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解堵酸化短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72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复合解堵酸化短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钻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复合解堵酸化短节。



背景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开发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油气产量,通常会采用射孔、压裂、酸化等工艺处理底层,打开扩大产层缝隙。随着产层开采程度的发展,产层缝隙往往会堵塞降低油气产量,因此需要进行解堵作业。一般的解堵作业分为两类,物理解堵和化学解堵,单独使用其一难以达到满意的解堵效果,目前已出现物理-化学复合解堵工艺—先进行水力冲击处理,使油层近井地带瞬时形成许多放射状的微细裂缝,再接着将酸液等解堵剂挤入油层,从而达到即能彻底解除油层堵塞,又能大幅度提高油层近井地带的渗流能力,从而获得显著的增产增注效果。其中的酸化工艺未对酸液进行隔离处理,酸液往往会发生浓度下降,腐蚀影响管柱,缺乏地层使用的针对性,并导致酸液过量为反应完全导致残留、洗井返排后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型复合解堵酸化短节,解决目前油气井复合解堵中出现的酸液使用安全性环保性差、用量大、浓度下降影响酸化效果等问题,实现降低操作风险与成本,达到改善解堵效果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复合解堵酸化短节,包括短节主体、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短节主体为中空柱体,所述上挡板设置在短节主体内部空间的上部,所述下挡板设置在短节主体内部空间的下部,所述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形成密闭腔, 所述短节主体侧壁开设有导流通孔,所述导流通孔设置在上挡板所在水平面的上方,所述短节主体侧壁还设置有用于向密闭腔内注液的第一阀门,所述上挡板开设有若干控制上挡板上方的液体流向密闭腔的第二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为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上挡板与短节主体之间设置有上密封圈,所述下挡板与短节主体之间设置有下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门个数为六个,六个阀门呈人字形分布于上挡板表面。

在上挡板与下挡板间形成密闭腔,由第一阀门向密闭腔注入酸液。当打压至下挡板破裂,上挡板上部液体经第二阀门流入下部,并推动酸液由短节主体下部流出,并流入堵塞产层进行酸化。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复合解堵酸化短节具有以下优势:

(1)该复合解堵酸化短节将酸液隔离存放在密闭腔内,使用具有地层针对性;

(2)该复合解堵酸化短节能够避免酸液的过量使用,降低成本;

(3)该复合解堵酸化短节能够高效使用酸液,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4)该复合解堵酸化短节的密封腔内的酸液与井内其他液体隔离,避免浓度下降影响酸化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 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复合解堵酸化短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挡板第二阀门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短节主体;2-导流通孔;3-上挡板;4-上密封圈;5-第二阀门;6-第一阀门;7-下挡板;8-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 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复合解堵酸化短节主要包括:短节主体1,导流通孔2,上挡板3,上密封圈4,第二阀门5,第一阀门6,下挡板7,下密封圈8。

参见图1,四个导流通孔2均匀环绕分布于短节主体1的上部侧壁,导流通孔2连通短节主体1内外空间,用于向短节主体1内部注入液体。上挡板3位于短节主体1内部空间的上方,并在导流通孔2下方;上挡板3与短节主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上挡板3表面设置有六个第二阀门5,六个阀门呈人字形均匀分布在在上挡板3上,具体分布参见图2。在短节主体1中部侧壁还设有第一阀门6。下挡板7位于短节主体1内部下方,下挡板7与短节主体1间夹下密封圈8。上挡板3与下挡板7之间形成了密闭腔,第一阀门6和第二阀门5均为单向阀。第一阀门6用于向密闭腔内注入酸液,第二阀门5用于将上挡板3上方的液体注入至密闭腔内。

本短节下部连接水力冲击短节,本短节上部连接管柱至地面。本实用新型在下入井筒前,由第一阀门6向上挡板3与下挡板7间形成的密闭腔内注入酸液,同时排出密闭腔内的气体。完成酸液注入后,将水力冲击短节与本短节一同下入至堵塞产层,在启动水力冲击短节前,打压并压裂下挡板7。地面压力显示下挡板7破裂后,继续打压至启动水力冲击短节。此时,水力冲击短节上方(即下挡板7下方)出现压力减小区,导致上挡板3下的空间压力减小,上挡板3上的液体通过第二阀门5流入上挡板3下方,并迫使酸液流入水力冲击短节,再进入堵塞产层完成酸化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