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弃井保护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6727发布日期:2018-06-05 22:45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弃井保护帽。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上钻探作业中,特别是浅水作业区块,使用自升式钻井平台从事钻探作业时,为了节约钻探成本,把勘探井中显示值得生产的井直接转入开发井,就会使用一种专门的泥线悬挂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井口系统,一部分是送入工具系统,井口系统按照井身结构有多种尺寸的井口头和套管挂组成,每一种尺寸的井口头和套管挂都有对应的送入工具相配套。这一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钻探完一口井,经测试需要转入开发井的情况下,从这一系统的送入工具处拆卸,把井口保留而不损坏井身结构,最后在拆卸送入工具后的井口上面安装弃井保护帽,把井保护起来,当需要开发的时候,利用回接工具与井口连接即可直接转入生产。

一般使用泥线悬挂系统的海域水深都较浅,在20米到100米左右,平台使用水下机器人(ROV)进行协助。但大多数作业公司都为了节约成本不去租用水下机器人(ROV)这样很多作业都需要盲对,给作业带来不少麻烦,特别是在临时弃井保留井口时,给井口加注防腐液和安装弃井保护帽的作业,经常出现在下放弃井保护帽的过程中,由于无法观察具体位置,结果把弃井保护帽插在井口外,使得送入工具与弃井保护帽在松弛状况下连接脱开,导致弃井保护帽掉入海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钻井时时有发生。

如果使用水下机器人(ROV)的话,每天要按照租赁水下机器人(ROV)的日费支付日租金,正常作业仅仅需要几个小时,但是动员机器人ROV到平台,然后进行安装,作业结束后拆卸机器人(ROV)并复员回基地,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十五天左右,支付的费用包括这十五天的日租金以及运输机器人(ROV)从基地到平台然后返回基地的费用,对作业公司来说这是一笔高昂的费用开支。

如果不租用机器人(ROV),按照正常的作业就会出现弃井保护帽底部插入到井口的边沿或者外侧,导致弃井保护帽与送入工具脱落,弃井保护帽掉入海底,有的甚至会卡在井口,即使使用备用的弃井保护帽也无法再次下入,有的导致井口损坏无法再次利用这口井,对作业公司来说这损失更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弃井保护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弃井保护帽,用于通过具有防转剪切销、第一J型槽的送入工具送入井口,以保护所述井口,所述弃井保护帽包括:

过渡套管;

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过渡套管的第一端;和

导向圆椎体,设置于所述过渡套管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主本体和位于所述主本体内的送入本体;在所述送入本体侧部设置有驱动销和椭圆形槽,当所述送入本体位于所述送入工具内部时,所述驱动销与所述第一J型槽连接,所述椭圆形槽与所述防转剪切销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弃井保护帽,通过在过渡套管上设置连接部,该连接部由主本体和送入本体组成,并在送入本体上设置驱动销和椭圆形槽,驱动销和椭圆形槽分别与送入工具上的第一J型槽、防转剪切销连接,以使弃井保护帽底部插入到井口内,避免弃井保护帽掉入海底,安装弃井保护帽方便快捷,还可以节省安装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弃井保护帽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的弃井保护帽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圆椎体内壁的灌注短管,用于将防腐液充入所述弃井保护帽与所述井口之间。

在上述的弃井保护帽中,优选地,所述灌注短管与所述导向圆椎体高度相同。

在上述的弃井保护帽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渡套管中部的多个扶正挡块。

在上述的弃井保护帽中,优选地,多个所述扶正挡块对称设置。

在上述的弃井保护帽中,优选地,所述扶正挡块为梯形。

在上述的弃井保护帽中,进一步地,在所述主本体的周向设置有防转卡块,用于与所述井口上的第二J型槽连接。

在上述的弃井保护帽中,进一步地,所述送入本体为圆柱形,所述送入本体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送入工具内部的凹槽相适配。

在上述的弃井保护帽中,进一步地,所述主本体的外径与所述井口的内径相同,所述过渡套管外径小于井身的内径。

在上述的弃井保护帽中,优选地,所述送入工具的内侧安装有密封圈,所述送入工具设有与钻井工具相连接的丝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弃井保护帽安装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弃井保护帽,该弃井保护帽1包括,过渡套管3、在过渡套管的第一端19上构造连接部18,过渡套管第二端20上加工有导向圆椎体5,其中,连接部18包括主本体7和位于主本体7内的送入本体2,在该送入本体2侧部设置有驱动销14和椭圆形槽13,驱动销14和椭圆形槽13分别与送入工具9上的第一J型槽12、防转剪切销11连接,以使弃井保护帽1底部插入到井口8内,避免弃井保护帽1掉入海底,安装弃井保护帽1方便快捷,还可以节省安装成本。

