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稠油热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8623发布日期:2018-09-11 20:2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稠油生产降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稠油热采装置。



背景技术:

稠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的原油。在稠油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原油的粘度大,开采比较困难,但是,还是有一些有效的稠油开采方法,比如添加降粘剂开采法、微生物驱油开采法、加热开采等等。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420472563.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稠油热采装置,由外保护罩(1)、上端盖(2a)、下端盖(2b)、乏燃料棒(4)、格栅和中心支撑柱(6)组成,其特征是:外保护罩(1)为上、下开口的管状体,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端盖(2a)、下端盖(2b)螺纹连接,上端盖(2a)与下端盖(2b)之间安装有中心支撑柱(6),在中心支撑柱(6)上焊接有格栅,格栅上开有格栅孔,格栅孔内插接有乏燃料棒(4)。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稠油热采装置,该设备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开采原油的粘度,但是,该设备在原油开采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不能充分有效的将稠油降粘,给抽油泵造成很大压力。

2、不具备搅拌功能,导致稠油油质不均,不利于抽油泵的抽吸。

基于如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稠油热采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稠油热采装置,所述稠油热采装置能够通过加热使稠油降粘,利于抽油泵的抽吸。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稠油热采装置,包括泵筒、第一接箍、第二接箍、拉杆、第一稠油进入装置、第二稠油进入装置、稠油加热装置和供电及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接箍能够拆卸的密封配合于所述泵筒的顶端,所述第二接箍能够拆卸的密封配合于所述泵筒的底端,所述拉杆的顶端连接于抽油杆,所述拉杆的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稠油进入装置,所述第一稠油进入装置的外壁能够上下移动的密封配合于所述泵筒内壁的上部,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泵筒内壁的下部,所述稠油加热装置内嵌在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上并能够对进入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的稠油进行加热,所述供电及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稠油加热装置并能够控制所述稠油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稠油加热装置为环形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稠油热采装置还包括稠油搅拌装置,所述稠油搅拌装置能够拆卸的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上并能够对进入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的稠油进行搅拌,所述供电及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稠油搅拌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稠油进入装置包括柱塞本体、第一游动阀、第二游动阀、第二游动阀挡板,所述第一游动阀固定设置在所述柱塞本体内的上部、所述第二游动阀固定设置在所述柱塞本体的下部,所述第二游动阀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柱塞本体内的中部,其中,所述柱塞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稠油出口,所述第二游动阀挡板上开设有若干能够使稠油通过的过油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包括进油阀和固定腔管,所述固定腔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泵筒内壁的下部,其中,所述固定腔管密封配合于所述泵筒内壁,所述进油阀密封配合于所述固定腔管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稠油热采装置还包括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所述第一温控器设置在所述稠油加热装置上,所述第二温控器设置在所述稠油搅拌装置上,所述第一温控器和所述第二温控器均连接于所述供电及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稠油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固定杆、电机和螺旋搅拌杆,所述电机固定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的底部和所述电机之间,所述螺旋搅拌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稠油热采装置,通过配合设置泵筒、第一接箍、第二接箍、拉杆、第一稠油进入装置、第二稠油进入装置、稠油加热装置和供电及控制装置,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稠油热采装置通过加热使稠油降粘,利于抽油泵的抽吸;通过设置稠油搅拌装置,更进一步的使稠油油质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稠油热采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泵筒、2-第一接箍、3-第二接箍、4-拉杆、5-第一稠油进入装置、51-柱塞本体、511-第一稠油出口、52-第一游动阀、53-第二游动阀、54-第二游动阀挡板、6-第二稠油进入装置、61-进油阀、62-固定腔管、7-稠油加热装置、8-稠油搅拌装置、81-电机固定杆、82-电机、83-螺旋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稠油热采装置,包括泵筒1、第一接箍2、第二接箍3、拉杆4、第一稠油进入装置5、第二稠油进入装置6、稠油加热装置7和供电及控制装置(图中未示),所述第一接箍2能够拆卸的密封配合于所述泵筒1的顶端,所述第二接箍2能够拆卸的密封配合于所述泵筒1的底端,所述拉杆4的顶端连接于抽油杆,所述拉杆4的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稠油进入装置5,所述第一稠油进入装置5的外壁能够上下移动的密封配合于所述泵筒1内壁的上部,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6固定设置在所述泵筒1内壁的下部,所述稠油加热装置7内嵌在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6上并能够对进入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6的稠油进行加热,所述供电及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稠油加热装置7并能够控制所述稠油加热装置7的加热温度。

所述稠油加热装置7为环形加热器。

所述稠油热采装置还包括稠油搅拌装置8,所述稠油搅拌装置8能够拆卸的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6上并能够对进入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6的稠油进行搅拌,所述供电及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稠油搅拌装置8。

所述第一稠油进入装置5包括柱塞本体51、第一游动阀52、第二游动阀53、第二游动阀挡板54,所述第一游动阀52固定设置在所述柱塞本体51内的上部、所述第二游动阀53固定设置在所述柱塞本体51的下部,所述第二游动阀挡板54固定设置在所述柱塞本体51内的中部,其中,所述柱塞本体5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稠油出口511,所述第二游动阀挡板54上开设有若干能够使稠油通过的过油孔(图中未示)。

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6包括进油阀61和固定腔管62,所述固定腔管62固定设置在所述泵筒1内壁的下部,其中,所述固定腔管62密封配合于所述泵筒1内壁,所述进油阀61密封配合于所述固定腔管62的顶端。

所述稠油热采装置还包括第一温控器(图中未示)和第二温控器(图中未示),所述第一温控器设置在所述稠油加热装置7上,所述第二温控器设置在所述稠油搅拌装置8上,所述第一温控器和所述第二温控器均连接于所述供电及控制装置。

所述稠油搅拌装置8包括电机固定杆81、电机82和螺旋搅拌杆83,所述电机固定杆8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稠油进入装置6的底部和所述电机82之间,所述螺旋搅拌杆83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82的转动轴上。

所述供电及控制装置包括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模块通过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温控器、所述第二温控器、所述稠油加热装置7和所述电机82,其中,所述供电模块可以采用蓄电池,所述控制模块可以采用PLC。

其中,所述第二温控器用于防止电机82因过热被烧坏。

其中,所述进油阀61的顶端开设有第二稠油出口。

其中,环形加热器内嵌在所述固定腔管62的内腔壁上,所述固定腔管62和所述进油阀61形成的腔体作为稠油加热搅拌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