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流管模式的水驱油井含水率反演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6803阅读:来源:国知局
多流管模式的水驱油井含水率反演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多流管模式的水驱油井含水率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流管非混相驱替:对于水平的不可压缩的两相流动,忽略重力、毛管力影响,由达西定律表示出沿流管中心线流动方向上的各相流速:油相流速:水相流速:总流速:其中,λo为油相流度,λw为水相流度,λ为总流度,定义如下:按流入减流出等于净增量的物质平衡原则,获得流管的连续性方程:因为u=uo+uw,So+Sw=1,产水率为fw=λw/λ=uw/u,将(5)式与(6)式相加得:(7)式表示流管各流动截面处的总体积流量相等,用流管的注入流量表示流管坐标s处的总体积流速:水相流速:uw=u·fw(9)将(9)式代入(6)式得:(10)式的解是Buckley-Leverett方程:将(8)式代入(11)得:假设从t=0时刻开始从流管入口端注入,到t时刻fw'对应产水率fw(Sw)的过流截面移动到s,因此,积分(12)式:其中,两个积分分别为流管入口到s处的孔隙体积Vp(s)、流管的累积注入体积N(t):流管中水侵区s处截面的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表示累积注入量与孔隙体积之比:水侵区前缘的含水饱和度是突变的,水驱前缘按固定的含水饱和度推进,通过Buckley-Leverett的分析已知,根据相渗曲线产生产水率-含水饱和度曲线,从束缚水饱和度Swc点作产水率fw曲线的切线,切点即为前缘含水饱和度Swf和前缘产水率fwf;当流管水驱前缘突破时的注入孔隙体积比:(2)流管分析:将生产井的流入区域剖分为n根流管,第i根流管的体积为Vi,孔隙体积为Vp,i:Vp,i=Vi×φ(18)油井在tk时间的产液流量为qL(tk),m3/d;注水阶段的累积产液量为QL(tk),m3;假设累积产液量等价于累积注入量,每根流管的产液流量相同;流管的产液流量为:qL,i(tk)=qL(tk)/n(19)流管的累积产液量为:流管累积注入孔隙体积比为:根据Buckley-Leverett非混相驱替关系,流管突破见水后的含水率变化为:建立Sw~fsw~fsw’关系表,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拟合、油水粘度产生饱和度-含水率表,确定突破前缘的含水率导数fswf’和含水率fswf,流管突破时的注入孔隙体积比Ri,tb为:Ri,tb=1/fswf'(23)从油井见水开始确定流管孔隙体积,在第tk时间的油井产水量qw(tk),含水率的上升来源于两部分的构成:一是已突破流管的产水量上升,二是有新的流管突破见水;1)已见水流管的产水贡献此时流管体积已确定,考虑随注入量的增加流管出口端的含水率上升;利用(22)式由突破流管的注入孔隙体积比Ri(tk),确定出口端的含水率导数fw,i'(tk),由表1内插确定含水率fw,i(tk),累积已突破流管的总产水流量:其中,nbk为见水已突破的流管数量;2)待定突破流管的产水贡献如果已突破流管的总产水量低于实际产水,即qw(tk)-qwbt>0时,差值部分就是新流管突破的产水贡献,这时补充多条流管突破,使计算产水量误差最小;根据新突破流管的产水贡献估计新增突破流管的数量,突破时的累积注入量估计流管孔隙体积;新流管突破时的产水率为前缘含水率fwf,单根流管突破的产水量为:qsbt=fwf·qL(tk)(24)新增突破流管的数量为:由流管突破时的注入孔隙体积比关系(22)式,确定新增突破流管的孔隙体积:油井生产管理要求控制含水率的上升,当改变注采关系或采取调剖堵水措施后延缓含水率的上升,甚至暂时降低含水率;对于含水率下降情况,采取的对策是保持突破流管孔隙体积不变,下调其注入量,降低突破流管的产水量,使之等于实际产水量,将多余注入量转移到未突破流管;根据物质平衡关系,估计流管的平均含水饱和度其中,Swt,i为流管原始含水饱和度,Np,i为流管产出原油的地下体积,Np,i为流管累积产油量(地面体积),Bo为原油体积系数;流管总孔隙体积:流管扫油面积:流管控制储量:Np=Vp(1-Swi)(31)(3)含水量预测:当生产含水率较低时,表明为还有部分流管未突破而无法确定体积,利用水驱特征曲线进行外推预测;实际的水驱油井的含水率fw、累积产水量Wp与累积产油量Qp关系采用甲型水驱曲线预测:lgWp=A+B·Qp(32)式中,Wp为累积产水量,m3;Qp为累积产油量,m3;A为水驱曲线直线回归截距;B为水驱曲线直线回归斜率;根据回归关系预测后期的累产水量Wp及产水量Qw变化:采用油水比WOR预测值,避免预测产量异常波动:人工举升采油的油井保持泵排量不变,进行动态预测采用定产液量qL(t)计算油、水产量及含水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管模式的水驱油井含水率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水率的流管分析过程根据流管突破时的累积注入量估计流管孔隙体积,流管累加估计油井控制储量和扫油面积,由流管的平均含水饱和度确定剩余储量,通过含水率预测估计油井的可采储量;具体分析过程包括:1)由当前产量构成计算含水率、流管平均产液量;2)计算见水突破流管在平均产液量下的预测含水率、预测总产水量;3)如果实际产水量<预测产水量,对应含水率下降,搜索小的流管产液量值,使突破流管产水量=实际产水量,剩余产液量平均分配给未突破的流管;4)如果实际产水量>预测产水量,对应含水率上升,按流管平均产液量补充新突破流管,使突破流管产水量≈实际产水量;5)更新所有流管的累积注入量,统计突破流管、未突破流管的累积注入量、累积产油量、控制储量与面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