以内,同时,坡面上设置有防崩岗结构4,坡面与叠垒护坡装料袋之间设置有固定桩结构。所述斜坡体5底部设置有护台2,护台2外侧设置有排水沟I。所述坡面前端设置有排水管3,坡顶设置排水沟I。坡面每个台阶宽lm,高度为2m。排水沟I落差处设置瀑布式落水装置7,其下方落水处设置接水池8。
[0024]所述防崩岗结构4为若干装满原料的填充网袋10,填充网袋10靠坡面叠垒呈若干层,并且填充网袋10扁而平放在坡面上,填充网袋10的底部朝外,袋口处朝向;每一层的填充网袋10之间靠紧,且相邻的层之间错开缝隙放置。
[0025]所述填充网袋10为40cmX 50cm、网孔直径不大于0.5cm。
[0026]所述固定桩结构为多排固定在坡面上的固定桩6,固定桩6为直径长5cm、高120cm的竹杆、直径长4cm、高120cm的木棍或者直径长3cm、高150cm的金属管。同排固定桩6间隔为10cmX 100cm,上排桩与下排桩错位50cm,并且在护坡基部紧靠网袋设一排固定桩6,每个填充网袋10外侧中部固定一根,稳固护坡根基,根基部挖30cm深沟,填充网袋从根底开始叠垒,起到稳固作用。
[0027]所述排水系统坡顶设有排水沟1,排水沟I为水平设置,排水沟I有落差处安装瀑布式落水装置7,其落水处垂直方向超出坡面,其下方落水处设置接8水池。
[0028]所述排水系统设置泥沙沉淀池9,沉淀池9的容积根据坡顶排水沟I和根基排水沟3的排水量确定,沉淀池9为长方形,池底为水泥坡面,进水处低于出水处。
[0029]所述填充网袋10中的原料为现有的I份原有土壤以及拌入1/5份?1/4份的猪粪、鸡粪或鸭粪,两者混合后形成含有有机肥料的土壤。
[0030]本发明通过叠垒在斜坡体坡面上的、装有有机肥料土壤等原料的填充网袋,受地球引力作用和错层叠垒方法构成的整体力学原理,并且通过固定桩6的牵拉作用,使得叠垒填充网袋与坡面之间形成一体,十分稳固。同时,填充网袋还能起到将肥料和土壤紧紧裹在袋内,保护表土和肥料不被雨水冲刷流失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种植其中的植物种子的成活和固定生长。
[0031]本发明还可以最大效果地发挥其肥效,使原来瘠薄的土壤变得肥沃,提高了土壤肥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使种子能够很快地发芽、生长、扎根。
[0032]本发明使崩岗治理区快速形成茂密的高覆盖率的植被,不仅有效阻止了崩岗区的进一步恶化,避免了水土流失对农田的破坏和水源的污染,而且极大地增加了生物产量和生物多样性,丰富了水土流失治理区生态系统的种质资源,进一步推动生态系统内动植物群落的发展。只有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才能处于平衡状态。护坡植被起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的作用,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促使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豆科植被还具有固定土壤中氮素的作用,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大量的氮素。这一植物系统能够改变地表反射率,进而改变地表温度、湿度,净化空气。使整个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为人类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
[0033]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包括斜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体上设置有若干坡面,坡面的坡度在75°以内;所述坡面上设置有防崩岗结构,坡面与叠垒填料袋之间设置有固定桩结构;所述斜坡体根基前部设置有护台,护台外侧设置有排水沟;所述坡面设置有排水管,坡面上方设置有排水沟,排水沟落差处设置瀑布式落水装置,其下方落水处设置接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坡面高度为2m,上一层坡面向斜坡体内推进Im形成上层坡面,最终构成若干个台阶式护坡面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崩岗结构为若干装满原料的填料网袋,填料网袋靠坡面叠垒呈若干层,并且填料网袋扁而平放在坡面上,填料网袋的底部朝外,袋口处朝向;每一层的填料网袋之间靠紧,且相邻的层之间错开缝隙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网袋为40cmX 50cm、网孔直径不大于0.5cm。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结构为多排固定在坡面上的固定桩,固定桩为直径长5cm、高120cm的竹杆、直径长4cm、高120cm的木棍或者直径长3cm、高150cm的金属管。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坡顶设有排水沟,排水沟为水平设置,排水沟有落差处安装瀑布式落水装置,其前端落水处垂直方向超出坡面,其下方落水处设置接水池。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设置泥沙沉淀池,沉淀池的容积根据坡顶排水沟和根基排水沟的排水量确定,沉淀池为长方形,池底为水泥坡面,进水处低于出水处。
8.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网袋中的原料为现有I份的原有土壤以及拌入1/5份?1/4份的猪粪、鸡粪或鸭粪,两者混合后支撑的含有有机肥料的土壤。
【文档编号】E02D17/20GK104141313SQ201310372315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4日
【发明者】翁伯琦, 董晓宁, 赖友辉, 高承芳, 江宁, 张锦宇, 范瑞城, 李文杨, 张晓佩, 刘远, 林碧芬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