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热电转换功能的非能动氢复合器及其用图

文档序号:9472527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具有热电转换功能的非能动氢复合器及其用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核电氨安全设备,具体设及的是一种具有热电转换功能的非能动 氨复合器。
【背景技术】
[0002] 日本福岛核事故W后,核电安全壳内的氨风险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氨安全设 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严重事故工况下,氨安全设备是否仍然能发挥氨气控制或 消除的功能便成了设备的重要考核依据。尤其是作为主要消氨手段的非能动氨复合器 (PARS),更是要考核其在各种严重事故工况的运行性能。
[000引一般地,PARS可描述为底部装填催化剂的竖直通道(俗称"烟道")。事故发生后, 氨分子和空气中的氧分子在催化剂表面接触,发生如下反应:
[0004]
[0005] 该反应为强放热自由基反应。当使用活性组分为销或钮的催化剂后,该反应活化 能会大大地减小,从而能够在低溫条件下开始反应。反应遵循Langmuir-化nchelwood两 步法机理:首先是反应物向催化剂表面的扩散,然后是吸附在催化剂上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催化元件周围的气流上升提供推动力:气体溫度升高,密度降低,在浮力 驱动下向上流动,同时从PARS下方吸入低溫高浓度混合气,如此形成自然对流。催化反应 区出口的高溫低密度气体将在复合器上部形成烟画效应,提高复合器自然对流能力,增加 单位时间内流过复合器的气体,从而提高复合器的消氨能力。最后,反应后的气体经过复合 器顶部排出。PARS与安全壳大气环境的自然对流循环有效地促进了易燃气体混合,避免了 氨气的累积。
[0006] 从W上描述可知,非能动氨复合器通过催化氧化的方式降低了安全壳氨爆的风 险,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氨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一台氨复合器的消氨容量是2. 4kg/h,按 放热238KJ/mol计算,一台氨复合器满负荷工作一小时放出热量为285. 6MJ。
[0007] 一方面,氨气本身是一种清洁能源,其单位质量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是所有燃料中 最高的。但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在氨复合器消氨的过程中,运些热能被白白浪费,并没 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0008] 另一方面,在安全壳严重事故状态时,喷淋、测氨装置等许多安全设备的使用均需 要能源,福岛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备用发电机未正常启动,无法为安全设备提供 充足的工作电源。
[0009] 因此,如何将氨复合器浪费的氨能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并进一步提高核电安全壳 内的氨风险控制能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0] 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热电转换功能的非能动氨复合器,其 能够在实现氨复合器消氨功能的同时,将释放的热量转化为电能,然后供其他安全设备使 用。 W11]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 具有热电转换功能的非能动氨复合器,包括顶部设有烟道出口的氨复合器本体, 还包括热电转换模块和储能模块;所述热电转换模块设置在烟道出口处;所述储能模块包 括保护壳,内置在该保护壳中的蓄电池,W及设置在保护壳内壁与蓄电池之间、用于隔热的 石棉层;所述热电转换模块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转换模块与烟道出口尺寸相同。
[0014] 再进一步地,所述氨复合器本体的高度为1. 2米~2米。
[0015] 作为优选,所述蓄电池为铅酸电池。
[0016] 基于上述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非能动氨复合器的用途,具体为:在安全壳严重 事故时,将消除氨气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W便提供给核电安全壳应急安全设备 使用。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W下有益效果:
[001引 (1)本发明在充分考虑到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巧妙地将热电转换 模块和储能模块应用到了非能动氨复合器上,使得氨复合器消氨时释放的大量热量可W有 效地转化为电能并进行存储,从而供其它安全设备使用。如此一来,本发明既可W用作核电 安全壳内的消氨设备,又可W在消氨的同时成为支持其它安全设备工作的电源,因而不仅 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减轻了核电事故状态时对备用能源的依赖,缓解了事故状态应急 能源紧张的状况,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而且节约了成本,真正做到了技术与安全、成本 之间的平衡。
[0019] (2)本发明采用了现有的氨复合器作为主体结构设计,只需通过合理的结构改动 就能实现热电转换,改动小,对现有设备的力学结构可靠性和热学可靠性影响非常小。
[0020] 做本发明使用消氨释放的热量作为能源,可W完全安装在安全壳内,不需要贯穿 件,在发生事故状态时,也不需要打开安全壳就可W给安全壳内的设备提供能源,并且热电 转换模块与烟道出口尺寸相同,因而有效阻止了放射性物质的外泄,进一步提高了核电站 的安全性。
[0021] (4)本发明设计严谨、安全性高、改造成本低廉,其有效地拓宽了非能动氨复合器 的应用范围,使其更加适用于核电事故状态下的消氨,因此,本发明为非能动氨复合器的设 计能够达到相应实际工况的技术标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其很好地顺应了科技的发 展潮流,因而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中储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进行低氨浓度消氨启动试验时的实际氨浓度与溫度测量曲线图。 阳0巧]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阳026] 1-氨复合器本体,2-热电转换模块,3-储能模块,301-保护壳,302-石棉层, 303-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 于W下实施例。
