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桩的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07947阅读:2242来源:国知局
复合桩的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复合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振动或锤击或静压方式向桩位中心土层沉入钢套管,钢套管直径大于芯桩直径10-80cm,最大长度为40m;(2)用长螺旋或旋挖钻机或抓斗取出钢套管内或钢套管以下一定深度的土体;(3)用可变速搅拌机向钢套管下部土层喷水泥浆与气,同时将土与水泥浆搅拌成均匀浆状水泥土,桩端土1-3m处应重复搅拌,上下搅拌次数不少于4次;(4)从钢套管内用插入或振动方式植入刚性芯桩,植入刚性芯桩时,浆状水泥土上溢充填于刚性芯桩与钢套管之间,在水泥土初凝之前拔出钢套管,浆状水泥土硬化后形成复合桩。该施工方法能实现植桩时不产生泥浆排放与挤土效应。
【专利说明】复合粧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基础工程领域,尤其涉及复合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已公开使用的外层为水泥土、内芯为高强度管桩的复合桩的施工方法,根据形成水泥土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钻孔喷浆形式形成水泥土,如宁波浙东建材集团发明的静钻根植桩施工工法,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09711公开的一种钻孔预制复合桩的方法,另一种为高压旋喷或深层搅拌法形成水泥土,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113491公开的一种复合桩及施工方法,以及中国专利CN102127910B公开填芯管桩水泥土复合基桩的施工方法。上述两种施工方法均为从地表开始形成水泥土浆后再植入芯桩,不可避免地产生多余水泥浆或挤土效应,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桩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能实现植桩时不产生泥浆排放与挤土效应。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桩的施工方法,所述复合桩为外包水泥土内植刚性芯桩的复合桩,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振动或锤击或静压方式向桩位中心土层沉入钢套管,钢套管直径大于芯桩直径10-80cm,钢套管厚度以满足桩孔护壁要求即可,最大长度为40m ;
(2)用长螺旋或旋挖钻机或抓斗取出钢套管内或钢套管以下一定深度的土体,该土体深度由芯桩长度及芯桩顶标高共同控制;
(3)用可变速搅拌机向钢套管下部土层喷水泥浆与气,同时将土与水泥浆搅拌成均匀浆状水泥土,桩端土 l_3m处应重复搅拌,上下搅拌次数不少于4次;
(4)从钢套管内用插入或振动方式植入刚性芯桩,植入刚性芯桩时,浆状水泥土上溢充填于刚性芯桩与钢套管之间,在水泥土初凝之前拔出钢套管,浆状水泥土硬化后形成复合桩。
[000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为干式施工,植桩时不产生泥浆排放与挤土效应,芯桩不受地下水腐蚀,桩长可超过70m,桩端无沉淤,单桩承载力高;施工时,对桩身不产生任何机械损伤,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显著提高,节省钢筋与混凝土,造价降低20%以上。尤其适合于我国沿海城市软土地基的基础工程。
[000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复合桩的剖面示意图。
[0008]图例说明:①地下室底板,②砂层,③承台,④第η节预应力管桩(第η节指最后一节),⑤淤泥层,⑥第二节预应力管桩,⑦第一节预应力管桩,⑧粘土层,⑨卵石层,⑩水泥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所示实施例,本发明所述复合桩为外包水泥土内植预应力管桩,本实施例采用多节预应力管桩。
[0010]其施工方法如下:
(I)、在吊车辅助下,用振动锤将直径Φ900πιπι,长度为20m,壁厚为16mm的钢套管沉入淤泥层⑤中。
[0011](2)、用旋挖钻机取出钢套管内土体,钢套管留在土层中起护壁作用。
[0012](3)将可变速的水泥搅拌桩机的首节长度为20m的钻杆从钢套管中放至管底,接杆后再向下部土层慢速搅拌,并向钢套管下部土层注入水泥浆与气,水泥掺量为25%,水泥浆水灰比为1.0,气压控制在3?510^范围。搅拌至桩底标高,然后上升时高速搅拌并注入水泥浆与气,桩底Im范围每回次复搅一次,上下搅拌4次,形成均匀浆状水泥土。上述水泥掺量为25%是针对本实施例的土层,不同类别的土层,水泥掺量不同,通常为15% — 40%。水泥搅拌机的转速根据土层类别设定。
[0013](4)、搅拌结束后,立即用吊车依次按第一节预应力管桩⑦、第二节预应力管桩⑥以及第η节预应力管桩④顺序植入管桩PHC500A125C80,桩长49.0m,浆状水泥土上溢并充填于管桩与钢套管之间,在水泥土初凝之前用振动锤拔出钢套管,水泥土⑩硬化后形成本发明的复合桩。
[0014]本实施例中的刚性芯桩不局限于预应力管桩,还包括预制方桩、钢桩,其中管桩包括钢管桩与型钢。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桩的施工方法,所述复合桩为外包水泥土内植刚性芯桩的复合桩,其特征是: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振动或锤击或静压方式向桩位中心土层沉入钢套管,钢套管直径大于芯桩直径10-80cm,钢套管厚度以满足桩孔护壁要求即可,最大长度为40m ; (2)用长螺旋或旋挖钻机或抓斗取出钢套管内或钢套管以下一定深度的土体,该土体深度由芯桩长度及芯桩顶标高共同控制; (3)用可变速搅拌机向钢套管下部土层喷水泥浆与气,同时将土与水泥浆搅拌成均匀浆状水泥土,桩端土 l_3m处应重复搅拌,上下搅拌次数不少于4次; (4)从钢套管内用插入或振动方式植入刚性芯桩,植入刚性芯桩时,浆状水泥土上溢充填于刚性芯桩与钢套管之间,在水泥土初凝之前拔出钢套管,浆状水泥土硬化后形成复合桩。
【文档编号】E02D5/38GK104153357SQ201410423039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6日
【发明者】骆嘉成, 邹宗煊, 林富光, 卢立海 申请人:骆嘉成, 邹宗煊, 林富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