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29782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旁通打捞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其包括旁通引鞋、筒体和转换接头,转换接头的下端内侧与筒体的上端外侧固定在一起,筒体的下端外侧与旁通引鞋的上端内侧固定在一起,在筒体的下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螺旋卡瓦,在筒体上纵向设置有开口朝下的长孔,在旁通引鞋上设置有与长孔错开的斜长孔。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在对井下测井仪器遇卡或被吸附的电缆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对解卡的测井仪器或被吸附的电缆无需切断电缆,解卡后的测井仪器能够继续进行测井作业,因此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旁通打捞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钻井作业中使用的旁通打捞装置是用于对电缆吸附或测井仪器在井中遇卡等事故的处理装置。当在井下的测井仪器遇卡的时候,通过现有的旁通打捞装置对遇卡的测井仪器或被吸附的电缆解卡的时候,需要切断电缆,造成解卡的测井仪器无法继续进行测井作业。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旁通打捞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对解卡后的测井仪器和被吸附的电缆需要切断电缆使得解卡后的测井仪器无法继续进行测井作业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包括旁通引鞋、筒体和转换接头,转换接头的下端内侧与筒体的上端外侧固定在一起,筒体的下端外侧与旁通引鞋的上端内侧固定在一起,在筒体的下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螺旋卡瓦,在筒体上纵向设置有开口朝下的长孔,在旁通引鞋上设置有与长孔错开的斜长孔。
[000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长孔一侧的筒体上设置有T型通孔,在T型通孔内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T型挡块,在T型挡块的中部设置有限位通孔,在限位通孔内固定有定位轴,在筒体上设置有与限位通孔相对应的固定轴孔,定位轴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轴孔内。
[0007]上述定位轴上可套装有轴套。
[0008]上述斜长孔下部的旁通引鞋上可设置有与斜长孔相通的固定槽,在固定槽内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旁通楔块。
[0009]上述筒体的下端内侧有凹台,在凹台上有锥台,在锥台内固定安装有螺旋卡瓦,在旁通引鞋的下部内侧设置有内径小于凹台内径的内凸台,在凹台内侧的内凸台上固定安装与螺旋卡瓦顶紧在一起的开口挡环。
[0010]上述转换接头的下端内侧与筒体的上端外侧可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筒体的下端外侧与旁通引鞋的上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
[0011]上述长孔可呈T形。
[001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在对井下测井仪器遇卡或被吸附的电缆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对解卡的测井仪器或被吸附的电缆无需切断电缆,解卡后的测井仪器能够继续进行测井作业,因此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0014]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3为附图1中筒体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4为附图1中旁通引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5为附图4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6为附图1中T型挡块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为旁通引鞋,2为筒体,3为转换接头,4为螺旋卡瓦,5为长孔,6为凹台,7为内凸台,8为开口挡环,9为锥台,10为旁通楔块,11为T型通孔,12为T型挡块,13为限位通孔,14为定位轴,15为固定轴孔,16为轴套,17为斜长孔,18为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1]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3]如附图1至6所示,该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包括旁通引鞋1、筒体2和转换接头3,转换接头3的下端内侧与筒体2的上端外侧固定在一起,筒体2的下端外侧与旁通引鞋I的上端内侧固定在一起,在筒体2的下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螺旋卡瓦4,在筒体2上纵向设置有开口朝下的长孔5,在旁通引鞋I上设置有与长孔5错开的斜长孔17。螺旋卡瓦4为现有公知技术,螺旋卡瓦4的设置能够将被卡的测井仪器等井下工具卡在螺旋卡瓦4的内部;长孔5的设置能够将电缆从长孔5引出,避免了测井仪器电缆的切断,从而能够在上提钻具时采用测井仪器实现测井作业;斜长孔17的设置便于电缆安装与旁通引鞋I内。
