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

文档序号:530369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包括:确定待开发油藏的构造、边底水油藏能量大小;在确定构造的基础上,实现精细地质分层,细化开发单元至单砂体;在精细地质分层的基础上,对各单砂体进行储层性质评价,落实各单砂体间隔层分布状况、物性特征;在确定储层评价基础上,通过开发效果分析,确定各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剩余可采储量大小;在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后,利用数值模拟、结合矿场经验得到水平井部署目的层及直井开采储层层系重组界限;在确定上述条件基础上,按照分层开发技术,实施井网整体规划部署,编制分层开发方案。本发明所述分层开发方法,能够提高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专利说明】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领域,特别是一种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对于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具有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所述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地质条件复杂一般表现在:平面上为断层发育;在纵向上存在多套油水组合,层状纯油藏、块状边底水油藏同时存在,油层段跨度大、层数多,储层非均质性强。由于所述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目前很难有理想的开发方式能够达到理想的开发效果。
[0003]以辽河断陷盆地雷家地区雷11块莲花油层为例,自2004年以来,所述油藏按210米井距实施一套井网注水开发,依靠规模产能建设及平面、纵向注采系统调整,初期见到一定效果,但2008年后,区块开发效果明显变差,年产油以年下降1.5至2X IO4吨的速度急剧萎缩,自然递减率高达25%以上,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产能建设基本结束,另一方面常规一套井网注水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而纵向上层数多、非均质性强以及油藏类型多样是造成储量动用不均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动用各套储层储量是实现油藏有效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4]目前国内外有很多与雷11块同类型油藏,其所面临问题与雷11块相似,尚无有效的开发方式来提闻米收率。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杂断块稀油油藏有效开发方法,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一种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包括:
[0008]S1:确定待开发油藏的构造、边底水能量大小;
[0009]S2:在确定构造的基础上,实现精细地质分层,细分开发单元至单砂体;
[0010]S3:在精细地质分层的基础上,对各单砂体进行储层性质评价,落实各单砂体间隔层分布状况、物性特征;
[0011]S4:在确定储层评价基础上,通过开发效果分析,确定各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剩余可采储量大小;
[0012]S5:在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后,利用数值模拟、结合矿场经验得到水平井部署目的层及直井开采储层层系重组界限;
[0013]S6:在确定上述条件基础上,按照分层开发技术,实施井网整体规划部署,编制分层开发方案。
[001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S6中所述分层开发技术是针对边底水油藏利用水平井开发的,具体的针对纯油藏中上、下有泥岩隔层优势发育单砂体实施水平井采油加直井注水组合方式开发;针对纯油藏中互层状储层实施直井网细分注水开发;针对纯油藏中储层物性差低渗层实施超前注水开发。
[00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S5中所述确定水平井部署目的层界限包括确定部署目的层厚度、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平均含油饱和度、单控可采储量、水平段长度、避底水厚度、压力系数、水平井合理产液量、水平井方位;所述确定直井开采储层层系重组界限包括确定各单砂体间渗透率级差、饱和度差值、压力系数差值、合采单砂体叠合层数、叠合厚度、直井合理日产液量。
[001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S4中所述确定各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剩余可采储量大小具体通过对各单砂体开发效果评价,落实各单砂体储量、累积采出状况、当前产能、压力,进而刻画各单砂体平面上剩余油分布状况及剩余可采储量大小。
[001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S3中所述对各单砂体进行储层性质评价包括确定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压力大小;所述落实隔夹层分布状况、物性特征具体为确定各个隔夹层平面上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情况及其孔隙度、渗透性。
[001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S2中所述实现精细地质分层具体通过在标志层控制下,根据沉积旋回性,将储层细分至砂岩组;再根据电阻、感应曲线回返特征,结合沉积韵律性,将所述砂岩组细分至单砂体。
[001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SI中所述确定待开发油藏构造具体通过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落实各砂岩组顶底界面以同时,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校正,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实现井震结合,将各井各砂岩组顶底投影至三维地震上,根据三维地震解释反应情况,刻画出井间断层位置,落实油藏构造;所述确定边底水能量大小具体通过弹性驱、弹性-边底水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式计算出弹性产率、水侵量、水油体积比。
