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挖钻机的组合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3945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建筑基础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挖钻机的组合钻具。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中,旋挖钻机被用于进行桩基的钻孔,由于旋挖钻机具有作业效率高,且作业时无需电力供应等优点,其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旋挖钻机的额定功率一般为125~450kW,动力输出扭矩为120~400kN·m,最大成孔直径可达1.5~4m,最大成孔深度为60~90m,可以满足各类大型基础施工的要求。旋挖钻机主要适用于砂土、粘性土、粉质土等土层的施工,但在进行深嵌强基岩的施工时,对于倾斜、软硬不均的岩层,旋挖钻机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钻孔进度缓慢,且钻孔垂直度差,难以达到标准的钻孔的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挖钻机的组合钻具,能够有效保证钻孔垂直度,提高钻孔质量。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正对相连且内部连通的上筒体和直径小于所述上筒体的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侧壁上靠近下筒体的一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钻齿,所述下筒体侧壁上靠近所述钻齿的区域开设有多个钻渣口,所述下筒体远离上筒体的一端面上设有活动开合的底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筒体远离下筒体的一端面上开设有多个钻渣口,且上筒体的侧壁上固定有螺旋形钢带,所述螺旋形钢带用于将钻齿形成的钻渣转移至上筒体的钻渣口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筒体端面上的钻渣口为4个,且钻渣口在该端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筒体设有钻渣口的端面中心设有用于连接钻杆的钻杆连接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钻杆连接件与上筒体的端面间焊接有加劲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筒体侧壁上的钻渣口为4个,且沿下筒体的周向方向均匀开设。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筒体的侧壁上沿所述下筒体圆周方向固定有钢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筒体的侧壁上远离上筒体的一端沿圆周方向还均匀设有多个钻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钻齿为牙轮钻齿或截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的组合钻具由上筒体和下筒体组成,在进行钻孔作业时,下筒体下放到预先钻的小孔中,对整个组合钻具起到导向、稳定钻具、减少钻具晃动的作用,在倾斜、软硬不均的岩层作业时,也能有效保证钻孔的垂直度,提高钻孔的质量。(2)上筒体的侧壁上固定有螺旋形钢带,钻齿钻下的小颗粒的钻渣会随着钻具的旋转而沿着螺旋形钢带上升,掉落到上筒体的钻渣口中,防止钻渣积存于钻齿的附近,这样既避免了重复钻削而影响钻孔的成孔效率,同时也避免了钻齿长时间的与钻渣旋转接触,产生高温,从而损伤钻齿。(3)上筒体侧壁上的螺旋形钢带和下筒体侧壁上的钢带均能够避免上、下筒体与钻孔壁的直接接触,减少了上、下筒体与钻孔壁间的磨损,延长了上、下筒体的使用寿命。(4)本组合钻具上下连通,组合钻具进行下放到钻孔中时,活动底板在钻孔中泥浆的反压力作用下,自动开启,泥浆顺利流入下筒体内,上下流动,减少了组合钻具的下放阻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旋挖钻机的组合钻具的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旋挖钻机的组合钻具的仰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旋挖钻机的组合钻具的剖视图。图中:1-上筒体,2-下筒体,3-钻齿,4-钻渣口,5-底板,6-螺旋形钢带,7-加劲板,8-钢带,9-钻杆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2、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旋挖钻机的组合钻具,包括正对相连且内部连通的上筒体1和直径小于上筒体1的下筒体2,进行钻孔作业时,下筒体2在下,上筒体1在上。上筒体1的侧壁上靠近下筒体2的一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钻齿3,钻齿3一般为牙轮钻齿或截齿,下筒体2侧壁上靠近钻齿3的区域及上筒体1远离下筒体2的一端面上均开设有多个钻渣口4,上筒体1端面上的钻渣口4为4个,且钻渣口4在该端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下筒体2侧壁上设有4个钻渣口4,且该4个钻渣口4沿下筒体2的周向方向均匀开设。上筒体1的侧壁上固定有螺旋形钢带6,螺旋形钢带6用于将钻齿3形成的钻渣转移至上筒体1的钻渣口4中。该组合钻具在进行钻孔作业时,钻齿3钻下的大部分钻渣掉落到下筒体2侧壁上位于钻齿3附近的钻渣口4中,小颗粒的钻渣会随着钻具的旋转而沿着螺旋形钢带6上升,掉落到上筒体1的钻渣口4中,有效防止钻渣积存于钻齿3的附近,这样既避免了重复钻削而影响钻孔的成孔效率,同时也避免了钻齿3长时间的与钻渣旋转接触,产生高温,损伤钻齿3。在螺旋形钢带6的隔离作用下,避免了上筒体1与钻孔壁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上筒体1的磨损,增加了上筒体1的使用寿命。上筒体1设有钻渣口4的端面中心还设有用于连接钻杆的钻杆连接件9,钻杆与钻杆连接件9之间采用销轴连接,钻杆连接件9与上筒体1的端面间焊接有加劲板7。这样,本发明的组合钻具与钻机的钻杆连接,在钻杆的带动下,组合钻具进行旋转。下筒体2的侧壁上固定有沿下筒体2侧壁圆周方向的钢带8,钢带8为一圈或多圈。在钢圈8的隔离作用下,避免了下筒体2与钻孔壁的直接接触,减少了下筒体2的磨损,延长了下筒体2的使用寿命。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钢带8和螺旋形钢带6都会磨损,可以根据钢带8和螺旋形钢带6的磨损情况随时进行补焊。使用本发明的组合钻具进行钻孔作业时,首先会使用其它钻具在待钻孔的中部预钻一小直径的钻孔,该钻孔的直径与下筒体2的直径相同,然后将下筒体2置于小直径的钻孔中,下放至一定的深度,使得上筒体1支撑于小直径的钻孔周向的侧壁上,在进行钻孔作业时,下筒体2不仅对整个组合钻具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也能起到稳定钻具、减少钻具晃动的作用,在倾斜、软硬不均的岩层作业时,也能有效保证钻孔的垂直度,提高钻孔的质量。下筒体2的侧壁上远离上筒体1的一端沿圆周方向还均匀设有多个钻齿3,整个钻具在下放时,钻齿3可以扫除小直径的钻孔内局部突出部分,保证下筒体2的垂直顺利下放。下筒体2远离上筒体1的一端面上设有可以活动开合的底板5,这样整个组合钻具上下连通,组合钻具在下放到钻孔中时,活动底板5在钻孔中泥浆的反压力作用下,底板5自动开启,因组合钻具上下连通,泥浆顺利流入下筒体2内,上下流动,减少了组合钻具的下放阻力,待组合钻具下放到指定位置后停止,开始钻孔作业,此时底板5不受泥浆的反作用力,底板5便自动闭合,下筒体2便起到接钻渣的作用,上筒体1上的钻齿3钻下的钻渣,通过上筒体1和下筒体2上的钻渣口4进入到下筒体2内,然后当组合钻具提到钻孔外时,开启底板5,将钻渣倒入到沉渣箱中存放。当然,还可以在下筒体2内设置一控制系统,通过杆或其它机械结构来控制底板5的开启和闭合,当组合钻具下放到钻孔中时,底板5开启;当组合钻具从钻孔中提升时,底板5闭合。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