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

文档序号:534681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巷道支护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矿体及上盘围岩都非常破碎,稳定性极差,矿体下盘岩石稳固性较好的巷道的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盛大矿业的矿体倾角缓、水平厚度大,部分矿体达到300米以上。矿体及上盘围岩都非常破碎,稳定性极差,矿体下盘岩石稳固性较好。针对井下厚大矿体,只能于矿体下盘围岩中布置联巷,然后自矿体下盘向上盘施工进路进行回采,因此采矿难度非常大,巷道的支护方法及支护强度成为采矿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现有的锚杆喷锚网等联合支护方式, 使支护强度有了较大提高,井下80 %的矿体能够完全回采,但是仍有20 %的上盘矿体无法进行回采。为了解决这个采矿难题,达到完全回采上盘矿体的目的,必须想方设法再次提高巷道支护强度,进一步延长下盘主要巷道的服务时间,巷道服务时间需延长至3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能够延长巷道的服务时间,实现上盘矿体完全回采。本发明一种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下盘联巷主进路开口处挖掘第一待充填道,第一待充填道包括连接部分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高度为2. 5米,宽度为3米,与主进路底面的距离为2. 5米,连接部分的高度为2. 5米,宽度为3米,平距为20米,倾斜设置,连接主进路开口处与主体部分;B、在第一待填充道内填充钢筋混凝土,形成第一充填体;C、在下盘联巷主进路开口处挖掘与第一待充填道平行的第二待充填道,第二待充填道与第一待充填道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位于第一待充填道的左侧,且第二待充填道的右侧壁为第一待充填道的左侧壁;D、在第二待填充道内填充钢筋混凝土,形成第二充填体;E、在下盘联巷主进路开口处挖掘第三待充填道,第三待充填道高度为2. 5米,宽度为3米,位于第一待充填道的右下侧,第三待充填道的左侧壁与第一待充填道的左、右侧壁的距离均相等,第三待充填道的底面与主进路的底面在同一高度上;F、在第三待填充道内填充钢筋混凝土,形成第三充填体; G、在下盘联巷主进路开口处挖掘第四待充填道,第四待充填道高度为2. 5米,宽度为3米,位于第二待充填道的左下侧,第四待充填道的右侧壁与第二待充填道的左、右侧壁的距离均相等,第四待充填道的底面与主进路的底面在同一高度上;H、在第四待填充道内填充钢筋混凝土,形成第四充填体;I、在第三充填体和第四充填体中间挖掘下盘主进路,形成人造顶帮支护的巷道。本发明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其有益效果是该支护方法充分利用下向分层胶结充填法,围绕主要巷道顶帮充填后形成高度2. 5米、宽度3米的钢筋混凝土,形态犹如“碉堡”,起到了加固巷道,延长巷道服务时间的作用,形成能达到特厚大上盘矿体的通道,达到了完全回采上盘矿体的目的,将巷道的服务时间延长至3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的巷道的结构示意图(第一、二填充道可见);图2为本发明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的巷道的结构示意图(第三、四填充道可见);图3为图1中沿B-B方向的剖面图;图4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盛大铁矿-260米分段08采场为例,本发明一种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如图1所示,在自-260米分段下盘联巷4的下盘主进路3的开口处挖掘第一待充填道11,结合图4所示,第一待充填道11包括连接部分12和主体部分13。在进路开口处以斜坡道形式抬高2. 5米,平距20米,即形成高度为2. 5米、宽度为3米的第一待充填道 11的连接部分12,然后平行于主进路继续挖掘宽度为3米,高度为2. 5米,长度为120米充填道,即第一待充填道11的主体部分13,主体部分13与主进路3底面的距离为2. 5米。B、如图1所示,在第一待填充道内填充钢筋混凝土,形成高度为2. 