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3458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油气涉及一种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辽河油田高一区油田为例的假鲕状灰岩油藏具有亲水憎油特性,储层有孔洞、孔缝、孔隙等独立储集空间,储油层连通性较差。目前已处于开发中后期,地层能量衰减严重,在原油脱气以及压力、温度降低的影响下,原油粘度由开发初期的500毫帕秒升高为目前的2900至8600毫帕秒,流动性变差,原油性质由稀油转变为普通稠油。

诸如上述油田已处于开发中后期,开发过程中实施过压裂、酸化、注水、蒸汽吞吐等技术措施,均未见到显著效果,逐渐趋于停产状态。而高一区油井钻井完成时按稀油井冷采要求下入的是j55低等级、小尺寸钢管,未下入能满足稠油热采要求抗300摄氏度以上超高温的n80高等级、大尺寸套管,j55套管无法满足大剂量、高压力、超高温度的蒸汽注入。因此,如何提高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收率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在对上述高一区油井进行热污水洗压井作业时,发现作业挂抽后,油井未出现常规洗压井作业后2至3天的排水期,在几小时后就恢复出油的现象。为探究发生这种现象的缘由,对储层地质特征、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等资料进行细致深入研究后,发现高一区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具有亲水憎油的特征,并且存在独立的孔洞、孔缝、孔隙,地层具备水油相置换的空间和条件。

对上述假鲕状灰岩油藏储层水油相转换机理的研究内容: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入手,通过对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分析来探究剩余油的分布及油水在储层中的相互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水油相转换成功的关键在于假鲕状灰岩是具有亲水憎油特征储层而并非单一岩性的作用。查询了高一区油田原始的岩性分析实验资料证实,储层为强亲水性地层,相对润湿达到98.29%,实验数据为水油相转换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假鲕状灰岩油藏储层具备水油相转换的空间和条件的理论支持下,根据剩余油分布特征,优选独立圈闭内储层物性好、存在独立储油单元、剩余油饱和度高的捞油井,在捞尽井筒积液后,向井筒内注入120摄氏度的蒸汽,在地层建立局部的温度场。通过一段时间的焖井,使注入蒸汽充分进入储层中的狭小空间,进行水油相置换,将储层中的剩余油开采出来,从而提高捞油产量。

基于上述理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方法及装置,以提高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收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方法,所述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中穿设有井筒,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井筒中位于油层射孔段的残留物捞出;

以预定速度的排量向所述井筒中注入蒸汽,所述蒸汽具有预定温度以及预定的注入压力;

当所述蒸汽的注入量达到预定值时,关井焖井,以使所述蒸汽进入所述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储层中,将剩余油从储层中置换出来,从而将所述剩余油推向所述射孔段,并最终流进所述井筒中;

当关井焖井预定时长后,采用地面捞油设备对所述井筒中汇集的剩余油执行捞油作业。

优选地,在将所述井筒中位于油层射孔段的残留物捞出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假鲕状灰岩油藏储层的孔隙体积;相应地,在向所述井筒中注入蒸汽的步骤中,所述蒸汽的注入量为所述孔隙体积的1.2倍。

优选地,所述蒸汽的注入量为200至400立方米。

优选地,所述预定速度为8至10立方米/小时。

优选地,所述预定温度为120摄氏度。

优选地,所述预定的注入压力不大于8兆帕。

优选地,在向所述井筒中注入蒸汽的步骤中,所述蒸汽采用段塞式注入方式。

优选地,所述段塞式注入方式为每注8小时停注1小时。

优选地,在关井焖井的步骤中,关井焖井的时长为48小时。

一种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装置,所述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中穿设有井筒,所述装置包括:

残留物捞出模块,用于将所述井筒中位于油层射孔段的残留物捞出;

蒸汽注入模块,用于以预定速度的排量向所述井筒中注入蒸汽,所述蒸汽具有预定温度以及预定的注入压力;

关井焖井模块,用于当所述蒸汽的注入量达到预定值时,关井焖井,以使所述蒸汽进入所述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储层中,将剩余油从储层中置换出来,从而将所述剩余油推向所述射孔段,并最终流进所述井筒中;

捞油模块,用于当关井焖井预定时长后,采用地面捞油设备对所述井筒中汇集的剩余油执行捞油作业。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方法,结合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具有亲水憎油特性,水一般附着于岩石颗粒表面的特点,通过持续的向油层小剂量、多频次、低压力注入蒸汽,将油层裂缝及孔隙中的水油置换,慢慢疏通油流通道,使原油恢复其流动性。注入的蒸汽一方面可以实现水油置换、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捞油产量,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储层,杜绝二次污染和冷伤害,不断释放油井产能,提高油田采收率。

