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系统及降水系统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93195发布日期:2018-08-29 01:10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矿山排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水系统及降水系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露天矿的疏干井都是每井一泵,每井都包含供电线路及供水管路,投资成本及日常的养护成本高,每口井都涉及到机电运行管理,日常巡查费时、费力,降水井在运行中不能进行相关参数的测试,各井运行状态只能通过上水量大小来进行初步判别,降水井的出水能力也带来后期选泵的问题,往往每个露天矿降水井的水泵数量都非常庞大,并且日常中必须得对每口井进行观察,以避免降水井出现问题而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水系统及降水系统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露天矿降水系统中疏干井的每口降水井都需要用排水泵排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降水系统,包括多个降水井,降水系统还包括:排水井,排水井与多个降水井连通,以使各个降水井内的液体汇集到排水井内并经排水井排出。

进一步地,降水井由矿区的表面延伸至矿区的最下层含水层的下方,排水井与各个降水井的底端连通。

进一步地,多个降水井平行设置,排水井具有水平井段,多个降水井的底端均与水平井段连通。

进一步地,排水井具有排水口,以使排水井内的液体通过排水口排出。

进一步地,降水系统还包括集水池,排水口与集水池连通,以使排水井内的液体通过排水口汇集到集水池内。

进一步地,排水井的排水口处设有排水泵,以使排水井内的水通过排水泵排出。

进一步地,排水井内设有滤水管,滤水管沿排水井的延伸方向布置。

进一步地,滤水管上设有多个滤水孔,多个滤水孔相间隔地设置在滤水管的管壁上。

进一步地,降水系统还包括:排水井泵房,排水井泵房与滤水管连通,以将排水井泵房内的液体灌入滤水管内以清理排水井内的杂质。

进一步地,降水系统还包括:沉渣腔,沉渣腔设置于排水井的下方并与降水井和排水井均连通,以使降水井内的杂质落入沉渣腔内。

进一步地,沉渣腔包括多个沉渣井段,多个沉渣井段与多个降水井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沉渣井段与相应的降水井的底端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降水井内设有水位检测装置,以检测降水井内的水位。

进一步地,排水井为多个,多个排水井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降水系统施工方法,适用于上述的降水系统,降水系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加工多个降水井;在加工排水井,并使排水井与多个降水井连通,以使降水井内的液体汇集到排水井内并经排水井排出。

进一步地,在加工排水井之前,降水系统施工方法还包括:加工多个沉渣井段,并使多个沉渣井段与多个降水井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沉渣井段与相应的降水井的底端相对,以使各个降水井内的杂质落入相应的沉渣井段内。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降水井使露天矿的地面水通过降水井排入到地下,再设置一个排水井将多个降水井连通,从而使流入各个降水井内的水通过排水井排出到指定的地方,整个系统无需设置排水泵进行排水,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露天矿降水系统中疏干井的每口降水井都需要用排水泵排水的问题,节约了成本,同时排水井将多个降水井连通,也避免了某一处降水井因不能及时排水而溢出到矿区表面的情况。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降水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降水系统的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降水井;11、沉渣井段;20、排水井;21、排水口;22、排水井泵房;23、集水池;30、滤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水系统,请参考图1和图2,包括多个降水井10,降水系统还包括:排水井20,排水井20与多个降水井10连通,以使各个降水井10内的液体汇集到排水井20内并经排水井20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降水井10使露天矿的地面水通过降水井排入到地下,在设置一个排水井20将多个降水井10连通,从而使流入各个降水井10内的水通过排水井20排出到指定的地方,整个系统无需设置排水泵进行排水,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露天矿降水系统中疏干井的每口降水井都需要用排水泵排水的问题,节约了成本,同时排水井20将多个降水井10连通,避免了某一处降水井10因不能及时排水而溢出到矿区表面的情况。

优选地,降水井10由矿区的表面延伸至矿区的最下层含水层的下方,排水井20与各个降水井10的底端连通。

具体的是将降水井10竖直方向的深度从矿区的表面延伸到矿区地质的最下层含水层为宜,这样能更好的将矿区各含水层内的水排出,避免矿区出现塌陷等灾害;此处的最下层含水层进一步的解释为:在矿区的地质层中,其竖直延伸的方向上一般会包含多个含水层,为了将各个含水层的水都排出,从而将降水井的开挖深度尽量的延伸至矿区最下层的含水层下方;排水井20与各个降水井10的底端连通,能及时的将各含水层汇集到降水井10内的水通过排水井20排出。

多个降水井10平行设置,排水井20具有水平井段,多个降水井10的底端均与水平井段连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平行的设置多个降水井10,从而使矿区内的水能更加及时的排出,排水井20设有水平井段,水平井段水平设置,或者在设置水平井段时,水平井段倾斜一定范围的角度设置,能更有效的使排水井20内的水自然的排出。

