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质页岩内井巷的支护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8720发布日期:2018-08-31 21:26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矿山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炭质页岩内井巷的支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矿山开采施工作业中,若遇到矿体中包含大量炭质页岩时,由于炭质页岩属于沉积岩,其中包含大量的粘土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其中的节理,即裂隙,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随着节理的发育,岩体具有脆、软、容易风化等特性,当其与水作用时容易崩解而丧失稳定性。在这种矿体内开挖井巷时,若使用常规的全断面混凝土浇注方法对开挖井巷进行支护,不仅成本高昂,周期长;通常还需要使用一边掘进,一边喷注,一边使用猫网等支护加固的方法,保持围岩的稳定,这种方法不仅成本高昂,施工周期长,当掘进至后段井巷时,由于前段井巷是临时支护,围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且持续时间长,容易造成前段井巷围岩产生变形,致使引发安全事故,并影响井巷掘进效率,劳动效率低,使井巷服务年限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炭质页岩内井巷的支护施工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炭质页岩内井巷的支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单元井巷:根据施工任务要求,在炭质页岩矿体上使用放炮打眼的施工方式开挖出单元井巷;

步骤二:喷注混凝土:在步骤一所述单元井巷内壁上均匀地喷筑适当厚度的混凝土喷筑底层;

步骤三:对单元井巷进行临时支护:沿着步骤二所述混凝土喷注层和所述单元井巷的深度方向布置若干根锚杆,使用金属网将所有锚杆连接在一起;

步骤四: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三,开挖出两段单元井巷,并分别对各段单元井巷喷注混凝土和进行临时支护,再使用锚索将相邻的锚杆连接在一起;

步骤五:喷注混凝土: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在开挖第n段单元井巷之前,在第n-1段和第n-2段单元井巷内壁上的混凝土喷筑底层上喷筑适当厚度的混凝土喷筑面层,使所述使混凝土喷筑底层与混凝土喷筑面层组成混凝土喷筑层(4),并使所有单元井巷连接组成井巷单元组;

步骤六:重复步骤五若干次,使所有井巷单元组连接成为整段井巷。

所述步骤一所述使用放炮打眼的施工方式开挖出单元井巷的进尺小于1.5米。

所述步骤一所述放炮打眼的施工方式为单排炮眼的施工方式。

所述步骤二或步骤五所述混凝土喷筑底层的厚度是6mm。

所述步骤五所述混凝土喷筑面层的厚度是6mm。

所述步骤二或步骤五所述混凝土喷筑底层内含有钢纤维。

所述步骤三所述锚杆为缝管式锚杆。

所述步骤五所述锚索的直径为4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首先根据施工任务要求将整段井巷的施工分段为若干个单元井巷进行开挖施工,对每个单独的单元井巷使用临时支护方法,每开挖至少两个单元井巷时,则对已经开挖的井巷段再进行一次整体支护,支护使用锚索和混凝土喷筑相结合的方法,混凝土喷筑速度快,缩短了施工周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采用这样的施工方法,随着井巷的开挖和不断掘进,前段已经开挖的井巷由于及时进行了整体支护,保持了围岩的稳定,防止了出现冒顶等安全事故,保障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锚索与混凝土喷筑的施工方法,大大减少了临时支护所需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支护施工方法施工后得到的井巷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已开挖井巷,2-金属网,3-锚杆,4-混凝土喷筑层,5-锚索,6-井巷水沟,7-井巷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炭质页岩内井巷的支护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单元井巷:根据施工任务要求,在炭质页岩矿体上使用放炮打眼的施工方式开挖出单元井巷;进一步地,放炮打眼的施工方式为单排炮眼的施工方式,使用放炮打眼的施工方式开挖出单元井巷的进尺小于1.5米。采用该技术方案,特别针对炭质页岩井巷的开挖,由于掘进速度较缓慢,对围岩的作用力减小,使围岩保持更稳定的状态,防止了围岩变形。

步骤二:喷注混凝土:在步骤一单元井巷内壁上均匀地喷筑适当厚度的混凝土喷筑底层;进一步地,混凝土喷筑底层的厚度是6mm,并且混凝土喷筑底层内含有钢纤维。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混凝土喷筑的施工方法,支护速度加快,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而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将组成围岩的各个单元块拉成一个整体,增强了围岩的抵抗力,提高了围岩的抗变形能力,保持了围岩的稳定。

步骤三:对单元井巷进行临时支护:沿着步骤二混凝土喷注层和单元井巷的深度方向布置若干根锚杆3,使用金属网2将所有锚杆3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锚杆3为缝管式锚杆3。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使用锚杆3与金属网2的传统临时支护方式,可暂缓围岩受到破坏,保持了围岩稳定,也提高了井巷开挖效率。

步骤四: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三,开挖出两段单元井巷,并分别对各段单元井巷喷注混凝土和进行临时支护,再使用锚索5将相邻的锚杆3连接在一起;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锚索5将围岩拉住,保持了围岩稳定,避免了围岩受到破坏,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步骤五:喷注混凝土: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在开挖第n段单元井巷之前,在第n-1段和第n-2段单元井巷内壁上的混凝土喷筑底层上喷筑适当厚度的混凝土喷筑面层,使所述使混凝土喷筑底层与混凝土喷筑面层组成混凝土喷筑层4,并使所有单元井巷连接组成井巷单元组;进一步地,混凝土喷筑面层的厚度是6mm,锚索5的直径为4mm。

步骤六:重复步骤五若干次,使所有井巷单元组连接成为整段井巷。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首先根据施工任务要求将整段井巷的施工分段为若干个单元井巷进行开挖施工,对每个单独的单元井巷使用临时支护方法,每开挖至少两个单元井巷时,则对已经开挖的井巷段再进行一次整体支护,支护使用锚索5和混凝土喷筑相结合的方法,混凝土喷筑速度快,缩短了施工周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采用这样的施工方法,随着井巷的开挖和不断掘进,前段已经开挖的井巷由于及时进行了整体支护,保持了围岩的稳定,防止了出现冒顶等安全事故,保障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锚索5与混凝土喷筑的施工方法,大大减少了临时支护所需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此外,井巷地面两侧还设有井巷水沟6,避免已经开挖的井巷长期与水作用,减缓了炭质页岩矿体内节理的发育,保持了围岩的稳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炭质页岩内井巷的支护施工方法,包括根据施工任务首先开挖至少两个单元井巷段,再对每个单元井巷段喷筑混凝土,使用锚杆和金属网进行临时支护,在进行下一个单元井巷段开挖前,使用锚索和混凝土喷筑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对相邻两个单元井巷段进行整理支护,最后使所有井巷单元组连接成为整段井巷的步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混凝土喷筑速度快,缩短了施工周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随着井巷的开挖,前段已经开挖的井巷由于及时进行了整体支护,保持了围岩的稳定,防止了出现冒顶等安全事故,保障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相比现有技术,大大减少了临时支护所需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苟光强;张洪;马兴国;刘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开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2.11
技术公布日:2018.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