[0024]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5]如附图1至6所示,在长孔5 —侧的筒体2上设置有T型通孔11,在T型通孔11内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T型挡块12,在T型挡块1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通孔13,在限位通孔13内固定有定位轴14,在筒体2上设置有与限位通孔13相对应的固定轴孔15,定位轴14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轴孔15内。定位轴14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保持位于筒体2内的电缆处于居中的状态,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电缆由于晃动而通过长孔5摆动至筒体I夕卜。
[0026]如附图1至6所示,在定位轴14上套装有轴套16。轴套16的设置能够减少电缆与轴的摩擦,不仅延长了轴的使用寿命,而且减少了电缆的损伤。
[0027]如附图1至6所示,在斜长孔17下部的旁通引鞋I上设置有与斜长孔17相通的固定槽18,在固定槽18内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旁通楔块10。旁通楔块10的设置能够防止位于旁通引鞋I内的电缆脱离本实用新型。
[0028]如附图1至6所示,在筒体2的下端内侧有凹台6,在凹台6上有锥台9,在锥台9内固定安装有螺旋卡瓦4,在旁通引鞋I的下部内侧设置有内径小于凹台6内径的内凸台7,在凹台6内侧的内凸台7上固定安装与螺旋卡瓦4顶紧在一起的开口挡环8。
[0029]如附图1至6所示,转换接头3的下端内侧与筒体2的上端外侧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筒体2的下端外侧与旁通引鞋I的上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
[0030]如附图2所示,长孔5呈T形。
[0031]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0032]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首先,工作人员将螺旋卡瓦4旋在电缆上,接着将旋有螺旋卡瓦4的电缆一端通过长孔5的下部安装在筒体2内,接着将电缆从长孔5的上端引出,引出的电缆位于转换接头3的外部并被井口上的电缆卡子卡住,接着,将钻具与转换接头3固定在一起,然后,将位于螺旋卡瓦4下端的电缆通过斜长孔17放入旁通引鞋I内,接着将旁通引鞋I与筒体2固定安装在一起,旁通引鞋I下端的电缆与被卡的测井仪器固定安装在一起,当测井仪器遇卡时,通过下放钻具将旁通引鞋I对准被卡的测井仪器并将测井仪器卡在螺旋卡瓦4内,然后上提钻具,上提钻具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测井仪器进行测井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旁通引鞋、筒体和转换接头,转换接头的下端内侧与筒体的上端外侧固定在一起,筒体的下端外侧与旁通引鞋的上端内侧固定在一起,在筒体的下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螺旋卡瓦,在筒体上纵向设置有开口朝下的长孔,在旁通引鞋上设置有与长孔错开的斜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长孔一侧的筒体上设置有T型通孔,在T型通孔内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T型挡块,在T型挡块的中部设置有限位通孔,在限位通孔内固定有定位轴,在筒体上设置有与限位通孔相对应的固定轴孔,定位轴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轴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轴上套装有轴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斜长孔下部的旁通引鞋上设置有与斜长孔相通的固定槽,在固定槽内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旁通楔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的下端内侧有凹台,在凹台上有锥台,在锥台内固定安装有螺旋卡瓦,在旁通引鞋的下部内侧设置有内径小于凹台内径的内凸台,在凹台内侧的内凸台上固定安装与螺旋卡瓦顶紧在一起的开口挡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的下端内侧有凹台,在凹台上有锥台,在锥台内固定安装有螺旋卡瓦,在旁通引鞋的下部内侧设置有内径小于凹台内径的内凸台,在凹台内侧的内凸台上固定安装与螺旋卡瓦顶紧在一起的开口挡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接头的下端内侧与筒体的上端外侧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筒体的下端外侧与旁通引鞋的上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接头的下端内侧与筒体的上端外侧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筒体的下端外侧与旁通引鞋的上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接头的下端内侧与筒体的上端外侧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筒体的下端外侧与旁通引鞋的上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退式螺旋卡瓦旁通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长孔呈T形。
【文档编号】E21B31/18GK203515426SQ201320568826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3日
【发明者】于永江, 王超苏, 莫旭波, 刘宏新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