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气雾阻化剂喷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15154发布日期:2018-07-24 23:23阅读:20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矿井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气雾阻化剂喷洒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自燃火灾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一直是矿井防灭火的攻关重点。喷洒灌注阻化剂是针对煤炭自燃采取的防灭火措施之一。现有技术中,利用阻化剂防灭火以往常采用较单一的喷洒方法,有时导致阻化剂喷洒辐射范围不充分,无法深入等问题。

而喷洒阻化剂对控制并减少矿井火灾、瓦斯爆炸等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特别是提高矿井对内因火灾的防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故提出一种新的矿用气雾阻化剂喷洒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气雾阻化剂喷洒方法,利用设备整合,提高阻化效率,降低设备成本,达到设备高效利用的同时,将防灭火效率最大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用气雾阻化剂喷洒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管路铺设

在工作区一侧的进风巷中铺设注氮管路和输送阻化液管路,所述注氮管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倾斜设置一个支管路;

步骤二:外部配置

在所述进风巷远离工作区的一侧设置有气雾阻化硐室,在所述气雾阻化硐室中安装有气雾阻化泵、阻化液泵箱和配电设备,所述气雾阻化泵安装于所述阻化液泵箱上,且其通过配电设备供电,以带动其运转;

步骤三:雾化系统的组装

在所述输送阻化液管路位于进风巷内的一端端部连接第一高压胶管和第二高压胶管;

步骤四:雾化器安装

在所述注氮管路的一个支管路上安装第一雾化器,并将其他支管路用挡板密封,在所述工作区靠近所述回风巷的下隅角安装第二雾化器,并将所述第一高压胶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雾化器,所述第二高压胶管连通于所述第二雾化器;

步骤五:进行喷洒作业

操作人员接到喷洒作业指令时,打开注氮管路上的注氮泵和气雾阻化硐室内的气雾阻化泵,打开第一雾化器,并在所述下隅角的进风侧支护完好的地方,将第二雾化器的出口调整朝向回风巷的采空区,打开第二雾化器,以氮气为载体,输送气雾阻化剂到采空区氧化带;

步骤六:完成喷洒作业

在接到喷洒完毕的指令后,关闭气雾阻化泵和注氮泵,并将第一雾化器和第二雾化器均关闭。

在所述步骤一中,相邻两个所述支管路之间的距离为80~100m。

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支管路朝向氮气注入方向倾斜设置,且每个所述支管路与所述注氮管路之间的夹角均小于30°。

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注氮管路和所述输送阻化液管路在进风巷中平行设置。

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气雾阻化硐室中还设置有一个备用气雾阻化泵。

在所述步骤三中,完成雾化系统的组装后,需对雾化系统进行调试,是在所述阻化液泵箱内加一定量清水,将压力调整为与注氮压力相等,清除注氮管路和输送阻化液管路中所有杂物,保持注氮管路和输送阻化液管路通畅无阻,启动气雾阻化泵,观察压力是否保持不变,当压力保持不变,则完成调试。

在所述步骤四中,所述输送阻化液管路位于进风巷内的一端端部安装有三通,所述三通的第一端口连接于输送阻化液管路,其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压胶管和第二高压胶管。

在所述步骤五中,进行喷洒作业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先检查注氮管路、输送阻化液管路、第一高压胶管和第二高压胶管是否被压埋或者损坏,气雾阻化泵、阻化液泵箱是否完好,所述阻化液泵箱周围是否有杂物,在检查完后,将新运到所述阻化液泵箱附近的阻化剂放入所述阻化液泵箱内,然后按照比例加入水,进行搅拌溶解,使混合而成的阻化液浓度达到要求。

本发明一种矿用气雾阻化剂喷洒方法的有益效果:此方法通过结合两种采空区防灭火技术,在现在工作的条件下,进行优化改进,实施方便,效果明显,保证工作区安全作业环境的同时,双点同时向采空区注入,混合型雾化阻化剂溶液能提高煤的着火活化能,更好的附着煤体,同时具有更好的扩散性,提高阻化效果;利用注氮与注气雾阻化剂一体化的喷洒阻化剂工艺,能实现N2和阻化剂的防火双保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矿用气雾阻化剂喷洒方法的施工过程中完成雾化器安装时的示意图;

图中:1-进风巷,2-工作区,3-回风巷,4-注氮管路,5-支管路,6-输送阻化液管路,7-第一高压胶管,8-第二高压胶管,9-第一雾化器,10-第二雾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用气雾阻化剂喷洒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管路铺设