[0028]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热电转换功能的非能动氨复合器,其包括氨 复合器本体1、热电转换模块2W及储能模块3。本发明中的氨复合器本体1,其结构与中国 专利申请号=201510293745. 6公开的氨复合器结构一致,并且高度为1. 2米~2米,该氨复 合器本体1在安全壳严重事故时,可W消除错水分解产生的氨气,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 介绍。
[0029] 所述热电转换模块2设置在氨复合器本体1的烟道出口上,其尺寸与烟道出口尺 寸相同,并且材料可选用热电转换性能较好的BizTes等半导体材料度i2了63在30(TCW下仍 具有10 %W上的热电转换效率,能较好地实现热电转换功能)。
[0030] 所述储能模块3设置在氨复合器本体1的侧壁,如图2所述,该储能模块3包括保 护壳301,内置在该保护壳301中的蓄电池303,W及设置在保护壳301内壁与蓄电池303之 间、用于隔热的石棉层302 ;所述热电转换模块2通过导线与蓄电池303连接。保护壳301 采用不诱钢制成,用于起到抗压、抗冲击的功能,石棉层302可W防止氨复合器工作时的高 溫损伤蓄电池。而蓄电池303则优选采用铅酸电池,具有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质量稳定、 可靠性高的优点。
[0031] 本发明在安全壳严重事故时,可W将消除氨气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热电转换模块 2转化为电能。典型的氨复合器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只通入2%的氨气时,氨复合器就能 在15分钟内启动消氨反应,溫度最高超过300°C(烟道出口处),该热量即可用来进行热电 转换。转换的电能被储存至储能模块3中,然后可W提供给诸如氨浓度检测、喷淋等应急安 全设备使用。
[0032] 本发明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得氨复合器在实现消氨功能的同时,能够将释放 的热量转化为电能,然后供其他安全设备使用,从而实现能量最大化的利用,避免了能源的 浪费。另外,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如果稍加改动后,同样也能够用在其他核电氨安全设备的研 制和性能检测上。由此可见,本发明能够很好地实现非能动氨气复合器的消氨和能源的综 合利用,进而为复合器的研究和设计能够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参考。 因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进步十分明显,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0033]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凡在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 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具有热电转换功能的非能动氢复合器,包括顶部设有烟道出口的氢复合器本体 (1)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电转换模块(2)和储能模块(3);所述热电转换模块(2)设置 在烟道出口处;所述储能模块(3)包括保护壳(301),内置在该保护壳(301)中的蓄电池 (303),以及设置在保护壳内壁与蓄电池之间、用于隔热的石棉层(302);所述热电转换模块 (2) 通过导线与蓄电池(303)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电转换功能的非能动氢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 电转换模块(2 )与烟道出口尺寸相同。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热电转换功能的非能动氢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氢 复合器本体(1)的高度为1. 2米~2米。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热电转换功能的非能动氢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蓄电池(303)为铅酸电池。5. 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非能动氢复合器在安全壳严重事故时,将消除氢气 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以便提供给核电安全壳应急安全设备使用的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热电转换功能的非能动氢复合器,包括顶部设有烟道出口的氢复合器本体、热电转换模块和储能模块;所述热电转换模块设置在烟道出口处;所述储能模块包括保护壳,内置在该保护壳中的蓄电池,以及设置在保护壳内壁与蓄电池之间、用于隔热的石棉层;所述热电转换模块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本发明能同时在事故状态下消除氢气和产生电能供其他应急设备使用,缓解了事故状态应急能源紧张的状况,因此,本发明在保障安全壳氢安全的同时,有效地将危险的氢气转化为了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并提高了核电安全壳的安全性,这对于核电安全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IPC分类】G21C9/06
【公开号】CN105225703
【申请号】CN201510713737
【发明人】高博, 赖新春, 唐俊, 朱宏志, 陈治江, 江婷, 赵萍, 李嵘, 唐涛, 付军
【申请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四川聚能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