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封球座及具有该坐封球座的注气管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639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封球座及具有该坐封球座的注气管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开发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注空气驱油技术的坐封球座,及具有该坐封球座的注气管柱。



背景技术:

目前,注空气驱油技术作为三次采油的一种方法,能有效挖掘中低渗透油藏的剩余油,与其他注气驱油技术相比,注空气驱油技术成本低,且不受气源限制,方便实用。

在辽河油田中现有的注气管柱一般由机械座封封隔器、油管以及喇叭口组成,随着注空气驱油技术的发展,现在多采用液压密封封隔器,常规的液压密封封隔器在对封隔器进行坐封后,主要采用投球方式打掉球座,球阀落入底部的筛管和丝堵内。

球阀落入底部的筛管和丝堵内,虽然不影响对管柱注气;但不能满足后续工艺措施中的工具下入,诸如测试吸气剖面仪器。需要测试吸气剖面时,必须解封封隔器,起出整个注气管柱,才能进行测试。因此,将液压密封封隔器用于气密封井,工序十分麻烦,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气密封井中,坐封后工具无法下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坐封球座及具有该坐封球座的注气管柱,坐封后起出坐封杆,即可下入后续工具,避免起出本体和整个注气管柱。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坐封球座,所述坐封球座包括:

本体,其上开设允许外界的吸气剖面测试仪器通过的贯通通道;

坐封杆,其外壁上沿其径向设置球状突起,其顶部设置投捞环;所述坐封杆能经所述贯通通道的上开口投入所述贯通通道内,所述球状突起能与所述贯通通道的内壁密封配合;

具有柔性的打捞件,其下端系在所述投捞环上;通过所述打捞件的上端拉动所述投捞环,所述球状突起能与所述贯通通道分离,所述坐封杆能从所述贯通通道的上开口处起出。

进一步地,所述贯通通道的内径从上至下减缩,所述贯通通道的内壁的中部沿其径向设置内凹的球形弧面,所述球状突起能与所述球形弧面相贴合。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球状突起设置在所述坐封杆的外壁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坐封球座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本体上端的上接头、以及连接在所述本体下端的下接头;

所述上接头和所述下接头上分别贯通开设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通道与所述贯通通道的上开口连通,所述下通道与所述贯通通道的下开口连通;所述上通道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下接头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注气管柱,其包括套管、间隔套设于所述套管的内腔中的第一油管、连接在所述第一油管下端的坐封球座和注气封隔器;

所述坐封球座为上述的坐封球座,所述第一油管的内腔与所述贯通通道连通,形成注气通道;所述注气封隔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管的外壁与所述套管的内壁之间,且位于生产层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注气管柱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坐封球座下端的注气喇叭口,所述第一油管的内腔、所述贯通通道与所述注气喇叭口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形成所述注气通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注气管柱还包括连通在所述贯通通道的下开口与所述注气喇叭口的上开口之间的第二油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上接头和所述下接头上分别贯通开设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通道与所述贯通通道的上开口连通,所述下通道与所述贯通通道的下开口连通;

所述第一油管的下端与所述上接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下接头与所述第二油管的上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通道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下接头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注气管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管上的注气阀。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坐封球座,利用打捞件将坐封杆送入贯通通道内,坐封杆的外壁上的球状突起与贯通通道密封贴合。拉动打捞件的上端,将坐封杆从贯通通道的上开口处起出,外界的吸气剖面测试仪器能够从贯通通道的上开口处下入,使得气密封井的吸气剖面测试能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不必起出坐封球座的本体,即可下入工具,简化了作业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注气管柱,不仅可以通过注气通道(第一油管的内腔、贯通通道、第二油管的内腔与注气喇叭口的内腔)对生产层注空气,还可以经注气通道下入吸气剖面测试仪器,以测试注气井的各个层位,避免起出整个注气管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坐封球座的主视半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注气管柱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坐封球座;

10-本体;12-贯通通道;14-球形弧面;

20-坐封杆;22-球状突起;24-投捞环;

30-上接头;32-内螺纹;

40-下接头;42-外螺纹;

2-套管;3-第一油管;4-注气封隔器;

5-注气喇叭口;6-第二油管;

100-生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坐封球座1,坐封球座1包括本体10、坐封杆20和具有柔性的打捞件。

本体10上开设允许外界的吸气剖面测试仪器通过的贯通通道12。坐封杆20的外壁上沿其径向设置球状突起22,其顶部设置投捞环24;坐封杆20能经贯通通道12的上开口投入贯通通道12内,球状突起22能与贯通通道12的内壁密封配合。打捞件的下端系在投捞环24上,通过打捞件的上端拉动投捞环24,球状突起22能与贯通通道12分离,坐封杆20能从贯通通道12的上开口处起出。

