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水平连通井组后退式水溶采矿/造腔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3237发布日期:2018-07-07 20:2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盐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井水平连通井组水溶采矿/造腔法。



背景技术: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势在必行,而建造地下盐穴储备库是能源战略储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盐岩地下储库具有储存量大、调峰速度快、安全经济等优点,如今已是国际公认的天然气及石油等战略能源最佳的地下储存场所,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现有造腔技术中,较之单井造腔,双井水平连通井组水溶造腔具有造腔周期短、溶腔体积大等诸多优点,目前已在我国快速发展,但双井水平连通井组水溶造腔中的两井间距大,现场工作和模型实验表明造腔过程中存在“注哪溶哪”、“中间难溶”等不利现象,即使倒井也难以理想地的解决“中间不溶”等不利状况,对盐矿资源利用、溶腔体积大小、腔体形状规范、储库安全稳定等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井水平连通井组后退式水溶采矿/造腔法,以解决双井水平连通井组水溶采矿/造腔中存在的“中间不溶”的问题,同时解决水平井组采卤回采率低等问题。

本发明双井水平连通井组后退式水溶采矿/造腔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分别钻一直井与一斜井到目标地层,再钻一水平井眼连通所述直井与斜井;并在直井内下入第一中心管,在斜井和水平井内下入第二中心管,第一中心管的进水口和第二中心管的出水口间的距离为0.25d~0.5d,其中d为从第二中心管出水口排出的淡水能溶解区域的最大水平直径;

2)分段采矿/造腔

a、采矿/造腔开始,淡水由第二中心管的出水口流出,溶解第二中心管出口上方覆盐,一段时间后第一段腔体完成;

b、后退第二中心管的出水口位置,在距离上一次造腔时第二中心管出水口位置0.7d~0.9d的地方形成新的出水口,再次开始造腔过程;

c、重复步骤b,完成整个造腔过程。

进一步,所述双井水平井水溶造腔后退式造腔法,还包括步骤d:造腔完成后,对腔体形态体积等参数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双井水平连通井组水溶造腔后退式采矿/造腔法,在直径和斜井的水平连通段通过分段后退完成采矿/造腔过程,在每一段采矿/造腔过程中,淡水从第二中心管的出水口流出,出水口上方影响区域内覆盐层都能充分溶解,从而造出的腔体体积大,无不溶区域存在,避免了双井水平井水溶造腔中存在的“中间不溶”的问题,整个造腔过程完成后腔体基本呈规则扁椭球体。本发明后退式造腔方法利用盐岩水溶“注哪溶哪”特性,水平分段完成采矿/造腔,有效提高了盐矿的回采率,拓展了溶腔体积,规范了溶腔形状,增加了储库的可储空间,能更多更安全地储备各类介质(油气、废弃物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双井水平井造腔后退式造腔法过程中初始段腔体造腔示意图;

图2为双井水平井造腔后退式造腔法过程中中间段腔体造腔示意图;

图3为双井水平井造腔后退式造腔法过程中最终腔体造腔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中心管,2-第一技术套管,3-油,4-第二中心管,5-第二技术套管,6-第一段腔体,7-上覆岩层,8-夹层,9-盐岩,10-中间段腔体,11-最终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双井水平连通井组后退式水溶采矿或造腔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分别钻一直井与一斜井到目标地层,再钻一水平井眼连通所述直井与斜井;并在直井内下入第一中心管,在斜井和水平井内下入第二中心管,第一中心管的进水口和第二中心管的出水口间的距离为0.25d~0.5d,其中d为从第二中心管出水口排出的淡水能溶解区域的最大水平直径。由于淡水中心管出水口水平流出后,并不是能无限溶解周围盐岩,而是存在着一个影响区域,产生“注哪溶哪”的现象,该影响区域最大水平直径设为d,以单井采矿/造腔经验来看,d的范围在50-80m之间。当盐层较厚时,d可取较大的值;相反,盐层较薄时,考虑到顶板保护与后期用腔应取较小的值(具体不应超过盐层厚度,且顶板余留数米的护顶盐)。

2)分段采矿或造腔

a、采矿或造腔开始,淡水由第二中心管的出口流出,溶解第二中心管出口上方覆盐,一段时间后第一段腔体完成。

b、后退第二中心管的出水口位置,在距离上一次造腔时第二中心管出水口位置0.7d~0.9d的地方形成新的出水口,再次开始造腔过程。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切割第二中心管出水端、拖拉移动第二中心管、在第二中心管上预设多个出水阀门等方式,来后退第二中心管的出水口。当然本实施例中只是列举了常用方法中的几种,未列举的方法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重复步骤b,完成整个采矿或造腔过程。

本实施例中双井水平连通井组后退式水溶采矿/造腔法,还包括步骤d:采矿或造腔完成后,对腔体进行测量,如采用声呐测试、v8电法仪测试等检测手段,检测腔体体积与形状等几何尺寸,以确定最终腔体是否能满足能源储备库的要求。

本实施例双井水平连通井组后退式水溶采矿/造腔法,在双井水平连通段通过分段后退完成采矿/造腔过程,在每一段采矿/造腔过程中,淡水从第二中心管内流出,其上方影响区域内覆盐层都能充分溶解,从而造出的腔体体积大,无不溶区域存在,避免了双井水平井水溶造腔中存在的“中间不溶”的问题,整个造腔过程完成后腔体基本呈规则扁椭球体。本实施例后退式造腔方法利用盐岩水溶“注哪溶哪”特性,水平分段完成采矿/造腔,有效提高了盐矿的回采率,拓展了溶腔体积,规范了溶腔形状,提高了储库的安全性能,能更多更安全地储备能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井水平连通井组后退式水溶采矿/造腔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分别钻一直井与一斜井到目标地层,再钻一水平井眼连通所述直井与斜井;并在直井内下入第一中心管,在斜井和水平井内下入第二中心管;2)分段水溶采矿/造腔。在每一段采矿/造腔过程中,淡水从第二中心管内流出,其上方影响区域内覆盐层都能充分溶解,从而造出的腔体体积大,无不溶区域存在,避免了双井水平井水溶采矿/造腔中存在的“中间不溶”的问题,整个采矿/造腔过程完成后腔体基本呈规则扁椭球体。本发明后退式造腔方法利用盐岩水溶“注哪溶哪”特性,水平分段完成造腔,有效提高了盐岩的开采率,拓展了溶腔体积,规范了溶腔形状,增加了腔体后期利用的空间及储存的安全性能,能更多更安全地储备各类介质(油、气、废弃物等)。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张治鑫;陈结;姜德义;任松;范金洋;康燕飞;吴斐;王安明;唐海军;徐卫华;戴鑫;苏如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1.10
技术公布日:2018.07.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