[0020]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相对于原来一套井网注水开发的方案来说,本发明针对纯油藏中上、下有泥岩隔层优势发育单砂体实施水平井采油加直井注水组合方式开发;针对纯油藏中互层状储层实施直井网细分注水开发;针对纯油藏中储层物性差低渗层实施超前注水开发。所述有针对性的分层开发方法能够提高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复杂断块稀油油藏的采收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流程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发明实施中人工合成记录图;
[0023]图3是本发明实施中油井与三维地震结合图;
[002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11块莲花油层井位部署图;
[002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11块莲花油层纵向上储层分布图;
[002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观I块纵向上V至VII砂岩组内单砂岩组划分图;
[002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VII砂岩组内VII I与YD 2间隔层分布图;
[002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VII砂岩组内VII 2与YD 3间夹层分布图;
[002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11块莲花油层纵向上各单层剩余可采储量分布状况图;
[003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11块莲花油层平面上剩余油分布状况图;
[003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11块莲花油层分层开发模式图;[003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219块水平井雷11_莲H703平面上部署图;
[0033]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219块水平井雷11_莲H703纵向上部署图;
[0034]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219块水平井雷11_莲H703采油曲线图;
[0035]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观I块水平井雷11-莲H501平面上部署图;
[0036]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观I块水平井雷11-莲H501纵向上部署图及注采对应图;
[0037]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观I块水平井雷11-莲H501采油曲线图;
[0038]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观I块雷23-10、雷24_10平面上部署图;
[0039]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观I块雷23-10、雷24_10采油曲线及注水受效图;
[0040]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21-8井组I至IV砂岩组超前注水见效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004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在实例中所述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述,包括:
[0043]S1:确定待开发油藏的构造、边底水能量大小;
[0044]S2:在确定构造的基础上,实现精细地质分层,细分开发单元;
[0045]S3:在精细地质分层的基础上,对各单砂体进行储层性质评价,落实各单砂体间隔层分布状况、物性特征;
[0046]S4:在确定储层评价基础上,通过开发效果分析,确定各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剩余可采储量大小;
[0047]S5:在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后,利用数值模拟、结合矿场经验得到水平井部署目的层及直井开采储层层系重组界限;
[0048]S6:在确定上述条件基础上,按照分层开发技术,实施井网整体规划部署,编制分层开发方案。
[0049]其中SI中所述确定待开发油藏构造具体通过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落实各砂岩组顶底界面以同时,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校正,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实现井震结合,将各井各砂岩组顶底投影至三维地震上,根据三维地震解释反应情况,刻画出井间断层位置,落实油藏构造。Si中所述确定边底水能量大小具体通过弹性驱、弹性-边底水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式计算出弹性产率、水侵量、水油体积比。
[0050]在本发明中以雷11块莲花油层复杂断块稀油油藏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所述确定待开发油藏构造,指利用人工合成记录图,如图2所示,确定单井莲花油层V、V1、Vn砂岩组顶面构造。由于三维地震资料在录取过程中可能存在不清晰地方,可用人工合成记录进行校正,通过拉取过井三维地震剖面,将各井投影到三维地震上,得到油井与三维地震结合图如图3所示,实现井震结合。根据井与井间三维地震反应情况,精细刻画出井间断层位置,落实各砂岩组构造。
[0051]从平面上看,如图4所示,为雷11块莲花油层井位部署图。所述雷11块莲花油层平面上主要有10条断层,其将区块分为8个断块,其中有4个主力断块,分别为:雷35块、雷2713块、雷观I块和雷219块。所述雷11块莲花油层总含油面积2.42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385万吨。从纵向上看,如图5所示,为雷11块莲花油层纵向上储层分布图。所示雷11块莲花油层纵向上发育7套砂岩组。所述7套砂岩组分为莲花油层I至VII砂岩组。所述7套砂岩组按照性质相近、特征相似原则划分为I至IV砂岩组、V砂岩组、VI砂岩组、VII砂岩组共四大套。其中主力开发层系为V至VI!砂岩组。所述I至IV砂岩组仅在雷219块局部发育。所述V、VI砂为纯油藏。所述νπ砂岩组为块状边底水油藏。所述各个主力断块及主力断块下的各砂岩组均有独立的油水界面及压力系统,在所述油藏的储层平面上连续性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具体体现在所述油层组内部非均质系数4.23,变异系数0.86,渗透率极差136,砂岩组内部非均质系数约3.0,变异系数约0.9,渗透率极差小于100,单砂体内非均质系数约2.8,变异系数小于1,渗透率极差50左右。所述雷11块莲花油层非均质性严重,需要从纵向上细分单元开发,实现储量有效动用。所述边底水能量大小,主要体现在水油体积比上,雷219、雷观1、雷2713、雷35块水油体积比分别为22:1、12:1、15:1 ;18:1,平均为16:1。
