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夹层超长引水竖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8929发布日期:2018-07-27 20:5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竖井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岩夹层超长引水竖井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进入容易突水区域时,往往需要进行引水,而引水竖井的施工不仅关系到引水量和自身的结构安全稳定性,同时还对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的安全作业有很大的影响。现有的竖井结构往往很难兼顾结构的稳定性和引水效率,导致使用过程中效果较为不明显,往往需要在隧道掘进过程中,配套各种超导支护工艺进行围岩防水,施工效率低,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能够有效的保障引水效率和结构稳定性的软岩夹层超长引水竖井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软岩夹层超长引水竖井结构,包括井体和依次设置在井体内的卵石层、引水圈梁和中撑组件;所述引水圈梁包括依次叠放设置的圈梁本体,所述圈梁本体的截面呈L型,且在所述圈梁本体上设置有引水孔;所述中撑组件包括竖向撑设在所述圈梁本体上的筋板、设置在筋板上的顶撑板、枢接设置在顶撑板上的摆臂、枢接设置在摆臂端部的调节套管和设置在调节套管内的调节螺杆,所述顶撑板上设置有两组呈八字型布设的摆臂,所述调节螺杆的两端设置有固紧螺母。

所述井体内呈圆周布设有4~8道筋板,所述顶撑板撑设在筋板上,且在单个所述调节套管上枢接设置有4~8个摆臂。

所述井体顶部设置有呈台阶状的沉槽,所述沉槽内匹配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块或设置有钢结构加固架。

所述引水圈梁外侧呈凸凹结构。

所述井体中部设置有至少一道加固圈梁,所述加固圈梁外壁延伸至软岩层内,加固圈梁的内壁与引水圈梁平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其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引水作业,同时能够有效的释放软岩地质应力,从而保障了竖井在作业使用阶段的稳定性,本申请的结构部件采用磨块化设计,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并且部分部件能够周转回收使用,使得成本较低,本申请保障了自身的稳定性,同时对隧道的开挖掘进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大大促进了隧道施工的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00为井体、101为沉槽、102为钢结构加固架、200为卵石层、300为引水圈梁、301为圈梁本体、302为引水孔、400为中撑组件、401为筋板、402为顶撑板、403为摆臂、404为调节套管、405为调节螺杆、406为固紧螺母、500为加固圈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岩夹层超长引水竖井结构,包括井体100和依次设置在井体10内的卵石层200、引水圈梁300和中撑组件400;引水圈梁300包括依次叠放设置的圈梁本体301,所述圈梁本体301的截面呈L型,且在所述圈梁本体上设置有引水孔302;所述中撑组件400包括竖向撑设在所述圈梁本体上的筋板401、设置在筋板上的顶撑板402、枢接设置在顶撑板上的摆臂403、枢接设置在摆臂端部的调节套管404和设置在调节套管内的调节螺杆405,所述顶撑板上设置有两组呈八字型布设的摆臂403,所述调节螺杆的两端设置有固紧螺母406。

井体100内呈圆周布设有4~8道筋板401,所述顶撑板402撑设在筋板401上,且在单个所述调节套管上枢接设置有4~8个摆臂403,本实施例中选用6道筋板,单个调节套管上设置6个摆臂。

井体顶部设置有呈台阶状的沉槽101,所述沉槽内匹配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块或设置有钢结构加固架102。

所述引水圈梁外侧呈凸凹结构。

所述井体中部设置有至少一道加固圈梁500,所述加固圈梁500外壁延伸至软岩层内,加固圈梁500的内壁与引水圈梁平齐。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其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引水作业,同时能够有效的释放软岩地质应力,从而保障了竖井在作业使用阶段的稳定性,本申请的结构部件采用磨块化设计,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并且部分部件能够周转回收使用,使得成本较低,本申请保障了自身的稳定性,同时对隧道的开挖掘进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大大促进了隧道施工的施工进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