排水井20具有排水口21,以使排水井内的液体通过排水口21排出。

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水井20的一端设置排水口21,排水井内的水通过排水口21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井段即可设置为越靠近排水口21处的水平位置越低,便于水平井段内的水从排水口处自然流出。

降水系统还包括集水池23,排水口与集水池连通,以使排水井20内的液体通过排水口21汇集到集水池内。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排水井20的排水口21处设置集水池23,集水池23将排水口排出的水存储,在需要时可直接使用集水池23中储存的水,节约水资源。

优选地,排水井20的排水口21处设有排水泵,以使排水井20内的水通过排水泵排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排水口21处设置排水泵,能更加快速的将降水系统内的水排出,设置排水泵还可将降水系统内的水排出到指定的位置进一步地进行利用。

排水井20内设有滤水管30,滤水管30沿排水井20的延伸方向布置。

本实施例中,在排水井20内设置了滤水管30,滤水管30沿排水井20的延伸方向布置,从而有效避免了降水系统因降水井10或排水井20内掉落的杂质堵塞排水井20的问题,保证了在排水井20因为堵塞或坍塌无法继续排水时,能通过滤水管将降水系统内的水排出的情况。

滤水管30上设有多个滤水孔,多个滤水孔相间隔地设置在滤水管30的管壁上。

本实施例中,在滤水管30上设有多个滤水孔,多个滤水孔相间隔的设置在滤水管30管壁上,降水系统内的水通过滤水孔流入滤水管30内,经滤水管30排出。

降水系统还包括:排水井泵房22,排水井泵房22与滤水管30连通,以将排水井泵房22内的液体灌入滤水管30内以清理排水井20内的杂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降水系统中设置了排水井泵房22,排水井泵房22内设有水泵,水泵一端与滤水管30连接,另一端可连接清水池,当排水井20内出现杂质导致堵塞时,开启水泵,水泵抽取清水池内的水,从滤水管30倒灌入排水井20内,此处倒灌入排水井20内的水具有一定的压力,从而将排水井20内堵塞的部分疏通。

降水系统还包括:沉渣腔,沉渣腔设置于排水井20的下方并与降水井10和排水井20均连通,以使降水井10内的杂质落入沉渣腔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降水系统还设有沉渣腔,沉渣腔设置在排水井20的下方,且与降水井10和排水井20都连通,使得当降水井10内有杂质掉落时不会掉落在排水井20内,而是直接掉落在沉渣腔内,防止杂质堵塞排水井20。

沉渣腔包括多个沉渣井段11,多个沉渣井段11与多个降水井10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沉渣井段11与相应的降水井10的底端相对设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沉渣腔包括多个沉渣井段11,沉渣井段11与降水井10对应设置,这里考虑到杂质一般从降水井10掉入到降水系统内,所以将沉渣井段11设置在降水井10的底端。

降水井10内设有水位检测装置,以检测降水井10内的水位。

本实施例中,在降水井10内设置水位监测装置,监测降水井内的水位,从而更加方便的知道降水系统中哪一部分堵塞,实时监测降水系统的状态,便于维护。

排水井20为多个,多个排水井20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

本实施例的降水系统中通过设置多个排水井20,多个排水井20沿竖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布置,从而使得降水井10内的水能够及时排出,同时也防止部分的排水井20堵塞而影响降水系统排水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降水系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加工多个降水井10;在加工排水井20,并使排水井20与多个降水井10连通,以使降水井10内的液体汇集到排水井20内并经排水井20排出。

在加工排水井20之前,降水系统施工方法还包括:加工多个沉渣井段11,并使多个沉渣井段11与多个降水井10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沉渣井段11与相应的降水井10的底端相对,以使各个降水井10内的杂质落入相应的沉渣井段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对降水井10的施工,首先选取降水井10的位置,进而完成降水井10的施工,之后进行排水井20的施工,排水井将多个降水井下部连通在一起,在排水井施工时,一般选取在最下层含水层的下方位置进行施工;继续对沉渣井段11施工,对应于每个降水井10的下方设置沉渣井段11,保证降水井、排水井与沉渣井段连通。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排水井20从而将各个降水井10连通在一起,将传统上降水井由水泵抽水变成自流,每口降水井10不必再单独下入水泵,只需将各含水层打通与排水井连通即可,各水层的流体通过渗流进入降水井内汇集到排水井管道自流到集水池,并且排水井设置在最下层含水层的下方,整个上半部分也将多层含水层贯通也能保证水平井本身存在降水能力,这种方式减少了大量的器械投入成本、维护费用及人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