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倾角多变矿体的全面留矿联合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7799发布日期:2019-04-17 03:0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倾角多变矿体的全面留矿联合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地下矿山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适用于矿岩稳固或较稳固倾角多变矿体的回采技术。



背景技术:

在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中,由于地质原因,常会遇见倾角多变的矿脉或矿体,此类矿脉或矿体类型较多,变化程度不一往往在一个阶段或矿块内,矿体倾角、围岩和矿体稳定性、矿体厚度和矿石品位等有所变化或差异,回采难度也千差万别,现有单一的采矿方法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并严重影响生产安全性、回采强度、采矿成本和矿损贫化,开采难度较大,同时也会造成地下有限矿产资源的损失或浪费,为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此类复杂多变难采矿体的回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倾角多变矿体联合回采方法,其具体适用于上盘围岩一般在中等稳固以上,下盘围岩和矿脉一般稳固或不稳固;在一个矿块或采场内,其上下部的矿脉或矿体倾角不同或改变,下部矿脉或矿体倾角为0°~30°,上部一般为60°以上,矿脉厚度为1.5~4.0m之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合倾角多变矿体的全面留矿联合法,结构与参数:阶段高度为40~60m,在阶段内,沿走向划分矿块,矿块长度为40~60m,间柱、底柱宽度为5.0~6.0m,顶柱高度为8.0~10.0m;

采准与切割:采准工作有掘进阶段运输平巷、脉内阶段通风平巷、中央天井、侧翼天井、联络道;切割工作有以拉底巷道为自由面,形成拉底空间和辟漏,为回采工作开辟自由面,同时为爆破创造有利条件;

回采工作:采准工程完成后,先在矿块下部或其一侧开掘切割平巷或切割上山,并由此沿倾向或走向进行回采,在矿块回采中,先用全面法回采矿块下部,继而采用留矿法回采矿块上部;在全面法回采中,根据矿体倾角不同,采用装运机或电耙出矿;矿块下部的全面法回采结束后,再接着采用留矿法进行回采矿块上部,在留矿法回采中,局部放矿或出矿和最终放矿或出矿,都是在矿块下部的采后矿房中进行,采用装运机出矿。

在全面法回采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上盘围岩稳固性,保留不规则矿柱。

该方法显著的技术特点是全面法和留矿法的联合应用,即在矿块或采场下部采用全面法,而其上部改用留矿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倾角多变矿体的全面留矿联合采矿法与现行单一全面法或留矿法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1)根据矿体倾角的变化,因地制宜地选取两种相应的采矿方法,可以顺利解决矿块采场设计、施工和回采中出现的难题;(2)针对矿体倾角的变化,分别采用相应的两种采矿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越性,尤其可以节省矿块上部留矿法的地步结构,有利于降低底部结构中的采切工程及其底柱损失;(3)从矿脉倾角变化的特点出发,灵活地选取相应的采矿法,可以避免“吃易丢难”、“吃富丢贫”、“吃厚丢薄”现象,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矿石回采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全面留矿联合采矿法示意图;

图2是全面留矿联合采矿法侧视示意图;

1-回风巷道;2-侧翼天井;3-联络道;4-中央天井;5-矿柱;6-联络平巷;7-运输巷道;8-矿石;9-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适合倾角多变矿体的全面留矿联合法,结构与参数:阶段高度一般为40~60m,在阶段内,沿走向划分矿块,矿块长度为40~60m,间柱、底柱宽度一般为5.0~6.0m,顶柱高度一般为8.0~10.0m。

采准与切割:采准工作主要是掘进阶段运输平巷、脉内阶段通风平巷、中央天井、侧翼天井、联络道;切割工作主要是以拉底巷道为自由面,形成拉底空间和辟漏,为回采工作开辟自由面,同时为爆破创造有利条件。采准工程布置见图1、2所示。

回采工作:在矿块回采中,先用全面法回采矿块下部,继而采用留矿法回采矿块上部。采准工程完成后,先在矿块下部或其一侧开掘切割平巷或切割上山,并由此沿倾向或走向进行回采,其方法为全面法。在全面法回采中,根据矿体倾角不同,采用装运机或电耙出矿,一般在水平或缓倾斜矿体(30°以下)可采用电耙出矿,倾斜或急倾斜矿体(30°以上)可采用装运机出矿。在全面回采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上盘围岩稳固性,保留不规则矿柱和严格掌握其间距,不规则矿柱规格为2m×2m~4m×4m,跨度6~15m。矿块下部的全面法回采结束后,再接着对矿块上部采用留矿法进行回采。在留矿法回采中,局部放矿或出矿和最终放矿或出矿,都是在矿块下部的采后矿房中进行,采用装运机出矿。

为了有效控制上盘围岩稳固性,在全面法回采过程中,保留不规则矿柱和严格掌握其间距,不规则矿柱规格为2m×2m~4m×4m,间距6~15m。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是一种适合倾角多变矿体的全面留矿联合法,阶段高度为40~60m,在阶段内,沿走向划分矿块,矿块长度为40~60m,间柱、底柱宽度为5.0~6.0m,顶柱高度为8.0~10.0m;采准工作有掘进阶段运输平巷、脉内阶段通风平巷、中央天井、侧翼天井、联络道;切割工作有以拉底巷道为自由面,形成拉底空间和辟漏,为回采工作开辟自由面;回采工作:先在矿块下部或其一侧开掘切割平巷或切割上山,并由此沿倾向或走向进行回采,先用全面法回采矿块下部,继而采用留矿法回采矿块上部。本发明的优点:从矿脉倾角变化的特点出发,灵活地选取相应的采矿法,可以避免“吃易丢难”、“吃富丢贫”、“吃厚丢薄”现象,提高矿石回采率。

技术研发人员:高忠;赵文奇;王成财;郝显福;王忠泉;焦满岱;刘财林;周健强;张亭;高志荣;张睿;周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矿冶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8.11.16
技术公布日:2019.04.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