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1363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其包括吸尘筒,其中,所述吸尘筒在面向综掘面的侧面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喷雾降尘机构,吸尘筒剩余侧面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吸尘口,综掘面粉尘经多个喷雾降尘机构喷雾降尘,剩余综掘面粉尘经多个吸尘口吸入所述吸尘筒。多个喷雾降尘机构的出口朝向工作面迎头,使用时随掘进机的掘进头一起运动,使水雾能够更好的接触到掘进机截割所产生的粉尘,并且在吸尘筒上开有多个吸尘口,在喷雾降尘的同时造成吸尘筒内压力的降低,从而形成强负压,吸尘口受负压影响,能够对溢出的粉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捕获,实现了一次除尘与二次吸尘。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煤矿综掘面的降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长期以来,粉尘一直都是困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其作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之一,早已成为与瓦斯、火灾、水灾以及顶板灾害并列的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随着煤矿综合机械程度的提高,粉尘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据实测,我国煤矿采掘工作面在未采取任何防尘措施的情况下,综掘工作面粉尘原始粉尘浓度可达2000mg/m3-3000mg/m3 ;如此高得粉尘严重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由此而产生的尘肺病、矽肺病等职业病及对作业人员其他身体的伤害,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折磨。
[0003]目前,我国煤矿针对上述问题主要采用的防尘措施包括煤层注水、喷雾降尘、通风除尘等,而最为普遍的防尘措施是喷雾降尘。但是综掘面现有的喷雾降尘措施,特别是在综掘机前方采用的喷雾降尘措施,降尘效果欠佳,对工作面高浓度粉尘的沉降率较低,有数据显示,目前的喷雾降尘装置对粉尘的沉降率仅有50%左右。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降尘装置存在结构简单,设计不合理,喷雾系统参数不够优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喷雾降尘效果,给井下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0004]因此,对现有的喷雾降尘技术加以进一步的改进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将综掘作业产生的粉尘控制在司机前方,大幅度降低机械化作业现场的粉尘浓度。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内容包括:
[0007]一种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其包括吸尘筒,其中,所述吸尘筒在面向综掘面的侧面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喷雾降尘机构,吸尘筒剩余侧面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吸尘口,综掘面粉尘经多个喷雾降尘机构喷雾降尘,剩余综掘面粉尘经多个吸尘口吸入所述吸尘筒。
[0008]所述的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其中,上述吸尘筒为半圆环形筒,多个喷雾降尘机构沿半圆环形筒外周均匀布置,形成喷雾降尘面;喷雾降尘机构包括喷嘴、渐扩管与设置在吸尘筒上的引射管,渐扩管设置在引射管前端,引射管后端设置在吸尘管上,喷嘴设置在吸尘管内,与引射管后端的对应处;每个喷雾降尘机构的喷嘴均与一供水管相连通。
[0009]所述的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其中,上述多个吸尘口均匀布置在吸尘筒的顶侧面与后侧面上。
[0010]所述的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其中,上述半圆环形筒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固定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板用于设置在综掘面的对应处;半圆环形筒与一吸风机相连接,供水管通过连接口与一水泵相连接。