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0291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包括设有进口、出口的壳体及设在壳体内的供气系统、排气系统、照明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用于存放救护设备的储物架,进口、出口处均安装有密闭门,还包括通信系统、逃生指引报警系统及动力保障系统,通信系统包括设在壳体外的无线路由器、置于壳体内的有线通信设备及通过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动力保障系统包括用于向照明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逃生指引报警系统及无线路由器提供电力的蓄电池;本发明能够为遇险人员提供临时救援的安全空间,且内部储存有可供换佩的救护设备,为遇险人员的主动接力逃生、临时避险及辅助救援提供可靠支持,同时便于遇险人员准确辨认逃生路径,减少事故损失。
【专利说明】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发生灾害时的逃生自救及紧急避险设施,特别涉及一种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的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主要形式有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等。这些紧急避险设施的功能定位于: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灾变事故后,在逃生路径被阻和逃生不能的情况下,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遇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煤矿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如果逃生路径没有完全受阻,遇险人员要尽快安全撤至地面,因为地面是最安全的;而工人入井时佩戴的自救器大多为较轻便的短时间(一般为30min-45min)的自救器,当作业地点距地面较远,自救器防护时间不能保证遇险人员安全撤至地面;而且,在混乱的灾害情况下,遇险人员难以准确辨认逃生路径。
[000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就需要一种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能够为遇险人员提供临时救援的安全空间,且内部储存有可供换佩的救护设备,为遇险人员的主动接力逃生、临时避险及辅助救援提供可靠支持,同时便于遇险人员准确辨认逃生路径,减少事故损失。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能够为遇险人员提供临时救援的安全空间,且内部储存有可供换佩的救护设备,为遇险人员的主动接力逃生、临时避险及辅助救援提供可靠支持,减少事故损失。
[0005]本发明的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包括设有进口、出口的壳体及设在所述壳体内的供气系统、排气系统、照明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用于存放救护设备的储物架,所述进口、出口处均安装有密闭门,还包括通信系统、逃生指引报警系统及动力保障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设在壳体外的无线路由器、置于壳体内的有线通信设备及通过所述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所述动力保障系统包括用于向照明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逃生指引报警系统及无线路由器提供电力的蓄电池。
[0006]进一步,所述供气系统包括外供气机构和内供气机构,所述外供气机构包括用于与外界压风设备连接的压风供气管路,所述压风供气管路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供氧面罩的出风口 ;所述内供气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空气瓶、减压阀及气瓶供气管路,所述压风供气管路与气瓶供气管路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路和排气阀,所述排气管路穿过壳体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气阀为单向排气阀。
[0008]进一步,所述逃生指引报警系统包括设在壳体外的声光报警器和/或语音提示器。
[0009]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供水系统及排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用于与外界供水设备连接的供水阀,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路和盛水盆,所述排水管路穿过壳体与外界连通。
[0010]进一步,所述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用于实时监测壳体内环境的传感器组及用于实时显示监测结果的显示器,所述传感器组包括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及甲烷传感器中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0011]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框架结构并固定在壳体外壁。
[0012]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为本安手机,所述有线通信设备为防爆电话。
[0013]进一步,所述储物架包括用于放置隔绝式自救器的架1、用于放置食品的架II及用于放置饮用水的架III。
[0014]进一步,所述蓄电池设在壳体外部。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壳体内部形成能够为遇险人员提供临时救援的空间,该空间配备有较为完善的供气自救、监测监控、通信联络及动力保障系统,并且内置有逃生急救所需的救护设备,为遇险人员的主动接力逃生、临时避险及辅助救援提供可靠支持,同时还设置有逃生指引报警系统,便于遇险人员准确辨认逃生路径,有利于减少事故损失;以一定间隔将本发明依次设置在巷道处,即可组成矿井逃生救援接力系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7]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包括设有进口、出口的壳体I及设在所述壳体I内的供气系统、排气系统、照明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用于存放救护设备的储物架,所述进口、出口处均安装有密闭门2,还包括通信系统、逃生指引报警系统及动力保障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设在壳体I外的无线路由器31、置于壳体I内的有线通信设备32及通过所述无线路由器31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33 ;所述动力保障系统包括用于向照明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逃生指引报警系统及无线路由器31提供电力的蓄电池41 ;壳体I为补给站的围护主体,壳体I内部形成防护空间;补给站顺巷道延伸方向设置,其中进口供遇险人员进入防护空间、出口供遇险人员离开防护空间,至于进口、出口的位置可根据巷道情况设置,例如可在壳体I的左侧、前侧分另Ij开设;密闭门2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进口及出口,在密闭门2与进口、出口吻合接触的周边可设置防火密封胶条,保证防护空间与外界环境的隔绝效果;供气系统、排气系统、照明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及储物架均可采用现有的结构,例如照明系统可以是采用矿灯19作为照明元件;救护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自救器、食品、饮用水、药品等救援所需的物资,因此所述储物架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放置隔绝式自救器的架I 91、用于放置食品的架II 92及用于放置饮用水的架III 93,可按需设置;壳体I内部形成能够为遇险人员提供临时救援的空间,该空间配备有较为完善的供气自救、监测监控、通信联络及动力保障系统,并且内置有逃生急救所需的救护设备,为遇险人员的主动接力逃生、临时避险及辅助救援提供可靠支持,同时还设置有逃生指引报警系统,便于遇险人员准确辨认逃生路径,有利于减少事故损失;以一定间隔(例如500米)将本补给站依次设置在巷道处,即可组成矿井逃生救援接力系统。