此外,针对井筒现有j55套管无法满足300摄氏度以上超高温蒸汽的技术要求,本申请采用小剂量、多频次、低压力的蒸汽注入方式,既可有效保护套管不受伤害,又可规避假鲕状灰岩油藏地层连通性差的矛盾。

其它应用领域将根据本文中提供的描述而变得明显。本发明内容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旨在例示的目的,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方法流程图;

图2为蒸汽替油水油置换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装置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零部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零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水平”、“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是基于说明书附图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方法,所述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中穿设有井筒。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所述井筒中位于油层射孔段的残留物捞出。

为避免井筒内蜡垢、铁锈、死油等残留物挤入地层导致油层二次污染,在执行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方法之前,首先用捞油车将井筒内残留物捞出,捞至油层射孔井段附近,提供一个井壁干净光滑的空井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井筒中位于油层射孔段的残留物捞出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假鲕状灰岩油藏储层的孔隙体积,获取储层孔隙体积的目的是为后续注入蒸汽的量提供依据。

步骤s2:以预定速度的排量向所述井筒中注入蒸汽,所述蒸汽具有预定温度以及预定的注入压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热采井口,用蒸汽车将120摄氏度左右的蒸汽以8至10立方米/小时的排量注入井筒中。出于保护套管和双重置换的目的,蒸汽的注入压力控制在8兆帕以内,并采用每注8小时停注1小时的段塞式注入方式。根据注入压力调整注入量,总注入量以储层孔隙体积的1.2倍为宜,控制在200至400立方米。达到设计注入量,关井焖井。

针对井筒现有j55套管无法满足300摄氏度以上超高温蒸汽的技术要求,本申请采用小剂量、多频次、低压力的蒸汽注入方式,既可有效保护套管不受伤害,又可规避假鲕状灰岩油藏地层连通性差的矛盾。

步骤s3:当所述蒸汽的注入量达到预定值时,关井焖井,以使所述蒸汽进入所述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储层中,将剩余油从储层中置换出来,从而将所述剩余油推向所述射孔段,并最终流进所述井筒中;

结合图2所示,其中,①为储层裂缝或者孔隙中的剩余油,②为蒸汽水。由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具有亲水憎油特性,水一般附着于岩石颗粒表面,通过持续的向油层小剂量、多频次、低压力注入蒸汽,将油层裂缝及孔隙中的水油置换,慢慢疏通油流通道,使原油恢复其流动性。注入的蒸汽一方面可以实现水油置换、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捞油产量,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储层,杜绝二次污染和冷伤害,不断释放油井产能,提高油田采收率。

步骤s4:当关井焖井预定时长后,采用地面捞油设备对所述井筒中汇集的剩余油执行捞油作业。

在经过48小时左右的关井焖井以及油水持续置换后,可以采用捞油车等地面捞油设备进行提捞采油作业。并且,可以根据液面恢复及产能情况,制定合理的捞油周期。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方法,结合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具有亲水憎油特性,水一般附着于岩石颗粒表面的特点,通过持续的向油层小剂量、多频次、低压力注入蒸汽,将油层裂缝及孔隙中的水油置换,慢慢疏通油流通道,使原油恢复其流动性。注入的蒸汽一方面可以实现水油置换、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捞油产量,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储层,杜绝二次污染和冷伤害,不断释放油井产能,提高油田采收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方法已成功实施17井次,通过对液面和捞深的数据统计,平均捞油周期由13.6天降至5天,平均日产油由5.31吨升至8.95吨,累计增油2384吨,创效796万元,投入产出比1:10,大大的提升了原油采收率。具有可执行性,而且具有很大的技术价值。

现场实践证明,实施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方法后,高1-6-14井日捞油产量为0吨提升至0.55吨,高1-7-15井日捞油量由0.27吨提升至1.75吨,经济效益显著。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装置,如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述。由于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能够取得的技术效果与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方法相似,因此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采油装置可以包括:残留物捞出模块1、蒸汽注入模块2、关井焖井模块3以及捞油模块4。

所述残留物捞出模块1用于将所述井筒中位于油层射孔段的残留物捞出;

所述蒸汽注入模块2用于以预定速度的排量向所述井筒中注入蒸汽,所述蒸汽具有预定温度以及预定的注入压力;

所述关井焖井模块3用于当所述蒸汽的注入量达到预定值时,关井焖井,以使所述蒸汽进入所述油田假鲕状灰岩油藏的储层中,将剩余油从储层中置换出来,从而将所述剩余油推向所述射孔段,并最终流进所述井筒中;

所述捞油模块4用于当关井焖井预定时长后,采用地面捞油设备对所述井筒中汇集的剩余油执行捞油作业。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1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