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拉式预应力管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92975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对拉式预应力管桩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加固结构,尤其涉及基坑支护结构凸形转角处。
【背景技术】
[0002]预应力混凝土管粧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粧和先张法预应力管粧。先张法预应力管粧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粧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
[0003]现有的预应力管粧存在抗弯剪性能不足等问题,同时预应力管粧较多仅用于地基基础领域,并能充分发挥其施工速度快捷的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对拉式预应力管粧基坑支护结构,减少支护管粧支点间间距和弥补预应力管粧用于基坑支护中其抗弯剪性能有限的不足,扩大预应力管粧适用性和使用范围,同时,适用于不同土层,减低基坑支护结构造价,缩短同类基坑的施工工期,工艺简单,方便快捷,加固支护效果显著。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对拉式预应力管粧基坑支护结构,在基坑支护结构凸形转角两侧部位支护管粧粧顶和/或粧身设置若干对拉锚索,包括在凸形基坑侧壁布设的支护管粧粧顶冠梁上设置预埋钢管和锚头以及管粧粧身中部设置腰梁及锚头,所述对拉锚索穿过所述预埋钢管或腰梁连接凸形转角两侧的对应锚头。
[0007]作为选择,所述对拉锚索间平行设置。
[0008]上述方案中,粧顶对拉锚索和粧间对拉锚索可根据工程需要同时设置或分别设置。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I)充分利用和发挥预应力管粧的成粧速度和挤密加固基坑侧壁土体;
[0011]2)锚索与腰梁构成的对拉结构利用对拉两侧壁土体压力实现自平衡;
[0012]3)对拉结构减少管粧支点间间距和弥补预应力管粧抗弯剪性能有限的不足;
[0013]4)扩大预应力管粧适用性和使用范围;
[0014]5)缩短同类基坑的施工工期,工艺简单;
[0015]6)适应不同土层,减低基坑支护结构造价。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⑴支护管粧、⑵粧顶冠梁、(3)对拉锚索、⑷锚头、(5)预埋钢管、(6)截水沟、(7)地下室外墙线边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0]参考图1、2所示,一种对拉式预应力管粧基坑支护结构,在基坑支护结构凸形部位侧粧顶设置若干对拉锚索3,包括在凸形部位两侧的支护管粧I间设有预埋钢管5,粧顶冠梁2设有锚头4,对拉锚索3穿过预埋钢管5连接凸形部位两侧的对应锚头4,各对拉锚索3间平行设置。锚索与冠梁构成的对拉结构利用对拉两侧壁土体压力实现自身的平衡,同时对拉结构也减少管粧支点间间距且弥补了预应力管粧抗弯剪性能有限的不足,从而调整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减少变形。
[0021]另外,还可以单独或进一步在基坑支护结构凸形转角两侧部位支护管粧粧身设置若干对拉锚索,包括在管粧粧身中部设置腰梁及锚头,所述对拉锚索穿过所述腰梁连接阳角两侧的对应锚头。
[0022]对拉式预应力管粧基坑支护结构的安装方法,支护管粧I及粧顶冠梁2施工完毕,粧顶埋设预埋钢管5冠梁2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通过开挖成槽或机械钻孔安装顶层对拉锚索并进行预紧张拉锁定;随后,基坑土方开挖至粧粧间锚索3设置部位安装或浇筑腰梁,机械成孔后穿置锚索3,在锚索3两侧锚头4部位进行对拉,施加预紧应力并锁定,从而构成锚索两端对拉平衡受理的管粧支护结构。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对拉式预应力管粧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基坑支护结构凸形转角两侧部位支护管粧粧顶和/或粧身设置若干对拉锚索,包括在凸形基坑侧壁布设的支护管粧粧顶冠梁上设置预埋钢管和锚头以及管粧粧身中部设置腰梁及锚头,所述对拉锚索穿过所述预埋钢管或腰梁连接凸形转角两侧的对应锚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拉式预应力管粧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锚索间平行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拉式预应力管桩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基坑加固结构,在基坑支护结构凸形转角两侧部位支护管桩桩顶和/或桩身设置若干对拉锚索,包括在凸形基坑侧壁布设的支护管桩桩顶冠梁上设置预埋钢管和锚头以及管桩桩身中部设置腰梁及锚头,所述对拉锚索穿过所述预埋钢管或腰梁连接凸形转角两侧的对应锚头。本实用新型减少管桩支点间距和弥补预应力管桩抗弯剪性能不足,扩大预应力管桩的适用性,加速缩短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IPC分类】E02D17-04
【公开号】CN204401627
【申请号】CN201420824085
【发明人】康景文, 晏宾, 曾德清, 李正坤, 胡志刚, 刘兴国, 章学良, 付彬桢, 刘永红, 邓奕明
【申请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