5米、宽度为3 米的第一充填体21 ;C、如图1所示,在自-260米分段下盘联巷4的下盘主进路3的开口处挖掘与第一待充填道11平行的第二待充填道31,第二待充填道31与第一待充填道11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位于第一待充填道31的左侧,且第二待充填道31的右侧壁为第一待充填道11的左侧壁;D、如图1所示,在第二待填充道31内填充钢筋混凝土,形成高度为2. 5米、宽度为 3米的第二充填体41 ;E、如图2所示,在自-260米分段下盘联巷4的主进路3的开口处挖掘第三待充填道51,结合图3所示,第三待充填道51高度为2. 5米,宽度为3米,长度为120米,位于第一待充填道11的右下侧,第三待充填道51的左侧壁与第一待充填道11的左、右侧壁的距离均相等,第三待充填道51的底面与主进路3的底面在同一高度上;F、如图2所示,在第三待填充道51内填充钢筋混凝土,形成高度为2. 5米、宽度为 3米的第三充填体61 ;G、如图2所示,在自-260米分段下盘联巷4的主进路3的开口处挖掘第四待充填道71,结合图3所示,第四待充填道71高度为2. 5米,宽度为3米,长度为120米,位于第二待充填道31的左下侧,第四待充填道71的右侧壁与第二待充填道31的左、右侧壁的距离均相等,第四待充填道71的底面与主进路3的底面在同一高度上;
H、如图2所示,在第四待填充道71内填充钢筋混凝土,形成高度为2. 5米、宽度为 3米的第四充填体81 ;I、如图3所示,在第三充填体61和第四充填体81中间挖掘下盘805主进路3,形成具有人造顶帮的巷道。本发明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形成的充填体能够支撑两帮矿岩,控制采场的地压活动,防止岩移及地表下沉,适用于矿岩特别破碎、稳定性差,地压活动变化大的矿体开采。本支护方法就是充分利用下向分层胶结充填法,围绕主要巷道顶帮充填后形成高度2. 5 米、宽度3米的钢筋混凝土,形态犹如“碉堡”,达到加固巷道,延长巷道服务时间,形成能达到特厚大上盘矿体的通道,最大限度回收井下矿产资源的目的。盛大矿业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应用于回采水平厚度特大的极破碎矿体,为加固长度超过250米回采进路的新支护方法。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下盘联巷主进路开口处挖掘第一待充填道,第一待充填道包括连接部分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高度为2. 5米,宽度为3米,与主进路底面的距离为2. 5米,连接部分的高度为 2. 5米,宽度为3米,平距为20米,倾斜设置,连接主进路开口处与主体部分;B、在第一待填充道内填充钢筋混凝土,形成第一充填体;C、在下盘联巷主进路开口处挖掘与第一待充填道平行的第二待充填道,第二待充填道与第一待充填道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位于第一待充填道的左侧,且第二待充填道的右侧壁为第一待充填道的左侧壁;D、在第二待填充道内填充钢筋混凝土,形成第二充填体;E、在下盘联巷主进路开口处挖掘第三待充填道,第三待充填道高度为2.5米,宽度为3 米,位于第一待充填道的右下侧,第三待充填道的左侧壁与第一待充填道的左、右侧壁的距离均相等,第三待充填道的底面与主进路的底面在同一高度上;F、在第三待填充道内填充钢筋混凝土,形成第三充填体;G、在下盘联巷主进路开口处挖掘第四待充填道,第四待充填道高度为2.5米,宽度为3 米,位于第二待充填道的左下侧,第四待充填道的右侧壁与第二待充填道的左、右侧壁的距离均相等,第四待充填道的底面与主进路的底面在同一高度上;H、在第四待填充道内填充钢筋混凝土,形成第四充填体;I、在第三充填体和第四充填体中间挖掘下盘主进路,形成人造顶帮支护的巷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矿体及上盘围岩都非常破碎,稳定性极差,矿体下盘岩石稳固性较好的巷道的支护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能够延长巷道的服务时间,实现上盘矿体完全回采。一种人造巷道顶帮支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下盘联巷主进路开口处挖掘第一待充填道;B、形成第一充填体;C、挖掘与第一待充填道平行的第二待充填道;D、形成第二充填体;E、挖掘第三待充填道;F、形成第三充填体;G、挖掘第四待充填道;形成第四充填体;I、在第三充填体和第四充填体中间挖掘下盘主进路,形成由钢筋混凝土充填的人造顶帮支护的巷道。
文档编号E21D11/10GK102536266SQ20121004314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3日
发明者曲炳强, 李典兵, 栾东朋, 潘尔斌, 鲍军涛 申请人:山东盛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