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076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
背景技术
[0002]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内支撑支护结构常用的围檩,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围檩和型钢围檩。为了减少支撑结构中的对撑和角撑的数量,增大基坑的施工空间,需要增大其围檩的跨度。为此,钢筋混凝土围檩通过增大截面尺寸,型钢围檩则是通过增加型钢结构的层数来实现,但这些方法将大大增加支护材料的用量。[0003]且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钢绞线排布困难,支撑跨度小,结构强度低,钢绞线容易断裂等缺陷。所以针对对上述缺陷,需要对该系统进行改进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0006]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包括一个紧贴围檩的下弦梁,下弦梁上设置有腹杆,腹杆伸向基坑内侧,腹杆顶部设置有钢绞线,钢绞线的两端与下弦梁的两端连接,钢绞线与下弦梁形成一个闭合的结构;[0007]下弦梁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张拉钢绞线的张拉装置;[0008]下弦梁为H型钢或H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梁;腹杆为H型钢或H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梁;[0009]腹杆顶部设置使钢绞线滑动过渡的滑动槽,滑动槽呈弯曲的弧形,钢绞线穿过滑动槽;[0010]所述腹杆腰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将腹杆相互连接;[0011]预应力梁连接有竖向的立柱。[0012]进一步,所述腹杆腰部设置有八字杆,八字杆为至少两根呈八字型布置的杆,八字杆两脚连接紧贴围檩的下弦梁;[0013]进一步,在竖直方向上,滑动槽分为多层,层与层之间设置有隔板。[0014]进一步, 所述腹杆为型钢。[0015]进一步,腹杆为钢筋混凝土杆。[0016]进一步,所述腹杆为两根,预应力筋与下弦梁形成一个闭合的等腰梯形形状。[0017]进一步,所述腹杆为三根,预应力筋形成四段折线与下弦梁形成一个闭合的类似弓形的形状。[0018]进一步,所述腹杆为三根以上,三根以上的腹杆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对称型布置,预应力筋形成多段折线,多段折线近似弓形,预应力筋与下弦梁形成一个闭合的类似弓形的形状。进一步,所述预应力筋为钢绞线,钢绞线上设置有无粘结层或套管。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具有刚度大、跨度大、变形小、施工方便、可回收重复使用等优点,达到了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应力梁应用的基坑支护平面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所述的预应力梁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动槽位置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动槽侧面方向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预应力梁结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的预应力梁结构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的预应力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参看
图1,本图中显示了预应力梁应用的基坑支护平面示意图,所述的预应力梁设置在基坑的侧壁上,用于抵抗基坑外部的土压力,同时减少了基坑内部的横梁数量,使得基坑内部开挖面增大,障碍减少,且采用该支护形式,基坑变形小,安全效果好。[0031]参看图2,所述的预应力梁,包括一个紧贴围檩的下弦梁1,下弦梁I上设置有腹杆2,腹杆2伸向基坑内侧,腹杆2顶部设置有钢绞线3,钢绞线3的两端与下弦梁I的两端连接,钢绞线3与下弦梁I形成一个闭合的结构;下弦梁I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张拉钢绞线的张拉装置4 ;下弦梁I为H型钢或H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断面方向上H型钢的长和宽相等;腹杆2为H型钢,断面方向上H型钢的长和宽相等;所述腹杆2腰部设置有连接杆5,连接杆5将腹杆2相互连接;预应力梁连接有竖向的立柱。立柱用于承载预应力梁的重量同时保证预应力梁竖向的稳定性。对钢绞线3施加预应力后,该预应力梁整体作为一个机构设置在基坑侧壁上,用来支撑基坑外侧的土压力。进一步的,参看图2a和图2b,在所述腹杆2顶部设置使钢绞线滑动过渡的滑动槽6,滑动槽6呈弯曲的弧形,钢绞线3穿过滑动槽6 ;在竖直方向上,滑动槽6分为多层,层与层之间设置有隔板61。这样设置在滑动槽上的钢绞线不会干涉交叉,便于钢绞线穿线和预应力张拉,张拉过程钢绞线滑动受力均匀。腹杆2为型钢或钢筋混凝土杆。腹杆2起到支撑钢绞线的作用,使得钢绞线呈多边形并向近似圆弧布置,腹杆2将钢绞线的张力传递到下弦梁I上,腹杆2当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腹杆2腰部设置有八字杆21,八字杆21为至少两根呈八字型布置的杆,八字杆21两脚连接紧贴围檩的下弦梁。八字杆21用于支撑腹杆2,保证腹杆2的稳定性,使得腹杆2相对下弦梁I具有较好的垂直度和较高的承载力。[0035]所述钢绞线3上设置有无粘结层或套管。无粘结层涂油,以便于钢绞线顺利滑动。用套管时,套管为塑料套管,套管内注油,便于钢绞线滑动。上述结构便于钢绞线回收时的抽出。实施例2,参看图3,所述腹杆2为两根,钢绞线与下弦梁I形成一个闭合的等腰梯形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参看图4,所述腹杆2为三根,钢绞线形成四段折线与下弦梁I形成一个闭合的类似弓形的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4,参看图5,所述腹杆2为三根以上,三根以上的腹杆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对称型布置,钢绞线形成多段折线,多段折线近似弓形,钢绞线与下弦梁I形成一个闭合的类似弓形的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上述实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 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包括一个紧贴围檩的下弦梁,下弦梁上设置有腹杆,腹杆伸向基坑内侧,腹杆顶部设置有钢绞线,钢绞线的两端与下弦梁的两端连接,钢绞线与下弦梁形成一个闭合的结构; 下弦梁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张拉钢绞线的张拉装置; 其特征是,下弦梁为H型钢或H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梁;腹杆为H型钢或H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梁; 腹杆顶部设置使钢绞线滑动过渡的滑动槽,滑动槽呈弯曲的弧形,钢绞线穿过滑动槽; 所述腹杆腰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将腹杆相互连接; 预应力梁连接有竖向的立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是,所述腹杆腰部设置有八字杆,八字杆为至少两根呈八字型布置的杆,八字杆两脚连接紧贴围檩的下弦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是,在竖直方向上,滑动槽分为多层,层与层之间设置有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是,腹杆为型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是,腹杆为钢筋混凝土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是,所述腹杆为两根,预应力筋与下弦梁形成一个闭合的等腰梯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是,所述腹杆为三根,预应力筋形成四段折线与下弦梁形成一个闭合的类似弓形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是,所述腹杆为三根以上,三根以上的腹杆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对称型布置,预应力筋形成多段折线,多段折线近似弓形,预应力筋与下弦梁形成一个闭合的类似弓形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是,所述预应力筋为钢绞线,钢 绞线上设置有无粘结层或套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包括一个紧贴围檩的下弦梁,下弦梁上设置有腹杆,腹杆伸向基坑内侧,腹杆顶部设置有钢绞线,钢绞线的两端与下弦梁的两端连接,钢绞线与下弦梁形成一个闭合的结构。所述的预应力梁设置在基坑的侧壁上,用于抵抗基坑外部的土压力,同时减少了基坑内部的横梁数量,使得基坑内部开挖面增大,施工障碍减少,且采用该支护形式,基坑变形小,安全效果好。
文档编号E02D17/04GK203113352SQ20132011214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3日
发明者刘全林, 宋伟民 申请人:上海强劲地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