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876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包括原有支护墙和新增支护墙,所述新增支护墙贴合在所述原有支护墙的内侧面上,并朝基坑开挖深度方向延伸,所述新增支护墙和所述原有支护墙的贴合面之间预留有空隙,在所述空隙内填充有加固传力体。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软土地区地下空间基坑支护墙已完成后需要进行地下空间加层的情况,便于地下室加层施工过程土方的安全开挖,其能实现切实可行的在不影响地下室的整体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对侵占加层地下室面积的新增支护墙部分进行凿除,有效的消除回筑阶段新增支护墙对地下室建筑面积的侵占。
【专利说明】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软土地区基坑工程中,由于区域整体地下空间规划调整、地下室功能扩展等原因造成已施工完成的基坑支护墙长度及强度不能满足基坑开挖深度加深的要求,由此无法实现地下室的加层需求。
[0003]因此,本 申请人:致力于开发一种可以满足上述建设需求,便于在已施工完成的地下空间满足基坑开挖深度加深要求的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是提出一种便于在已施工完成的地下空间满足基坑开挖深度加深要求的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包括原有支护墙和新增支护墙,所述新增支护墙贴合在所述原有支护墙的内侧面上,并朝基坑开挖深度方向延伸,所述新增支护墙和所述原有支护墙的贴合面之间预留有空隙,在所述空隙内填充有加固传力体。
[0006]较佳的,所述加固传力体为地基加固体。
[0007]较佳的,所述新增支护墙的墙顶标高处设置有钢筋砼围檩,所述新增支护墙的竖向钢筋锚入所述钢筋砼围檩中,且所述钢筋砼围檩还与所述原有支护墙连接在一起。
[0008]较佳的,所述钢筋砼围檩包括吊筋、植筋和钢筋混凝土,所述吊筋一端连接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原有支护墙上,所述植筋的一端植入于所述原有支护墙内,另一端植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内。
[0009]本实用新型的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I)本实用新型在原有支护墙内侧增设一排新增支护墙,并在所述新增支护墙和所述原有支护墙之间预留的空隙中填充有加固传力体,构筑形成了结构可靠的复合支护结构。
[0011]2)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软土地区地下空间基坑支护墙已完成后需要进行地下空间加层的情况,便于地下室加层施工过程的土方的安全开挖,其切实可行的在不影响地下室的整体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对侵占加层地下室面积的新增支护墙部分进行凿除,有效的消除回筑阶段新增支护墙对地下室建筑面积的侵占。
[0012]3)本实用新型在新增支护墙墙顶设置钢筋砼围檩实现了新老支护墙的有效连接。
[001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具体实施例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的应用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应用在由地下二层结构加层为地下三层的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即未施工前的所述软土地区地下室为地下两层结构,施工后的所述软土地区地下室为地下三层结构。
[0018]本实施例的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包括原有支护墙I和新增支护墙2,新增支护墙2贴合在原有支护墙I的内侧面上,并朝基坑开挖深度方向延伸,新增支护墙2和原有支护墙I的贴合面之间预留有空隙,在所述空隙内填充有加固传力体3。
[0019]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原有支护墙I为地下连续墙,新增支护墙2为并排设置的多个钻孔灌注桩,本实施例采用的加固传力体3为现浇混凝土,具体为通过旋喷桩注入混凝土浆填实在原有支护墙I和新增支护墙2之间的空隙中。
[002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新增支护墙2的墙顶标高处设置有钢筋砼围檩4,新增支护墙2的竖向钢筋锚入钢筋砼围檩4中,且钢筋砼围檩4还与原有支护墙I连接在一起。其中,钢筋砼围檩4包括吊筋41、植筋42和钢筋混凝土 43,吊筋41 一端连接在钢筋混凝土 43上,另一端固定在原有支护墙I上,植筋42的一端植入于原有支护墙I内,另一端植入于钢筋混凝土 43内。
[0021]示例性的,本实施例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的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0022]本实施例应用在地下二层的软土地区基坑中,位于基坑坑底处的原有支护墙I的内侧面处,朝基坑开挖深度方向施工多个钻孔灌注桩形成进行一排新增支护墙2,并在新增支护墙2和原有支护墙I的贴合面之间预留的空隙上,利用旋喷桩注入混凝土浆填实形成加固传力体3,原有支护墙1、加固传力体3和新增支护墙2三者有效连接为一体,构筑形成了结构可靠的复合支护结构。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支护结构,可以有效的保障地下室加层施工过程土方的进一步安全开挖,完成土方开挖后,可以实现在不影响地下室整体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对侵占加层地下室面积的新增支护墙部分进行凿除,有效的消除回筑阶段新增支护墙对地下室建筑面积的侵占。
[0023]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包括原有支护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新增支护墙,所述新增支护墙贴合在所述原有支护墙的内侧面上,并朝基坑开挖深度方向延伸,所述新增支护墙和所述原有支护墙的贴合面之间预留有空隙,在所述空隙内填充有加固传力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传力体为现浇混凝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支护墙的墙顶标高处设置有钢筋砼围檩,所述新增支护墙的竖向钢筋锚入所述钢筋砼围檩中,且所述钢筋砼围檩还与所述原有支护墙连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复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围檩包括吊筋、植筋和钢筋混凝土,所述吊筋一端连接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原有支护墙上,所述植筋的一端植入于所述原有支护墙内,另一端植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内。
【文档编号】E02D17/04GK203977433SQ20142042002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席群锋, 沈平, 张中杰, 陈加核, 徐正良, 俞震中 申请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