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吸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112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采煤工作面吸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煤工作面吸尘系统。



背景技术:

采煤工作面是现代化矿井最主要的产尘点,煤体破碎时生成的高浓度粉尘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采煤机割煤是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防尘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防治采煤机截割粉尘,目前常采用内外喷雾降尘技术,但由于许多粉尘具有疏水性,表面张力较大的水雾难以有效湿润粉尘,加之水雾的接尘面积小,导致喷雾技术的降尘效率较低,特别是对呼吸性粉尘的捕获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采用抽风的方式将粉尘吸收并在水中沉降的采煤工作面吸尘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采煤工作面吸尘系统,包括底板、水箱、固定套管、防爆风机、抽风管接头和聚风罩,水箱设置在底板上,防爆风机设置在水箱上,固定套管沿垂直方向设置,固定套管下端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并位于水箱右侧,固定套管左侧与水箱右侧固定连接,抽风管接头水平设置在固定套管上端部,抽风管接头下部固定连接有插设在固定套管内的活动杆,固定套管左侧沿径向方向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的右端伸入到固定套管内与活动杆顶压配合,定位螺栓左端设置有手柄,防爆风机的抽风口通过高压软管与抽风管接头的左端连接,防爆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伸入到水箱内水面下的出风管;

抽风管接头右端设置有法兰盘,聚风罩右端敞口,聚风罩左端连接在法兰盘上并与抽风管接头连通。

聚风罩外形呈右大左小的四棱锥结构,聚风罩包括下锥板、上锥板、前毡布和后毡布,下锥板、前毡布和后毡布的左端均固定连接在法兰盘上,法兰盘右侧与下锥板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前毡布的上侧边和后毡布的下侧边沿分别与下锥板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固定连接,上锥板的左端通过合页铰接在法兰盘右侧面上,前毡布的上侧边和后毡布的上侧边沿分别与上锥板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固定连接,抽风管接头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架,支架顶部转动设置有定滑轮,上锥板上表面右侧中部设置有上连接环,水箱顶部左侧设置有下连接环,上连接环与下连接环之间通过绕在定滑轮上的拉绳连接,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拉绳脱离定滑轮轮槽的防脱绳卡。

水箱底部前侧设置有排渣管,排渣管上设置有阀门。

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可沿煤矿井下轨道行进的轨道轮,底板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挂接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使用时,在一个采煤工作面设置多个,充分提高吸尘效率。将多个本实用新型放置煤矿井下的轨道上,挂接环与矿车连接,通过矿车拉动本实用新型到采煤工作面现场,然后将本实用新新型从轨道上搬运到合适位置。聚风罩的敞口端朝向采煤工作面,防爆风机连接供电线路,启动防爆风机,将粉尘通过聚风罩由抽风管接头、高压软管和出风管抽到水箱内的水面下,粉尘在水箱内沉淀。

在底板移动到位后,若要改变聚风罩的敞口方向,可以拧松手柄,转动抽风管接头一定角度,通过法兰盘带动聚风罩旋转,到位后再拧紧手柄,定位螺栓压紧活动杆将聚风罩定位。另外,可通过拉动拉绳或松开拉绳使上锥板围绕合页转动,来调节上锥板右侧边沿升高或降低,带动前毛毡和后毛毡上部上下移动,从而调节聚风罩的进风口的大小,以适应场地大小。调节合适后,将拉绳下端绑扎到下连接环上即可。

当水箱内聚集沉淀较多的粉尘后,打开阀门,将沉淀从排渣管排出。再向水箱内注入清水。

本实用新型中法兰盘起到增加与聚风罩的下锥板、上锥板、前毡布和后毡布连接面积的作用,从而增加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采用吸尘后融入水中的方式对采煤工作面进行降尘处理,处理效果好,有效地降低了采煤工作面的粉尘浓度,有助于保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聚风罩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采煤工作面吸尘系统,包括底板1、水箱2、固定套管3、防爆风机4、抽风管接头5和聚风罩6,水箱2设置在底板1上,防爆风机4设置在水箱2上,固定套管3沿垂直方向设置,固定套管3下端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并位于水箱2右侧,固定套管3左侧与水箱2右侧固定连接,抽风管接头5水平设置在固定套管3上端部,抽风管接头5下部固定连接有插设在固定套管3内的活动杆7,固定套管3左侧沿径向方向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8,定位螺栓8的右端伸入到固定套管3内与活动杆7顶压配合,定位螺栓8左端设置有手柄9,防爆风机4的抽风口通过高压软管10与抽风管接头5的左端连接,防爆风机4的出风口连接有伸入到水箱2内水面下的出风管11;

抽风管接头5右端设置有法兰盘12,聚风罩6右端敞口,聚风罩6左端连接在法兰盘12上并与抽风管接头5连通。

聚风罩6外形呈右大左小的四棱锥结构,聚风罩6包括下锥板13、上锥板14、前毡布15和后毡布16,下锥板13、前毡布15和后毡布16的左端均固定连接在法兰盘12上,法兰盘12右侧与下锥板13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17,前毡布15的上侧边和后毡布16的下侧边沿分别与下锥板13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固定连接,上锥板14的左端通过合页18铰接在法兰盘12右侧面上,前毡布15的上侧边和后毡布16的上侧边沿分别与上锥板14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固定连接,抽风管接头5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架19,支架19顶部转动设置有定滑轮20,上锥板14上表面右侧中部设置有上连接环21,水箱2顶部左侧设置有下连接环22,上连接环21与下连接环22之间通过绕在定滑轮20上的拉绳23连接,支架19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拉绳23脱离定滑轮20轮槽的防脱绳卡。

水箱2底部前侧设置有排渣管24,排渣管24上设置有阀门25。

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可沿煤矿井下轨道行进的轨道轮26,底板1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挂接环27。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使用时,在一个采煤工作面设置多个,充分提高吸尘效率。将多个本实用新型放置煤矿井下的轨道上,挂接环27与矿车连接,通过矿车拉动本实用新型到采煤工作面现场,然后将本实用新新型从轨道上搬运到合适位置。聚风罩6的敞口端朝向采煤工作面,防爆风机4连接供电线路,启动防爆风机4,将粉尘通过聚风罩6由抽风管接头5、高压软管10和出风管11抽到水箱2内的水面下,粉尘在水箱2内沉淀。

在底板1移动到位后,若要改变聚风罩6的敞口方向,可以拧松手柄9,转动抽风管接头5一定角度,通过法兰盘12带动聚风罩6旋转,到位后再拧紧手柄9,定位螺栓8压紧活动杆7将聚风罩6定位。另外,可通过拉动拉绳23或松开拉绳23使上锥板14围绕合页18转动,来调节上锥板14右侧边沿升高或降低,带动前毛毡和后毛毡上部上下移动,从而调节聚风罩6的进风口的大小,以适应场地大小。调节合适后,将拉绳23下端绑扎到下连接环22上即可。

当水箱2内聚集沉淀较多的粉尘后,打开阀门25,将沉淀从排渣管24排出。再向水箱2内注入清水。

本实用新型中法兰盘12起到增加与聚风罩6的下锥板13、上锥板14、前毡布15和后毡布16连接面积的作用,从而增加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