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气系统包括外供气机构和内供气机构,所述外供气机构包括用于与外界压风设备连接的压风供气管路51,所述压风供气管路51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供氧面罩53的出风口 ;所述内供气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空气瓶54、减压阀55及气瓶供气管路56,所述压风供气管路51与气瓶供气管路56连接;压风供气管路51的各出风口上连接设有控制阀的出风口支路52,出风口支路52连接供氧面罩53 ;压缩空气瓶54可通过例如抱箍之类的固定件固定在壳体I内壁;采用压风供气和气瓶供气双结合的方式,保证遇险人员的供气需求。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路和排气阀57,所述排气管路穿过壳体I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气阀57为单向排气阀;排气系统保证壳体I内部气压的稳定;采用单向排气阀,壳体I内部的气体可在气压作用下通过排气管路排出到外界,并防止外界气体流入壳体I内部,保证遇险人员的安全;单向排气阀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逃生指引报警系统包括设在壳体I外的声光报警器61和语音提示器62 ;逃生指引报警系统用于指引遇险人员成功到达补给站;在灾害发生的混乱情况下,最为接近补给站的人员可启动逃生指引报警系统,以声光结合的方式对其他人员进行指弓I,使他们能够准确辨认逃生路径,提高存活率。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I内还设有供水系统及排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用于与外界供水设备连接的供水阀71,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路72和盛水盆73,所述排水管路72穿过壳体I与外界连通;供水阀71可以是现有的水龙头,其固定在壳体内壁;盛水盆73与排水管路72连接并固定在壳体内壁,便于遇险人员用水,防止水的随意泼洒而降低补给站的环境质量。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用于实时监测壳体I内环境的传感器组及用于实时显示监测结果的显示器,所述传感器组包括氧气传感器81、二氧化碳传感器82、一氧化碳传感器83及甲烷传感器84中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各传感器可与显示器一体化为仪表式结构,用于对补给站内的气体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壳体I内的工作环境,利于遇险人员进行数据控制、情况汇报和设备操作;当然,传感器组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
Tl^rO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I上设有加强筋11,所述加强筋11呈框架结构并固定在壳体I外壁;壳体I优选为方形斜顶整体式结构,其内壁可采用不锈钢板、外壁可采用钢板焊接密封,并且可在内壁与外壁之间填充保温材料;本结构的加强筋11能够有效提高壳体I的结构强度,增强补给站抵抗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提高遇险人员生存几率。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33为本安手机,所述有线通信设备32为防爆电话;本安手机通过无线路由器31与其它补给站或者地面人员进行联系,防爆电话则采用有线通信方式与其它补给站或者地面人员进行联系;通信系统采用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相结合,有利于保证遇险人员通信的可靠性;本安手机及防爆电话均可放置在壳体内任何位置,例如与其它救护设备共同放置在储物架上。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蓄电池41设在壳体I外部;蓄电池41具有隔爆外壳,通过导线与壳体I内的电子设备连接,蓄电池41的开关设在壳体I内部,打开开关后能够本安输出DC12V、DC18V及24V的电力,供电子设备使用;蓄电池41设在壳体I外部,有利于扩大补给站的有效救援空间,并防止其供电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对遇险人员造成伤害。
[002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包括设有进口、出口的壳体及设在所述壳体内的供气系统、排气系统、照明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用于存放救护设备的储物架,所述进口、出口处均安装有密闭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系统、逃生指引报警系统及动力保障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设在壳体外的无线路由器、置于壳体内的有线通信设备及通过所述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所述动力保障系统包括用于向照明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逃生指弓I报警系统及无线路由器提供电力的蓄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包括外供气机构和内供气机构,所述外供气机构包括用于与外界压风设备连接的压风供气管路,所述压风供气管路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供氧面罩的出风口 ;所述内供气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空气瓶、减压阀及气瓶供气管路,所述压风供气管路与气瓶供气管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路和排气阀,所述排气管路穿过壳体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气阀为单向排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指引报警系统包括设在壳体外的声光报警器和/或语音提不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供水系统及排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用于与外界供水设备连接的供水阀,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路和盛水盆,所述排水管路穿过壳体与外界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用于实时监测壳体内环境的传感器组及用于实时显示监测结果的显示器,所述传感器组包括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及甲烷传感器中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框架结构并固定在壳体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为本安手机,所述有线通信设备为防爆电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架包括用于放置隔绝式自救器的架1、用于放置食品的架II及用于放置饮用水的架III。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设在壳体外部。
【文档编号】E21F17/18GK104358586SQ201410718498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日
【发明者】何廷梅, 余秀清, 张世涛, 刘鹏程, 巫峰, 陈于金, 张祖敬, 王长江 申请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