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1423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态二氧化碳注入驱油设备工艺领域,具体地来说为一种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设备。在二氧化碳注入管路上依次设置二氧化碳缓冲罐Ⅰ、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干燥塔、二氧化碳缓冲罐Ⅱ、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二氧化碳缓冲罐Ⅲ、二氧化碳高压注入泵。二氧化碳缓冲罐Ⅰ与干燥塔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二氧化碳缓冲罐Ⅱ与二氧化碳缓冲罐Ⅲ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本实用新型三级二氧化碳缓冲罐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碳的三级充分缓冲,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和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配合使用,实现对二氧化碳的两级充分压缩,进一步达到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并可以节约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态二氧化碳注入驱油设备工艺领域,具体地来说为一种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介于油田次生气无害化处理站投产后,生产稳定,分离出的气态二氧化碳纯度高、气量大的优势,利用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进行油田区块连续注入驱油技术的研究,提高油田采收率。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和埋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上实现双赢的有效办法,实现温室气体的资源化利用并提高油气采收率前景可期。预计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技术的研究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减少相关工作强度,提高企业产值,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0003]若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技术试验成功,其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不但采收率提高的多,且一次性投入固定注入。站内分离出的气态二氧化碳可以埋存防止加剧温室效应的产生。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技术在油田得到推广应用,每年至少可为油田增产5000吨原油。
[0004]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技术不但提高原油采收率高,且装置运行安全稳定,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技术投入比液态二氧化碳罐车运输注入节省资金30%,在油田非常受欢迎,在以后的发展趋势下,其前景非常乐观。
[0005]在二氧化碳与地层原油初次接触时并不能形成混相,但在合适的压力、温度和原油组分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形成混相前缘。超临界流体将从原油中萃取出较重的碳氢化合物,并不断使驱替前缘的气体浓缩。于是,二氧化碳和原油就变成混相的液体,形成单一液相,从而可以有效地将地层原油驱替到生产井。一般情况下,因为混相驱油比非混相驱油能采出更多的原油,如果二氧化碳与原油的最低混相压力大于油层的破裂压力,为防止地层破裂,就只能进行非混相的二氧化碳驱油手段。非混相二氧化碳驱油机理,主要是降低原油黏度和使原油体积膨胀,所以非混相的驱油效率不如混相驱油。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较低、成本较高等问题,进一步可以提高油田采收率。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设备,在二氧化碳注入管路上依次设置二氧化碳缓冲罐1、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干燥塔、二氧化碳缓冲罐I1、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二氧化碳缓冲罐II1、二氧化碳高压注入泵。
[0009]所述的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设备,二氧化碳缓冲罐I与干燥塔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二氧化碳缓冲罐II与二氧化碳缓冲罐III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
[0010]所述的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设备,二氧化碳缓冲罐I的顶部连接二氧化碳输入管路,二氧化碳缓冲罐I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干燥塔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干燥塔顶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缓冲罐II顶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缓冲罐II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缓冲罐III顶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缓冲罐III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高压注入泵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高压注入泵一侧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连接井口。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0012]1、本实用新型研制出适合油田次生气无害化处理站分离出的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的技术方案,达到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比液态二氧化碳罐车运输注入节省资金30%的目的。
[0013]2、本实用新型对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技术进行相关评价,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技术指标达到:
[0014]1)提高原油采收率10?20%,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年;
[0015]2)比液态二氧化碳罐车运输注入节省资金30%。
[0016]3)单口高含水受效井增产20吨以上。
[0017]3、本实用新型对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技术进行现场中试,选择一个油田联合站,进行试验,最终结果能满足上述指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二氧化碳缓冲罐I ;2、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3、干燥塔;4、二氧化碳缓冲罐II ;5、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6、二氧化碳缓冲罐III ;7、二氧化碳高压注入泵。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设备,在二氧化碳注入管路上依次设置二氧化碳缓冲罐I 1、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2、干燥塔3、二氧化碳缓冲罐II 4、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5、二氧化碳缓冲罐III 6、二氧化碳高压注入泵7,具体结构如下:
[0021 ] 二氧化碳缓冲罐I 1与干燥塔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2,二氧化碳缓冲罐II 4与二氧化碳缓冲罐III 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5。
[0022]二氧化碳缓冲罐I 1的顶部连接二氧化碳输入管路,二氧化碳缓冲罐I 1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2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2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干燥塔3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干燥塔3顶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缓冲罐II 4顶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缓冲罐II 4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5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5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缓冲罐III 6顶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缓冲罐III6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高压注入泵7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高压注入泵7 —侧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连接井口。
[0023]本实用新型可形成特定的二氧化碳注入结构,三级二氧化碳缓冲罐(二氧化碳缓冲罐I 1、二氧化碳缓冲罐II 4、二氧化碳缓冲罐III 6)的二氧化碳入口均设置于顶部、二氧化碳出口均设置于底部,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碳的三级充分缓冲;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2和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的二氧化碳入口、二氧化碳出口均设置于底部,并将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2和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配合使用,实现对二氧化碳的两级充分压缩,进一步达到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并可以节约成本。
[002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的工艺流程如下:C02 — C02缓冲罐一co2螺杆压缩机一干燥塔一co2缓冲罐一co2往复压缩机一co2缓冲罐一co2高压注入泵。
[0025]1、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技术方案的基本思路的确定,针对二氧化碳注入驱油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的研究。
[0026]2、根据二氧化碳驱油特点对实施驱油区块的选择以及相应生产设备的选购与安装。
[0027]3、室内试验
[0028]进行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技术方案反相破乳剂性能评与原有液态二氧化碳罐车运输注入进行试验比较,优化出适合气态二氧化碳注入的地质结构和相关注入量。
[0029]4、现场试验
[0030]选择合适的油田区块,进行工业化的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试验评定出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的实施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二氧化碳注入管路上依次设置二氧化碳缓冲罐I、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干燥塔、二氧化碳缓冲罐II、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二氧化碳缓冲罐III、二氧化碳高压注入泵。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设备,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碳缓冲罐I与干燥塔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二氧化碳缓冲罐II与二氧化碳缓冲罐III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
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态二氧化碳连续注入驱油设备,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碳缓冲罐I的顶部连接二氧化碳输入管路,二氧化碳缓冲罐I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干燥塔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干燥塔顶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缓冲罐II顶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缓冲罐II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往复压缩机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缓冲罐III顶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缓冲罐III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高压注入泵底部设置的二氧化碳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碳高压注入泵一侧设置的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管路连接井口。
【文档编号】E21B43/16GK204140038SQ201420575532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崔强, 洪松, 李井南, 李鹏飞, 谢永佳 申请人:盘锦道博尔石油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