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板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076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钢板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板桩。
背景技术
目前,如房屋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给水和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水利工程等等工程项目施工时,都需要进行深挖基坑,在挖基坑时需要先在设定到的范围内打入钢板桩,以防止坑壁塌陷。钢板桩时一种对钢带进行连续冷弯变形,形成截面为Z形、U形或其它形状,可通过锁口互相连接的建筑基础用板材,将钢板桩用打桩机打入地基,使其互相连结成钢板桩墙,用来挡土和挡水,具有止水性能好,可以重复使用的优点。钢板桩产品按生产工艺划分有冷弯薄壁钢板桩和热轧钢板桩两种类型。在工程建设中,冷弯钢板桩应用范围较狭窄,大都作为应用的材料补充 ,热轧钢板桩一直是工程应用的主导产品。在钢板桩施工时,钢板桩在打入前应将桩尖处的凹槽口封闭,避免泥土挤入,锁口应涂以黄油或其它油脂。在打桩过程中,为保证钢板桩的垂直度,用两台经纬仪在两个方向加以控制,开始打设的一、二块钢板桩的位置和方向应确保精确,以便起到导向样板作用,故每打入Im应测量一次,打至预定深度后立即用钢筋或钢板与围檩支架电焊作临时固定。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03235240.9)公开了一种钢板桩,包括近似凹槽的桩身,钢板桩两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公扣和母扣,公扣、母扣之间形成的间隙填充有水密封材料,公扣、母扣呈圆弧状,母扣内壁沿轴向设有公扣限位件,水密封材料为空心橡胶管。该钢板桩水密封效果好,但是钢板桩在施工时需要打入地基中,由于地基泥土的阻力较大,经常会发生扭曲变形,致使无法下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钢板桩,该钢板桩的抗扭性能高,避免在打桩过程中出现扭曲变形现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钢板桩,包括一条形板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两长边沿向同一侧弯折延伸出连接板,连接板的外长边沿具有用于连接相邻钢板桩的扣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呈具有若干锯齿的波纹状。钢板桩沿条形方向打入地基的泥土中,连接板通过扣接部与相邻钢板桩的扣接部相连接固定,两个钢板桩的连接板方向在一个平面上,并对本体起到支撑和提高抗扭曲能力;本体弯折成波纹状,其横截面呈现出具有若干的锯齿,该结构即能够为钢板桩打桩时提供导向性,同时提高抗扭曲能力;由于本体的侧面上要承受泥土、水流等的压力冲击,本体的锯齿状突起也能够为本体提供支撑,从而提高本体的抗扭曲性能。在上述的钢板桩中,所述锯齿为直角形锯齿,且若干锯齿相连在一起。锯齿的角度较大时,其抗扭曲的效果不够明显,锯齿的角度太小时,钢板桩的制造耗材大,成本高;将若干锯齿相连在一起,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0009]在上述的钢板桩中,所述锯齿的数量至少10个。钢板桩的宽度一般为400mm,此时10个锯齿具有较好的抗扭曲性能,当钢板桩的宽度增加时,可以适量增加锯齿的数量。在上述的钢板桩中,所述扣接部包括连接板外边沿向外侧弯折出的扣接板,所述扣接板与连接板相平行,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两块钢板桩相连接时,一块钢板桩的扣接板插到另一块钢板桩扣接板与连接板的间隙中,连接强度高。 在上述的钢板桩中,所述扣接板与连接板之间的间隙宽度与扣接板的厚度一致。使得两块钢板桩的连接配合更加严密,连接强度更高。在上述的钢板桩中,所述本体与连接板之间的角度为110° 130°。该角度过大时,连接板对本体的支撑以及钢板桩的整体抗扭曲性能不够强,该角度过小时,钢板桩的整体宽度变小,施工时则需要更多的钢板桩,增加施工成本。在上述的钢板桩中,所述钢板桩通过辊压成型。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钢板桩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本体弯折成波纹状,其横截面呈现出具有若干的锯齿,因此能够为钢板桩打桩时提供导向性 ,同时提高抗扭曲能力。2、由于本体的侧面上要承受泥土、水流等的压力冲击,本体的锯齿状突起也能够为本体提供支撑,从而提高本体的抗扭曲性能。3、由于锯齿的数量可以根据钢板桩的宽度进行适量的增加,因此通用性好。