利用弃井保护帽1的长度与井口8高出泥线的高度这个差值,容易判断弃井保护帽1是否进入井口8。

利用弃井保护帽1底部的导向圆椎体5使得弃井保护帽1容易导入井口8过渡套管3外的扶正挡块4可以使得弃井保护帽1坐入井口8时容易居中扶正,便于主本体7的顺利安装,送入本体2采用凹陷在主本体7内,减少外来杂物挂伤井口。送入工具9与弃井保护帽1之间的防转剪切销14,只有在扭矩达到规定值以上才可能剪断剪切销11,可以保证送入工具9与弃井保护帽1不会意外脱开;在主本体7的内侧还可以安装阴极保护,进一步保护井口8;通过弃井保护帽1还可以有专门的防腐液注入口,加注防腐液保护井口8不受腐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向圆椎体5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过渡套管3连接,连接更加牢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弃井保护帽1还包括设置在导向圆椎体5内壁的灌注短管6,用于将防腐液充入弃井保护帽1与井口8之间。进一步地,灌注短管6与导向圆椎体5高度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弃井保护帽1还包括设置在过渡套管3中部的多个扶正挡块4,多个扶正挡块4对称设置。可以使得弃井保护帽1坐入井口8时容易居中扶正,便于主本体7的顺利安装,进一步地,扶正挡块4为梯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主本体7的周向设置有防转卡块15,用于与井口8上的第二J型槽16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椭圆形槽13和驱动销14同轴设置,便于与第一J型槽12、防转剪切销11连接,这样可使送入工具9与连接部18,从而使送入工具9更好的将弃井保护帽1送入井身21内。进一步地,防转剪切销11为可以采用螺纹剪切销或者弹簧剪切销,使送入工具9与弃井保护帽1更好的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送入本体2为圆柱形,送入本体2与送入工具9内部的凹槽相适配,该送入本体2上部直径小于送入本体2下部直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主本体7的外径与井口8的内径相同,可以避免弃井保护帽1移位,过渡套管3外径小于井身21的内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送入工具9的内侧安装有密封圈17,可有效的提高密封效果,送入工具9设有安装钻井工具的凹槽,在该凹槽内壁加工有丝扣10便于与钻井工具相连接。

具体使用时:

送入工具9的上部的丝扣10与钻井工具相连接,在使用前送入工具9要与钻具连接,送入工具9与弃井保护帽1通过第一J型槽12和驱动销14连接,在送入工具9上还安装有一个剪切销11,当送入工具9与弃井保护帽1安装到位后,再安装剪切销11进弃井保护帽1送入送入本体2顶部的椭圆形槽13内。

弃井保护帽1设计有送入本体2和中间的过渡套管3以及导向圆锥体5和灌注短管6,以及与井口8配合的主本体7组成。在主本体7上安装有防转卡块15将与井口头内侧第二J型槽16实施配合,在过渡套管3的中部还安装有扶正挡块4。

一般泥线井口头顶部高出海底泥线1.5米左右,弃井保护帽1总长在6米左右。在整个送入过程中,我们把送入工具9与弃井保护帽1连接好后在下放到接近海底,可以根据弃井保护帽1的下入深度判断弃井保护帽1是否进入井口8,如果在弃井保护帽1到位之前遇阻,则说明弃井保护帽1没有进入井口8,但由于我们在送入工具9安装了防转剪切销11,送入工具9与弃井保护帽1也无法有相对转动,送入工具9和弃井保护帽1不会意外脱开,这样可以重新提起送入工具9和弃井保护帽1,调整位置多次试送入,直到弃井保护帽1送入的深度可判断弃井保护帽1进入了井口8内。因为弃井保护帽1底部有导向圆锥体5,使得弃井保护帽1更容易导入井口8内,过渡套管3外围的扶正挡块4可以使得整个弃井保护帽1在井口8内居中,主本体7就可以很容易的与井口8配合。

当根据测量送入的位置以及悬重的判断弃井保护帽1完全到位后,我们可以旋转钻具驱动送入工具9和弃井保护帽1旋转,直到防转卡块15与井口8的第二J型槽16完全配合,这时弃井保护帽1就无法旋转,跟送入工具9产生扭矩,这个扭矩达到防转剪切销11的剪切扭矩就会剪断剪切销11从而使第一J型槽12与弃井保护帽1的驱动销14脱开,在提起送入工具之前还可以通过钻具和送入工具9注入防腐液,在送入工具9的内侧有密封圈17与弃井保护帽1的送入送入本体2顶端实现密封,然后通过弃井保护帽1内的灌注短管6把防腐液充入弃井保护帽1与井口8之间,从而保护井口不受腐蚀。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