[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将本实用新型的吸降尘装置安装在掘进机前方,多个喷雾降尘机构的出口朝向工作面迎头,使用时随掘进机的掘进头一起运动,使水雾能够更好的接触到掘进机截割所产生的粉尘,并且在吸尘筒上开有多个吸尘口,在喷雾降尘的同时造成吸尘筒内压力的降低,从而形成强负压,吸尘口受负压影响,能够对溢出的粉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捕获,在喷雾的卷吸作用下,实现对粉尘的吸尘净化,从而使溢出的粉尘再次通过喷雾场,实现了 一次除尘与二次吸尘,将综掘作业产生的粉尘控制在司机前方,大幅度降低机械化作业现场的粉尘浓度,使综掘面迎头的粉尘降尘率在70%以上,有效改善了综掘面有人作业区域的工作环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如图1、图2与图3所示的,其包括吸尘筒1,吸尘筒I在面向综掘面的侧面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喷雾降尘机构2,吸尘筒I剩余侧面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吸尘口 3,综掘面粉尘经多个喷雾降尘机构2喷雾降尘,剩余综掘面粉尘经多个吸尘口 3吸入所述吸尘筒I内。其具体的是吸降尘装置安装在掘进机前方,多个喷雾降尘机构2的出口朝向工作面迎头,使用时随掘进机的掘进头一起运动,使水雾能够更好的接触到掘进机截割所产生的粉尘,并且在吸尘筒I上开有多个吸尘口 3,在喷雾降尘的同时造成吸尘筒I内压力的降低,从而形成强负压,吸尘口 3受负压影响,能够对溢出的粉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捕获,实现了对粉尘的吸尘净化,从而使溢出的粉尘再次通过喷雾场,实现了一次除尘与二次吸尘相结合,将综掘作业产生的粉尘控制在司机前方。
[0017]为了实现一次除尘与二次吸尘相结合,吸尘筒I与喷雾降尘机构2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吸尘筒I为半圆环形筒,多个喷雾降尘机构2沿半圆环形筒外周均匀布置,形成喷雾降尘面,由于吸尘筒I为半圆环形筒,所以使吸尘筒I能够更好的固定在掘进机迎头后方,使喷雾降尘机构2形成的喷雾降尘面覆盖面积最大,对综掘作业产生的粉尘进行最大程度的喷雾降尘。再比如将喷雾降尘机构2与半圆环形筒呈四十五度角布置,使水雾从不同角度喷射,在司机前方形成全断面雾场,能够有效包裹住尘源。
[0018]喷雾降尘机构2包括喷嘴4、渐扩管5与设置在吸尘筒I上的引射管6,渐扩管5设置在引射管6前端,引射管6后端设置在吸尘管I上,喷嘴4设置在吸尘管I内,与引射管6后端的对应处;每个喷雾降尘机构2的喷嘴4均与一供水管7相连通。供水管7向每个喷嘴4供水,喷嘴4将水通过引射管6、渐扩管5喷出形成水雾,对综掘面进行喷雾降尘。同时的喷嘴4的水从吸尘筒I内喷出时,也会带走吸尘筒I内的大部分空气,使吸尘管I内外形成压差,导致吸尘筒I内的负压快速升高,使含粉尘空气不断的从多个吸尘口 3内进入吸尘筒I内,而又由于各吸尘口的朝向不同,从而能对掘进机前方的粉尘进行更好的捕获,并随喷嘴4喷出的水流在引射管6内混合,粉尘与喷雾射流间的速度逐渐趋向一致,通过渐扩管5时粉尘会被水雾充分湿润,并被排出沉降,从而达到降尘的目的,提高了吸降尘装置的除尘效率。
[0019]更进一步的,上述多个吸尘口 3均匀布置在吸尘筒I的顶侧面与后侧面上,从而更全面的捕获掘进机前方的粉尘。并且上述半圆环形筒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固定连接板8上,固定连接板8用于设置在综掘面或掘进机迎头的对应处,方便了吸尘筒I的安装。而且还可以将半圆环形筒与一吸风机相连接,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吸尘筒I的负压,供水管7通过连接口 9与一水泵相连接,用于向多个喷嘴4供水。
[0020]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其包括吸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筒在面向综掘面的侧面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喷雾降尘机构,吸尘筒剩余侧面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吸尘口,综掘面粉尘经多个喷雾降尘机构喷雾降尘,剩余综掘面粉尘经多个吸尘口吸入所述吸尘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尘筒为半圆环形筒,多个喷雾降尘机构沿半圆环形筒外周均匀布置,形成喷雾降尘面;喷雾降尘机构包括喷嘴、渐扩管与设置在吸尘筒上的引射管,渐扩管设置在引射管前端,引射管后端设置在吸尘管上,喷嘴设置在吸尘管内,与引射管后端的对应处;每个喷雾降尘机构的喷嘴均与一供水管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吸尘口均匀布置在吸尘筒的顶侧面与后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半环形活塞卷吸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圆环形筒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固定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板用于设置在综掘面的对应处;半圆环形筒与一吸风机相连接,供水管通过连接口与一水泵相连接。
【文档编号】E21C35/22GK203769779SQ201420154532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日
【发明者】程卫民, 朱良, 聂文, 周刚, 陈连军, 崔向飞, 潘刚, 马有营, 薛娇, 万纯新, 徐翠翠, 王昊, 文金浩, 张磊, 王丹, 刘国明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