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捞式安全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72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井落物打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捞式安全接头。



背景技术:

在测井施工中,经常出现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仪器或辅助工具落井或被卡,为快速解除事故,最经济的首选方案是采用电缆或钢丝绳连接打捞工具进行软打捞。然而,在这样的施工中不可能完全掌握井况和被卡落物的状态等因素,往往会存在打捞后在钢丝绳或电缆的抗拉载荷范围内不能解卡的现象,导致井下事态进一步恶化。

在现有技术中,为避免此事发生,通常的做法是在钢丝绳或电缆和打捞工具之间接一个安全接头。安全接头(俗称破断)能在钢丝绳或电缆的最大安全抗拉载荷内断脱,以起出接头以上的部分,防止井下事态进一步恶化。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使用现有的安全接头虽然能起出接头以上的部分,但再也没有办法继续打捞以解除事故,即不能进行再次打捞,唯一的做法是起出生产管柱,带出落井被卡的仪器或工具。这样,解除事故的周期长、施工成本高、长时间留井的仪器或工具因腐蚀和砂埋等因素易造成损坏甚至报废,同时也严重影响油水井的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进行再次打捞的可捞式安全接头。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捞式安全接头,该可捞式安全接头包括:

破断杆;所述破断杆具有头状部和缩颈部;

与所述破断杆的所述头状部连接的上连接端;

与所述破断杆的所述缩颈部连接的打捞头;所述打捞头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破断杆的所述缩颈部的横截面的直径;以及

与所述打捞头连接的下连接端;

并且所述上连接端、所述破断杆、所述打捞头以及所述下连接端共轴线。

优选地,在所述上连接端和所述下连接端上分别设置有螺纹。

优选地,所述破断杆的所述缩颈部与所述打捞头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打捞头与所述破断杆的所述缩颈部之间为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打捞头为圆柱形塔状。

优选地,该可捞式安全接头还包括破断杆连接部,所述上连接端与所述破断杆的所述头状部之间通过所述破断杆连接部连接。

优选地,该可捞式安全接头还包括打捞头连接部,所述打捞头与所述下连接端之间通过所述打捞头连接部连接。

优选地,该可捞式安全接头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破断杆和所述打捞头的外部的外筒;且所述外筒的上部与所述破断杆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下部可脱开地套在所述打捞头连接部上。

优选地,所述外筒的上部与所述破断杆连接部之间为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筒的上部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所述破断杆连接部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能进行再次打捞的可捞式安全接头。具体地,在现有的安全接头(破断接头)内部结构原理的基础上,将主体部分的破断杆设置为破断杆和打捞头两部分,当安全接头顺利破断丢手后,可继续采用抗拉更高的打捞工具打捞解卡,从而使安全接头从原来只有破断丢手的功能增加为既能满足破断丢手,又能满足再次打捞的功能。且通过一次打捞对落物被卡的严重程度和井况的进一步了解,在进行再次打捞之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打捞工具的抗拉强度,从而提高再次打捞解卡的成功率,有效地解除事故。实现及时解除事故、缩短事故周期、降低处理事故施工成本的目的,且预防落井工具的腐蚀、损坏甚至报废的事故,保障油水井的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捞式安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破断杆;11、头状部;12、缩颈部;

2、打捞头;

3、上连接端;

4、下连接端;

5、破断杆连接部;

6、打捞头连接部;

7、外筒;

8、锁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捞式安全接头,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捞式安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该可捞式安全接头包括:破断杆1;破断杆1具有头状部11和缩颈部12;与破断杆1的头状部11连接的上连接端3;与破断杆1的缩颈部12连接的打捞头2;打捞头2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破断杆1的缩颈部12的横截面的直径;以及与打捞头2连接的下连接端4;并且上连接端3、破断杆1、打捞头2以及下连接端4共轴线。