在工作区2一侧的进风巷1中铺设注氮管路4和输送阻化液管路6,且所述注氮管路4和所述输送阻化液管路6在进风巷1中平行设置,所述注氮管路4上每隔一段距离倾斜设置一个支管路5,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支管路5之间的距离为80~100m,具体地,可选最优距离为100m,所述支管路5朝向氮气注入方向倾斜设置,且每个所述支管路5与所述注氮管路4之间的夹角均小于30°;

步骤二:外部配置

在所述进风巷1远离工作区2的一侧设置有气雾阻化硐室,在所述气雾阻化硐室中安装有气雾阻化泵、阻化液泵箱和配电设备,所述气雾阻化泵安装于所述阻化液泵箱上,且其通过配电设备供电,以带动其运转,具体地,可以设置两台气雾阻化泵(一用一备),将其中一台气雾阻化泵作为备用;

步骤三:雾化系统的组装

在所述输送阻化液管路6位于进风巷4内的一端端部连接第一高压胶管7和第二高压胶管8,所述第一高压胶管7和第二高压胶管8上分别安装有高压球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压胶管7和第二高压胶管8长度为60~80m,直径为16mm;

且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完成上述组装后,需对雾化系统进行调试,是在所述阻化液泵箱内加一定量清水,将压力调整为与注氮压力相等,常规情况下,该压力值为4.5Mpa,清除注氮管路4和输送阻化液管路6中所有杂物,保持注氮管路4和输送阻化液管路6通畅无阻,启动气雾阻化泵,观察压力是否保持在4.5Mpa不变,当压力保持不变,则完成调试;

步骤四:雾化器安装

在所述注氮管路4的一个支管路5上安装第一雾化器9,且在实际作业时,常常选取距离工作区2内端面最近的一个支管路5上安装第一雾化器9,并将其他支管路5用挡板密封,在所述工作区2靠近所述回风巷3的下隅角安装第二雾化器10,并将所述第一高压胶管7连通于所述第一雾化器9,所述第二高压胶管8连通于所述第二雾化器10,在本实施例中,是在所述输送阻化液管路6位于进风巷1内的一端端部安装有三通,所述三通为异径三通,且三通安装位置距离工作区内端面50m处,以使雾化后的阻化剂与氮气充分混合,所述三通的第一端口连接于输送阻化液管路6,其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压胶管7和第二高压胶管8;

步骤五:进行喷洒作业

进行喷洒作业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先检查注氮管路4、输送阻化液管路6、第一高压胶管7和第二高压胶管8是否被压埋或者损坏,气雾阻化泵、阻化液泵箱是否完好,所述阻化液泵箱周围是否有杂物,在检查完后,将新运到所述阻化液泵箱附近的阻化剂放入所述阻化液泵箱内,然后按照比例加入水,进行搅拌溶解,使混合而成的阻化液浓度达到要求,注意阻化液泵箱内不能过满,防止溶液溢出;

然后在操作人员接到喷洒作业指令时,打开注氮管路4上的注氮泵和气雾阻化硐室内的气雾阻化泵,将注氮压力调至4.5Mpa(在一次调整完毕后,不允许再随意调整),如果,注氮泵未能被及时的启动,则需要关闭第一高压胶管7上的高压球阀,然后开启气雾阻化泵,操作人员在所述下隅角的进风侧支护完好的地方,将第二雾化器10的出口调整朝向回风巷的采空区,待注氮泵开启后,将第一高压胶管7上的高压球阀打开,并打开第一雾化器9和第二雾化器10,以氮气为载体,输送气雾阻化剂到采空区氧化带;

步骤六:完成喷洒作业

在接到喷洒完毕的指令后,关闭气雾阻化泵和注氮泵,并将第一雾化器9和第二雾化器10均关闭,否则,不得停气雾阻化泵和注氮泵,只能关闭第一高压胶管7和第二高压胶管8上的高压球阀,在停气雾阻化泵和注氮泵后,将通往下隅角的第二高压胶管8撤至安全地点放好,预备下次使用。

本发明是将第二高压软管8延长到工作面下隅角连接第二雾化器10,利用漏风通道的漏风为载体,将雾化后的阻化剂向采空区漂移,附着在漏风风流经过的煤体表面,起到阻化防火的作用;同时将第一高压软管7与第一雾化器9连接,将第一雾化器9与注氮管路4中的距工作区内端面最近的三通密封连接,开启后,气雾阻化剂进入注氮管路4,以氮气为载体,输送到采空区自燃带,当气雾阻化剂所到之处,遇到遗煤(岩体)则覆盖在上面,起到惰化、阻化、隔氧、降温防止遗煤自燃的作用。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