图1是本钢板桩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钢板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两块钢板桩连接在一起时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两块钢板桩连接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11、锯齿;2、连接板;3、扣接部;31、扣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钢板桩,包括一本体1,本体I呈条形板状,钢板桩沿该条形方向打入地基的泥土中。本体I的两长边沿向本体I的同一侧弯折延伸出连接板2,连接板2也是呈长条状,其外侧的长边沿具有扣接部3,该扣接部3能够与相邻钢板桩的扣接部3相连接固定,使两个钢板桩的连接板2方向在一个平面上,对本体I起到支撑和提高抗扭曲能力。本体I的横截面呈具有若干锯齿11的波纹状,即本体I弯折成波纹状,横截面呈现出具有若干的锯齿11,即能够为钢板桩打桩时提供导向性,同时提高抗扭曲能力。当钢板桩打入地基以后,本体I的侧面上要承受泥土、水流等的压力冲击,本体I的锯齿状突起也能够为本体I提供支撑,从而提高本体I的抗扭曲性能。具体来说,锯齿11的角度太大时,其抗扭曲的效果不够明显,锯齿的角度太小时,钢板桩的制造耗材大,成本高,因此本实施例中锯齿11为直角形锯齿。目前钢板桩的宽度一般为400mm,针对该宽度时,锯齿11的数量为10个,并将10个锯齿11相连在一起,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当然当钢板桩的宽度增加时,可以适量增加锯齿11的数量。本体I与连接板2之间的角度过大时,连接板2对本体I的支撑以及钢板桩的整体抗扭曲性能不够强,该角度过小时,钢板桩的整体宽度变小,施工时则需要更多的钢板桩,增加施工成本,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本体I与连接板2之间的角度为120°。扣接部3包括连接板2外边沿向外侧弯折出的扣接板31,扣接板31与连接板2相平行,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宽度与扣接板31的厚度一致,当两块钢板桩相连接时,一块钢板桩的扣接板31插到另一块钢板桩扣接板31与连接板2的间隙中,使得两块钢板桩的连接配合更加严密,连接强度更高。钢板桩通过辊压成型,生产成本低。实施例二:该钢板桩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本体I与连接板2之间的角度为110°。实施例三:该钢板桩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本体I与连接板2之间的角度为13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 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钢板桩,包括一条形板状的本体(1),所述本体(I)的两长边沿向同一侧弯折延伸出连接板(2),连接板(2)的外长边沿具有用于连接相邻钢板桩的扣接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的横截面呈具有若干锯齿(11)的波纹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11)为直角形锯齿,且若干锯齿(11)相连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11)的数量至少10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部(3)包括连接板(2)外边沿向外侧弯折出的扣接板(31),所述扣接板(31)与连接板(2)相平行,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板(31)与连接板(2)之间的间隙宽度与扣接板(31)的厚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与连接板(2)之间的角度为110° 130°。
7.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桩通过辊压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板桩,属于工程建筑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钢板桩在打入地基时,容易发生扭曲变形,致使无法下桩的问题。本钢板桩,包括一条形板状的本体,本体的两长边沿向同一侧弯折延伸出连接板,连接板的外长边沿具有用于连接相邻钢板桩的扣接部,本体的横截面呈具有若干锯齿的波纹状。本钢板桩的抗扭性能高,避免在打桩过程中出现扭曲变形现象。
文档编号E02D5/04GK203113313SQ201320112358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2日
发明者林清辉, 周向阳 申请人:林清辉,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