本实用新型的坐封球座1,利用打捞件将坐封杆20送入贯通通道12内,坐封杆20的外壁上设置一圈环形的球状突起22,球状突起22与贯通通道12密封贴合。拉动打捞件的上端,将坐封杆20从贯通通道12的上开口处起出,外界的吸气剖面测试仪器能够从贯通通道12的上开口处下入,使得气密封井中后续的吸气剖面测试能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不必起出坐封球座1的本体10,即可下入工具,简化了作业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较优地,投捞环24固定在坐封杆20的顶部中心。本实施例中,投捞环24呈弧形,弧形的中心线垂直于坐封杆20的轴线,弧形的两端固定在坐封杆20的顶部,弧形的两端端点的中点与坐封杆20的顶部中心重合。使打捞件施力于坐封杆20顶部的中心,在下入坐封杆20的过程中,使球状突起22能与贯通通道12的内壁较好地贴合;在起出坐封杆20的过程中,坐封杆20沿周向受到均匀的摩擦阻力,从而能轻松地从贯通通道12中取出。

较优地,打捞件为钢丝,打捞件还可以为采用其他材料制成的柔性绳。

进一步地,贯通通道12的内径从上至下减缩,贯通通道12的内壁的中部沿其径向设置内凹的球形弧面14,球状突起22能与球形弧面14相贴合,保证了坐封杆20与贯通通道12之间的密封可靠。贯通通道12的最小内径大于吸气剖面测试仪器的外径,保证吸气剖面测试仪器能顺利下放。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球状突起22设置在坐封杆20的外壁的中部。

进一步地,坐封球座1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本体10上端的上接头30、以及连接在本体10下端的下接头40。上接头30和下接头40上分别贯通开设上通道和下通道,上通道与贯通通道12的上开口连通,下通道与贯通通道12的下开口连通;上通道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32,下接头40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42。本实用新型采用螺纹连接,不仅结构简单、容易加工,而且操作方便。较优地,上接头30和下接头40均与本体10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注气管柱,注气管柱包括套管2、第一油管3、上述坐封球座1和注气封隔器4。第一油管3间隔套设于套管2的内腔中,坐封球座1连接在第一油管3的下端。第一油管3的内腔与贯通通道12连通,形成注气通道。注气封隔器4设置在第一油管3的外壁与套管2的内壁之间,且位于生产层100的上方。

进一步地,注气管柱还包括连接在坐封球座1下端的注气喇叭口5,第一油管3的内腔、贯通通道12与注气喇叭口5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形成注气通道。

更进一步地,注气管柱还包括连通在贯通通道12的下开口与注气喇叭口5的上开口之间的第二油管6。根据现场井筒深度的需求,在坐封球座1与注气喇叭口5之间设置第二油管6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笼统注气管柱中,注气封隔器4不仅可以形成封隔,还可以保护套管2。通过第一油管3和第二油管6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坐封球座1和注气喇叭口5,注气封隔器4坐封后,起出坐封杆20,注气通道上下贯通直至井底。

由于注气封隔器4位于生产层100的上方,此时注气,气体从第二油管6的下开口进入油套环空(油管与套管2之间的环形空间),再进入生产层100。由于油套环空的上部被注气封隔器4封隔,气体不会从油套环空的上端泄出。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注气管柱,不仅可以通过注气通道(第一油管3的内腔、贯通通道12、第二油管6的内腔与注气喇叭口5的内腔)对生产层100注空气,还可以经注气通道下入吸气剖面测试仪器,以测试注气井的各个层位,避免起出整个注气管柱。

更进一步地,本体1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上接头30和下接头40。上接头30和下接头40上分别贯通开设上通道和下通道,上通道与贯通通道12的上开口连通,下通道与贯通通道12的下开口连通。第一油管3的下端与上接头3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下接头40与第二油管6的上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通道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32,下接头40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42。

进一步地,注气管柱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油管3上的注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注气管柱的使用过程如下:先将坐封球座1的本体10的上端连接在第一油管3的下端,第二油管6的上端连接在本体10的下端,注气喇叭口5连接在第二油管6的下端,将连接好的管串下入套管2内。

在油套环空之间放置注气封隔器4,并使其位于生产层100的上方。将打捞件连接在投捞环24上,下放坐封杆20,使球状突起22抵靠在球形弧面14上并密封贴合,然后在第一油管3的上端打压。待注气封隔器4坐封完成后,使用者在打捞件的上端施力,向上拉动打捞件,提出坐封杆20,使注气通道畅通,后续的吸气剖面测试能经注气通道下入井筒内,避免了起出整个注气管柱。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