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6488发布日期:2019-02-12 22:21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矿山施工井下安防排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



背景技术:

防水闸门是为预防矿山井下采掘过程中突然涌水造成淹井而设的闸门,由混凝土墙垛、门框和能开启的门板组成,现有技术下的防水闸门通常砌筑在通往水害威胁地区巷道的总汇合处、井底车场和井下水泵房。

防水闸门通常情况下处于开启状态,在运输巷道内闸门所在位置装设活动铁轨,当发生透水时,为保护排水泵房、中央变电所和竖井等井下关键设置,将活动铁轨拆卸,而后关闭防水闸门,以使得矿井分区隔离,控制涌水区域,降低涌水范围,便于对矿井进行分区排水,以尽快恢复生产。

同时,在防水闸门承力墙底部开设有排水沟,排水沟贯穿整个防水闸门硐室,其作为矿上井下巷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通防水闸门两侧。当矿山井下发生涌水时,于关闭防水闸门的同时,同样也需要对排水沟进行截堵。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是在防水闸门关闭后,对排水沟进行人工封堵,即,当发生涌水时,井下人员第一时间关闭防水闸门,而后利用沙袋填充对排水沟进行封堵,以避免防水闸门来水一侧的涌水通过排水沟进入到防水闸门硐室内,防止排水泵房、中央变电所等井下重要设备受到损害。

然而,在长期的施工和实践中发现,上述的这种通过人工封堵的方式存在两点缺陷:

1)需要在防水闸门硐室内预先存放大量用于封堵排水沟的沙袋或者封堵物,封堵物需要占用大量井下空间,且其在搬运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延误施工周期;并且,当井下发生涌水时,又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搬运沙袋进行封堵,严重影响了抢修进度,同时导致井下作业人员无法及时撤离;

2)现有技术中的这会封堵方式截堵效果差,极易于防水闸门硐室一侧发生渗水甚至射流现象,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井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也影响了井下抢修进度,继而使得井下难以恢复生产。

有鉴于此,应当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简化的结构并易于实现,可以在矿山井下发生涌水时,对井下防水闸门处的排水沟进行快速截堵,取代现有技术下通过沙袋进行封堵的方式,封堵方便且可以提高截堵效果的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该装置设置于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处,所述止水装置包括:第一管道,该第一管道预埋于防水闸门承力墙内,所述第一管道连接防水闸门两侧的排水沟;第二管道,该第二管道设置于防水闸门硐室内排水沟内,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之间通过阀门连接,其中,当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所述阀门开启,使得排水沟保持通畅;当井下发生涌水时,所述阀门关闭,以使得排水沟截堵。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都向防水闸门承力墙外侧延伸,且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未与所述阀门连接的一端都可以分别设置有防护格栅。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阀门之间可以通过法兰连接。

优选地,所述止水装置还可以包括基坑,该基坑可以形成于排水沟内,并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管道、阀门和第二管道的下方,所述基坑内可以设置有向其上方延伸的支撑件,通过所述支撑件可以支撑所述第二管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上可以设置有管卡,所述支撑件可以通过该管卡连接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管卡与所述第二管道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坑的边沿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可以高于所述第二管道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阀门可以与所述防水闸门控制单元连接,使得所述阀门与所述防水闸门可以同步关闭或者开启。

根据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发明所述的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中,于防水闸门硐室的承力墙内预埋第一管道,并通过第一管道连通防水闸门来水侧和受保护侧的排水沟,再设置第二管道,将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通过阀门和法兰连接固定,而后,再将该阀门与防水闸门的控制系统进行连接,以实现阀门与防水闸门的同步开启或者关闭,这样,当矿山井下发生涌水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同时快速关闭防水闸门,并通过阀门对排水沟进行截堵;另一方面,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未与阀门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防护格栅,以使在发生涌水时,进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杂物进行过滤。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取代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沙袋对井下排水沟进行截堵的方式,采用与防水闸门同步开启或者关闭的阀门以控制排水沟的通断,截堵速率快,截堵效果显著,能够保障防水闸门受保护侧的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大幅度降低了施工人员在维护和抢修时的劳动强度,当发生涌水时,能够显著为井下抢修和恢复生产争取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的结构;

图2为剖视图,示出了图1所示的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结构中排水沟一侧的剖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所述的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为示意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的结构,图中箭头方向示出了井下发生涌水时的来水方向。图2为剖视图,示出了图1所示的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结构中排水沟一侧的剖视结构,图中箭头方向示出了井下发生涌水时的来水方。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该实施例所述的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包括设置于井下排水沟处的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以及连接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的阀门3,当井下处于正常生产时,阀门3开启,使得排水沟保持通畅,当井下发生涌水时,通过关闭阀门3以实现对排水沟的截堵。

具体地说,定义井下防水闸门4来水侧的排水沟为第一排水沟道5、定义井下防水闸门4受保护侧的排水沟为第二排水沟道6,第一排水沟道5与第二排水沟道6的宽度为450mm,深度为470mm,这样,参看图1和图2,第一管道1预埋于防水闸门硐室承力墙100内,并且,第一管道1的两端分别向防水闸门硐室承力墙100的外侧延伸,其中一端与第一排水沟道5连通,另一端与阀门3连接,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与第一排水沟道5连通的一端管口处设置有防护格栅7。第二管道2未与阀门3连接的一端与第二排水沟道6连通,且第二管道2与第二排水沟道6连通的一端的管口处同样设置有防护格栅7。防护格栅7可以使得在发生涌水时,进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杂物进行过滤。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采用φ426*9的无缝钢管,第一管道1长度为4m,且第一管道1的两端分别向防水闸门硐室承力墙100的外侧延伸0.5m;第二管道2的长度为1.2m。

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与阀门3之间通过法兰8连接,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阀门3选用z941h-16电动楔式闸阀,采用公称直径400mm,公称压力16公斤的法兰。第一管道1、阀门3以及第二管道2下方形成有基坑9,该基坑9长度为2m,宽度为1.4m,深度为1.2m,基坑9侧壁边沿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第二管道2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第二管道2通过设置于基坑9内的支撑件10支撑于基坑9上方,支撑件10上连接有管卡11,通过螺栓12与管卡11连接以使得支撑件10与第二管道2连接固定。

另外,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阀门3设置成电动阀门,其可以与防水闸门4的电控制系统连接,以使得控制系统可以同步地控制阀门3与防水闸门4的关闭或者开启,这样,当井下发生涌水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快速且同步地关闭阀门3和防水闸门4。

根据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发明所述的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中,于防水闸门硐室的承力墙内预埋第一管道,并通过第一管道连通防水闸门来水侧和受保护侧的排水沟,再设置第二管道,将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通过阀门和法兰连接固定,而后,再将该阀门与防水闸门的控制系统进行连接,以实现阀门与防水闸门的同步开启或者关闭,这样,当矿山井下发生涌水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同时快速关闭防水闸门,并通过阀门对排水沟进行截堵;另一方面,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未与阀门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防护格栅,以使在发生涌水时,进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杂物进行过滤。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取代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沙袋对井下排水沟进行截堵的方式,采用与防水闸门同步开启或者关闭的阀门以控制排水沟的通断,截堵速率快,截堵效果显著,能够保障防水闸门受保护侧的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大幅度降低了施工人员在维护和抢修时的劳动强度,当发生涌水时,能够显著为井下抢修和恢复生产争取时间。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发明所提出的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