为了不改变井下的环境,确保井下测量参数的准确性,理想的对井下落物的打捞需要尽可能地在井口密封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在进行打捞时,通常会先使用相对较细的电缆或钢丝绳进行打捞。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安全接头(破断接头)的内部结构原理的基础上,将主体部分的破断杆设置为破断杆1和打捞头2两部分,当安全接头顺利破断丢手后,可继续采用抗拉更高的打捞工具打捞解卡。打捞头2的外形及尺寸与常规打捞工具的打捞头尺寸保持一致,确保油田通用。打捞头2设置于破断杆1的下方,打捞头2和破断杆1连接形成“中间细两头粗”的结构,即形成缩颈部12的抗拉载荷小于破断杆1的头状部11和打捞头2的抗拉载荷的结构,且显然地,缩颈部12的抗拉载荷小于与该安全接头连接的电缆或钢丝绳(图未示出)的最大安全抗拉载荷。具体在使用中,该可捞式安全接头的上连接端3连接电缆或钢丝绳(通常地,为了加强承重,电缆或钢丝绳与上连接端3之间还具有加重杆,即电缆或钢丝绳通过加重杆与上连接端3连接),下连接端4连接打捞工具,然后下放电缆或钢丝绳至油井中,使得与下连接端4连接的打捞工具与被卡落物固定连接,连接后,上提电缆或钢丝绳进行解卡。如果被卡落物所需的解卡载荷在该电缆或钢丝绳的最大安全抗拉载荷内,则能顺利解卡并上提出被卡落物;如果被卡落物所需的解卡载荷超出电缆或钢丝绳的最大安全抗拉载荷,该可捞式安全接头可在破断杆1的缩颈部12处断裂,上提电缆或钢丝绳可起出缩颈部12以上的安全接头的部分,进而该可捞式安全接头的打捞头2朝向井口裸露出来,为进行再次打捞提供可连接的接口,也就是说,使安全接头从原来只有破断丢手的功能增加为既能满足破断丢手,又能满足再次打捞的功能。且基于第一次打捞对落物被卡的严重程度和井况的了解,在进行再次打捞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抗拉载荷更高的钢丝绳(比如更粗的钢丝绳),然后将与打捞头2对应的打捞工具连接在该具有更高抗拉载荷的钢丝绳的下端,下放至井中,与裸露出的打捞头2紧固连接,以再次打捞被卡落物,这样一来,大大地提高了再次打捞解卡的成功率,有效地解除事故。

在上述的可捞式安全接头中,在上连接端3和下连接端4上可分别设置有螺纹,例如,上连接端3可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使得上连接端3能与电缆或钢丝绳通过加重杆固定连接;下连接端4可具有内螺纹,使得下连接端4通过该内螺纹能与打捞工具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可捞式安全接头中,对破断杆1有严格的拉力试验记录,要求破断杆1所标识的吨位与实际破断参数保持一致。

在上述的可捞式安全接头中,为了节省工艺,破断杆1的缩颈部12与打捞头2可一体成型。也即是说,破断杆1与打捞头2可一体成型为“中间细两头粗”的组件。

在上述的可捞式安全接头中,对打捞头2与破断杆1的缩颈部12之间的连接方式没有严格限定,能够确保打捞头2与破断杆1的缩颈部12之间紧固连接即可,例如可以为螺纹连接、焊接等。

在上述的可捞式安全接头中,打捞头2的形状可与常规打捞工具的相对应,以满足常规打捞工具进行打捞的要求。例如打捞头2可以为圆柱形塔状,当进行再次打捞时,下放至油井的打捞工具与打捞头2可通过卡瓦紧固连接,以进一步地解卡并上提被卡落物。

在上述的可捞式安全接头中,该可捞式安全接头还可包括破断杆连接部5,上连接端3与破断杆1的头状部11之间通过破断杆连接部5连接。

在上述的可捞式安全接头中,该可捞式安全接头还可包括打捞头连接部6,打捞头2与下连接端4之间通过打捞头连接部6连接。

在上述的可捞式安全接头中,为了避免在下放的过程中破断杆1弯曲,该可捞式安全接头还可包括套设在破断杆1和打捞头2的外部的外筒7;且外筒7的上部与破断杆连接部5固定连接,外筒7的下部可脱开地套在打捞头连接部6上。外筒7为圆柱形筒,用于支撑破断杆1。当被卡落物所需的解卡载荷超出电缆或钢丝绳的最大安全抗拉载荷时,破断杆1在缩颈部12处断裂,外筒7的下部从打捞头连接部6上脱开,外筒7与缩颈部12以上的安全接头的部分一起被起出。

在上述的可捞式安全接头中,对于外筒7的上部与破断杆连接部5之间的连接方式没有严格限定,只要能使外筒7与破断杆连接部5之间固定连接即可,例如可以为螺纹连接、焊接、螺栓连接等。

在上述的可捞式安全接头中,为了进一步将外筒7固定在破断杆连接部5,防止外筒7落入油井中使井下事态恶化,还可以通过锁紧螺钉8将外筒7进一步固定在破断杆连接部5上。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