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孔浅孔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920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次成孔浅孔钻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一次成孔浅孔钻机。



背景技术:

钻机是在地质勘探中带动钻具向下钻进、获取实物地质资料的机械设备。目前市场通用的钻机中,无论是浅孔钻机还是深孔钻机,都使用短接钻杆。在钻进过程中,由于每节钻杆的长度短,需要频繁加接钻杆来适应钻孔的深度,需要5-6人来保证钻机正常运转,成孔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频繁地加接钻杆既拉长了工作时间,又增加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一次成孔浅孔钻机,包括:

整体钻杆,整体钻杆的长度不小于钻孔的长度;

钻杆护套,钻杆护套设置在整体钻杆的外侧,并且钻杆护套的上端与水龙头相连接,整体钻杆的下端伸出钻杆护套的长度与钻机滑道的深度相对应;

外管护套,外管护套设置在钻杆护套的外侧并且延伸到钻机滑道内;和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整体钻杆相连接,以驱动整体钻杆旋转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整体钻杆由多个短钻杆连接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水龙头通过定位装置与钻杆护套径向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钻杆护套由65锰钢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钻杆护套为直径120mm的通用圆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液压驱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一次成孔浅孔钻机还包括多个斜拉杆,多个斜拉杆环绕外管护套相对于地面成角度地设置以固定外管护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次成孔浅孔钻机中的整体钻杆的长度等于或者大于钻孔的深度,从而使得钻孔过程中不需要多次加装短接钻杆。同时,在整体钻杆的外侧设置钻杆护套,克服了钻机旋转给钻杆带来的离心力摆动问题,避免整体钻杆损毁。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次成孔浅孔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所示的一次成孔浅孔钻机的水龙头与外管护套的连接的径向截面图;和

图2B为图1中所示的一次成孔浅孔钻机的水龙头与外管护套的连接的轴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非限制性实施例,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成孔浅孔钻机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次成孔浅孔钻机包括整体钻杆1、钻杆护套2、外管护套3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

整体钻杆1的长度不小于钻孔的深度,这样在钻孔过程中不需要频繁地连接短钻杆,降低了人力投入。同时,由于增加了钻杆的长度,所以钻机主塔的高度也相应地得到增加。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整体钻杆1由多个短钻杆连接而成。多个短钻杆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钻杆护套2设置在整体钻杆1的外侧,并且钻杆护套2的上端与水龙头4相连接,整体钻杆1的下端伸出钻杆护套2的长度与钻机滑道5的深度相对应。钻孔过程中,钻机旋转带动整体钻杆1的旋转,整体钻杆1旋转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发生摆动,可能会对整体钻杆1造成损害,该一次成孔浅孔钻机通过在整体钻杆1外侧加装钻杆护套2的方式避免整体钻杆1严重的摆动,从而避免了钻杆损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钻杆护套2由65锰钢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钻杆护套2为直径120mm的通用圆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水龙头4通过定位装置7与钻杆护套2径向连接,如图2A和2B所示。

外管护套3设置在钻杆护套2的外侧并且延伸到钻机滑道5内。外管护套3可以对钻杆护套2和整体钻杆1起到保护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管护套3的周围设置有多个斜拉杆6,多个斜拉杆6环绕外管护套3相对于地面成角度地设置,用以固定外管护套3。

驱动装置与整体钻杆1相连接,用以驱动整体钻杆1上下运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液压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次成孔浅孔钻机成功解决了浅孔施工中的一次成孔问题,操作中,仅需2-3人即可保证钻机的正常运转,成孔时间控制在8-10分钟。因此,可以大幅节约人工成本,并且提高了钻孔效率。

尽管对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改变,其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以及其等同物中进行了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