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尺寸脉冲器的新型流量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4188发布日期:2019-01-22 23:0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小尺寸脉冲器的新型流量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量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尺寸脉冲器的新型流量开关。。



背景技术:

沿着预先设计的井眼轨迹钻达目的层的钻井方法称为定向钻井。无线随钻测井系统简称MWD(MeasureWhileDrilling),是石油钻采定向钻井作业的精密基础工具,井下方位探测的精度、可靠性是随钻测井的技术保证。MWD仪器串一般由泥浆脉冲发生器、电池组件、探管三部分组成。MWD仪器串一般可以整体安装在无磁钻具内部,也可以整体从无磁钻具内抽出。石油钻井随着钻井深度的加深,其井眼越来越小,井下钻具尺寸包括内径(泥浆通道)也越来越小。通常的钻井井眼尺寸有17.5英寸、13.125英寸、8.5英寸、6英寸几种,无磁钻具外径一般有8.5英寸、6.75英寸、4.75英寸。本文涉及的超小井眼是指4.125~4.5英寸的超小井眼,这时候的无磁钻具外径只有3.125~3.5英寸。通常情况下,泥浆脉冲器发生器是坐放到无磁钻具里面,可以在现场方便地安装和拆除,但在这种超小井眼施工时,由于空间局限,泥浆脉冲发生器的阀头部分和无磁悬挂钻具是做成一体的,这就造成了泥浆脉冲发生器无法在现场方便地安装和拆除。从而导致无法在现场进行脉冲发生器流量开关的敲击测试(流量开关这个时候是在无磁悬挂钻具内部,无法接触进行敲击),也无法下载脉冲发生器的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小尺寸脉冲器的新型流量开关,以解决现有的流量开关无法在现场进行地面敲击测试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小尺寸脉冲发生器的新型流量开关,包括控制电路板、压力传感器、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控制电路板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下连接器连接,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连接。

进一步,控制电路板的型号为FLOWSTATPCBPN60617-010-HT,压力传感器的型号为PIEZOPN60505,上连接器的型号为UPCON22PN81109,下连接器的型号为DOWNCONPN81108。

进一步,控制电路板的1管脚与所述下连接器的21管脚连接,控制电路板的2管脚与所述下连接器的9管脚连接,控制电路板的3管脚与下连接器的22管脚连接,控制电路板的4管脚与下连接器的10管脚连接,控制电路板的5管脚与下连接器的2管脚连接,控制电路板的6管脚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电路板的7管脚与压力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上连接器的1管脚、2管脚、3管脚、4管脚、5管脚、6管脚、7管脚、8管脚、21管脚和22管脚与下连接器的1管脚、2管脚、3管脚、4管脚、5管脚、6管脚、7管脚、8管脚、21管脚和22管脚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两端的航空接头为上端公接头和下端母接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小尺寸脉冲发生器无法在现场做功能测试的问题。

2.解决了小尺寸脉冲发生器无法在现场更换流量开关的问题。

3.解决了小尺寸脉冲发生器无法在现场下载数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线路连接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附图标记:1、控制电路板;2、压力传感器;3、上连接器;4、下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提供了一种用于小尺寸脉冲器的新型流量开关,包括型号为FLOWSTATPCBPN60617-010-HT的控制电路板1、型号为PIEZOPN60505的压力传感器2、型号为UPCON22PN81109的上连接器3和型号为DOWNCON22PN81108的下连接器4,控制电路板1的1管脚与下连接器4的21管脚连接,控制电路板1的2管脚与下连接器4的9管脚连接,控制电路板1的3管脚与下连接器4的22管脚连接,控制电路板1的4管脚与下连接器4的10管脚连接,控制电路板1的5管脚与下连接器4的2管脚连接,控制电路板1的6管脚与压力传感器2连接,控制电路板1的7管脚与压力传感器2连接;上连接器3的1管脚、2管脚、3管脚、4管脚、5管脚、6管脚、7管脚、8管脚、21管脚和22管脚与下连接器4的1管脚、2管脚、3管脚、4管脚、5管脚、6管脚、7管脚、8管脚、21管脚和22管脚一一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两端的航空接头为上端公接头和下端母接头。

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内部线路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泥浆脉冲发生器中后,相比于传统的泥浆脉冲发生器,流量开关设置的位置与脉冲扶正器的位置对调,进而使得流量开关拆除安装方便,也可以在现场进行脉冲发生器流量开关的敲击测试,最后还可以对流量开关内的数据进行下载。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