[0052]S2中所述实现精细地质分层具体通过在标志层控制下,根据沉积旋回性,将储层细分至砂岩组;再根据电阻、感应曲线回返特征,结合沉积韵律性,将所述砂岩组细分至单砂体。
[0053]所述精细地质分层,是在落实各砂岩组构造基础上,通过井间小层对比、电性特征以及沉积韵律性,将各砂岩组细分至小层,再根据隔夹层特征,将小层细分至单砂体,弄清各单砂体在平面上分布 情况、沉积特征及其微构造,对V、VI砂岩组内部上、下有泥岩隔层优势单砂体储层,需要精细刻画平面上分布特征。以雷11块莲花油层中雷观I块为例,如图6所示,雷观I块纵向上V至Vn砂岩组内单砂岩组划分图。其中V砂岩组分为5套小层,其中L53、L54、L55为主力小层,而L54可细分为L54-1,L54_2两个单砂体,L53、L55为上、下有良好泥岩隔层单砂体,适合水平井部署;VI砂岩组分为5套小层,其中L63、L64、L65为主力小层,L63、L64、L65 均可细分为 2 个单砂体,即 L63-l,L63-2、L64-l、L64-2、L65-l、L65-2 ;VD砂岩组细分为L71、L72、L73三个单砂体。
[0054]S3中所述对各单砂体进行储层性质评价包括确定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压力大小;所述落实隔夹层分布状况、物性特征具体为确定各个隔夹层平面上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情况及其孔隙度、渗透性,最终确定其是否有遮挡性。
[0055]所述储层性质,主要指储层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压力大小等,其中渗透率是储层物性好坏主要因素,对储层评价主要是指对储层渗透性进行分析,合理组合各单砂体配置关系,降低储层非均质性,提高各单砂体储量动用程度。所述降低储层非均质性具体是指将渗透率极差、突进系数降至在1.0左右,所述渗透率极差是指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所述突进系数是指最大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的比值;所述降低储层非均质性能够为V、VI砂岩组互层状储层直井网细分注水开发层段奠定基础。以雷219块为例,如表1所示,所述V砂岩组层状储层单砂体可细分为:单砂体LS1-U单砂体L52-l、单砂体L52-2、单砂体L53-l、单砂体L53-2、单砂体L54_l、单砂体L55_l,将单砂体LS1-UL52-l、L52-2、单L53-l、L53-2组合一起第I组,单砂体L54_l、L55_l为第2组,经计算,第I组渗透率极差为2.4,突进系数为1.8 ;第2组渗透率极差为1.4,突进系数为1.2。由于第I组渗透率极差和突进系数与1.0相差还较大,需要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分组,将第I组进一步分为第11组:单砂体LS1-U单L53-l、L53-2 ;第12组:单砂体L52_l、L52_2,经计算,第11组渗透率极差为1.2,突进系数为1.1 ;第12组渗透率极差为1.2,突进系数为1.2,均接近1.0,符合要求。
[0056]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51:确定待开发油减的构造、边底水能量大小; 52:在确定构造的基础上,实现精细地质分层,细分开发单元至单砂体; 53:在精细地质分层的基础上,对各单砂体进行储层性质评价,落实各单砂体间隔层分布状况、物性特征; 54:在确定储层评价基础上,通过开发效果分析,确定各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剩余可米储量大小; S5:在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后,利用数值模拟、结合矿场经验得到水平井部署目的层及直井开采储层层系重组界限; S6:在确定上述条件基础上,按照分层开发技术,实施井网整体规划部署,编制分层开发方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所述分层开发技术是针对边底水油藏利用水平井开发的,具体的针对纯油藏中上、下有泥岩隔层优势发育单砂体实施水平井采油加直井注水组合方式开发;针对纯油藏中互层状储层实施直井网细分注水开发;针对纯油藏中储层物性差低渗层实施超前注水开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所述确定水平井部署目的层界限包括确定部署目的层厚度、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平均含油饱和度、单控可采储量、水平段长度、避底水厚度、压力系数、水平井合理产液量、水平井方位;所述确定直井开采储层层系重组界限包括确定各单砂体间渗透率级差、饱和度差值、压力系数差值、合采单砂体叠合层数、叠合厚度、直井合理日产液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确定各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剩余可采储量大小具体通过对各单砂体开发效果评价,落实各单砂体储量、累积采出状况、当前产能、压力,进而刻画各单砂体平面上剩余油分布状况及剩余可采储量大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对各单砂体进行储层性质评价包括确定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压力大小;所述落实隔夹层分布状况、物性特征具体为确定各个隔夹层平面上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情况及其孔隙度、渗透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实现精细地质分层具体通过在标志层控制下,根据沉积旋回性,将储层细分至砂岩组;再根据电阻、感应曲线回返特征,结合沉积韵律性,将所述砂岩组细分至单砂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确定待开发油藏构造具体通过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落实各砂岩组顶底界面以同时,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校正,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实现井震结合,将各井各砂岩组顶底投影至三维地震上,根据三维地震解释反应情况,刻画出井间断层位置,落实油藏构造;所述确定边底水能量大小具体通过弹性驱、弹性-边底水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式计算出弹性产率、水侵量、水油体积比。
【文档编号】E21B43/14GK103993862SQ201410048540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2日
【发明者】唐志春, 李树山, 陈保钢, 王卫东, 黄太明, 茅惠忠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