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906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
背景技术
锚杆及喷锚网支护是在边坡等地面工程及巷道、采场等地下硐室施工中一种围岩加固技术。在锚杆支护中,托盘是围岩和钢筋网与锚杆体相互作用的桥梁,对锚杆固定力的充分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锚杆支护质量。随着地下工程的增多,地下工程的埋深越来越大,此时地下工程围岩在高应力条件下常常表现出变形大的特点。现有锚杆极限拉伸长度小,当地下工程围岩发生较大的变形时,锚杆往往不能适应围岩的大变形而出现锚头失效、锚杆拉断等破坏,进而引发塌方、冒顶等事故。现有的锚杆托盘由于刚度、结构设计等均难以满足以上要求,大多数托盘在动荷载作用下容易被锚杆穿透,使支护系统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采用整块钢板弯折焊接形成,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它由整块钢板弯折成上下对称拱状梯形平台后经焊接形成,焊接后外形为横置扁空心六棱柱,包括上平台、侧板和下平台。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中心均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均为矩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由整块钢板弯折焊接而成,焊接后留有较大的可变形空间,变形过程中,有效吸收冲击动荷载,为锚杆提供缓冲空间,防止锚杆被扯断,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变形空间大、成本低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中:1-上平台、2-螺母、3-侧板、4-下平台、5-圆形通孔、6-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由厚4.5mm普碳钢镇静钢板弯折成上下对称拱状梯形平台后经焊接形成,焊接后外形为横置扁空心六棱柱,包括上平台(I)、侧板(3)和下平台(4)。其由两块对称的拱状梯形经焊接形成,其内部的可变形空间大,有效解决托盘刚性的同时也节约了原材料。所述上平台I与下平台4中心开设有圆形通孔5,孔径If 25mm。其目的是将锚杆穿过圆形通孔后用螺母2 (使用管缝式锚杆时为紧固圈)将其固定在托盘上,且圆形通孔5直径略大于锚杆6的直径。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均为矩形。所述托盘整体形状似横置扁空心六棱柱,具有一定的可伸缩量,可以抵抗高应力活动的冲击,防止锚杆被拉断。所述上平台1、下平台4与相连侧板I夹角为135度,相连侧板3间夹角为90度。所述上平台I与下平台4之间的高度差为30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在使用时,托盘下平台4紧贴岩壁,锚杆6穿过上平台I和下平台4中心的圆形通孔5后插入岩壁,再由螺母2经螺纹旋紧,使锚杆6与托盘彼此紧固在一起,因空心六棱柱的结构提供了适量的弹变性能,能提供一定的支护力,防止锚杆6因冲击动载荷发生断裂;且因托盘的弹性压缩可恢复特性使其能提供持续的支护力,适应岩体产生的冲击载荷,为岩体提供一个持续和稳定的支护力,防止岩块崩落伤人和设备。
权利要求1.一种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其特征在于:它由整块钢板弯折成上下对称拱状梯形平台后经焊接形成,焊接后外形为横置扁空心六棱柱,包括上平台(I)、侧板(3)和下平台(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台(I)和下平台(4)中心均开设有圆形通孔(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台(I)和下平台(4)均为矩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该托盘它由整块钢板弯折成上下对称拱状梯形平台后经焊接形成,焊接后外形为横置扁空心六棱柱,包括上平台、侧板和下平台,上平台与下平台中心开设有圆形通孔。在锚杆安装时,托盘下平台紧接岩体或钢筋网,上平台由螺母紧固。本吸能缓冲锚杆托盘克服了现有锚杆托盘弹性压缩量不足、易受冲击刚性的缺陷,且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变形空间大、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E21D21/00GK203050749SQ20132001367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姚金蕊, 马举, 赵国彦, 董陇军 申请人: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