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开采方法和原位开采井网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99612发布日期:2019-02-19 17:50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原位开采方法和原位开采井网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页岩原位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位开采方法和原位开采井网。



背景技术:

原位开采即通过直接给地下油页岩加热,使其在地下裂解生成油气,最后通过生产井把油气开采出来。当油页岩层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油页岩中的有机物就会发生高温裂解,生成能够在地层中渗流的液态有机质。

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平井对油页岩进行原位开采的方法一般包括生产井和位于生产井上方的注入井。开采时,通过注入井对目标储层进行加热,并通过生产井对油气进行开采。这种方法适用于厚度比较薄的油页岩储层。对于较厚的油页岩储层,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注入井进行重复加热,以使得较厚的油页岩储层能进行热解,但是靠近注入井的储层即使在热解完毕后也处于被加热状态,造成热量的浪费。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原位开采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控制体积以减少热量损失并降低生产成本的原位开采方法和原位开采井网。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原位开采方法,包括:将目标储层划分成多个待采层段,其中,每个所述待采层段具有预定厚度,且多个所述待采层段沿上下方向排列;在最下方的所述待采层段内钻两个水平井,且在其余的每个所述待采层段内钻一个所述水平井;在最下方的所述待采层段内的上部所述水平井内进行加热并在最下方的所述待采层段内的下部所述水平井内进行开采;以及依次在其余的每个所述待采层段内的所述水平井内进行加热,并在下方的且相邻的所述水平井内进行开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待采层段为两个时,步骤在最下方的所述待采层段内钻两个水平井,且在其余的每个所述待采层段内钻一个所述水平井,具体包括:在第一待采层段内钻两个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所述水平井,其中,所述第一待采层段位于所述目标储层的底部;在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构造连通两个所述水平井的第一裂缝,在第二待采层段内钻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待采层段上方的所述水平井,其中,所述第二待采层段位于所述第一待采层段的上方;在所述第二待采层段内构造第二裂缝,以使所述第二裂缝连通所述第二待采层段内的所述水平井以及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上部的所述水平井。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第二待采层段为油页岩地层时,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上部的所述水平井位于所述第一待采层段与所述第二待采层段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在第一待采层段内钻两个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所述水平井,具体包括:在所述目标储层内钻直井,以使所述直井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自所述直井的井眼向所述第一待采层段侧钻两个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所述水平井。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在第二待采层段内钻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待采层段上方的所述水平井,具体包括:自直井的井眼向所述第二待采层段侧钻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待采层段上方的所述水平井。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在最下方的所述待采层段内的上部所述水平井内进行加热并在最下方的所述待采层段内的下部所述水平井内进行开采,具体包括:向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上部的所述水平井内注入高温流体,以使所述高温流体能通过所述第一裂缝对所述第一待采层段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位于下方的所述水平井进行开采;向所述第二待采层段内的所述水平井内注入高温流体,以使所述高温流体能通过所述第二裂缝对所述第二待采层段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上部的所述水平井进行开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高温流体为过热蒸汽、临界水、空气或氮气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向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上部的所述水平井内注入高温流体的步骤,具体包括:在直井内下入第一油管,并封隔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直井之间的第一环形空间,以使所述第一环形空间与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上部的所述水平井相连通;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位于下方的所述水平井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一环形空间向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上部的所述水平井注入所述高温流体;通过所述第一油管对所述第一待采层段进行开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通过第一封隔器封隔所述第一环形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封隔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油管的下端;且所述第一封隔器位于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的两个所述水平井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在所述直井内下入第一油管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直井内下入第二封隔器,以密封所述直井的下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向所述第二待采层段内的所述水平井内注入高温流体,具体包括:在直井内下入第二油管,并封隔所述第二油管与所述直井之间的第二环形空间,以使所述第二环形空间与所述第二待采层段内的所述水平井相连通;所述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上部的所述水平井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二环形空间向所述第二待采层段内的所述水平井注入所述高温流体;通过所述第二油管对所述第二待采层段进行开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在所述直井内下入第二油管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直井内下入第三封隔器,以密封所述直井,其中,所述第三封隔器位于所述第一待采层段内的两个所述水平井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定厚度大于2m小于20m。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目标储层的厚度小于20m时,所述待采层段为一个。

一种原位开采井网,其包括:多个水平井,多个所述水平井自下而上间隔排列;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具有两个所述水平井和连通两个所述水平井的第一裂缝,其余的每个所述待采层段内具有一个所述水平井和连通每个所述待采层段内的所述水平井和下方的且相邻的所述水平井的第二裂缝;其中,所述待采地层位于目标储层内。

本申请提供的原位开采方法和原位开采井网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原位开采方法在较厚的储层中使用时,首先将较厚的储层划分为多个较薄的待采层段,然后在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钻两个水平井,且在其余的每个待采层段内钻一个水平井,最后在最下方的所述待采层段内的上部所述水平井内进行加热并在最下方的所述待采层段内的下部所述水平井内进行开采;以及依次在其余的每个所述待采层段内的所述水平井内进行加热,并在下方的且相邻的所述水平井内进行开采。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一个注入井重复加热的情况,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将厚的储层转化为薄的储层的方式,使得能向每个薄的储层单独地进行加热,如此避免重复加热的情况,且提高换热控制体积以及整个的储层的受热均匀程度,从而减少热量损失。且通过依次对每个待采层段进行开采的方式,使得一个待采层段内的水平井能被另一个待采层段进行开采使用,如此提高了各个水平井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控制体积以减少热量损失并降低生产成本的原位开采方法和原位开采井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原位开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原位开采方法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原位开采方法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原位开采井网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中间夹层13、第一待采层段;15、第二待采层段;17、水平井;19、第一裂缝;21、第二裂缝;23、直井;25、第一环形空间;27、第一油管;29、第一封隔器;31、第二环形空间;33、第二油管;35、第二封隔器;37、第三封隔器;39、目标储层;41、气液分离器;43、单向阀;45、抽吸泵;47、第一入口;49、气流出口;51、液流出口;53、加热器;55、高压泵;57、上覆岩层;59、下覆岩层;61、高温流体;63、产出流体;65、第四封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原位开采方法,其可以包括:步骤s11:将目标储层39划分成多个待采层段,其中,每个所述待采层段具有预定厚度,且多个所述待采层段沿上下方向排列;步骤s13:在最下方的所述待采层段内钻两个水平井17,且在其余的每个所述待采层段内钻一个所述水平井17;步骤s15:在最下方的所述待采层段内的上部所述水平井17内进行加热并在最下方的所述待采层段内的下部所述水平井17内进行开采;以及依次在其余的每个所述待采层段内的所述水平井17内进行加热,并在下方的且相邻的所述水平井17内进行开采。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原位开采方法在较厚的储层中使用时,首先将较厚的储层划分为多个较薄的待采层段,然后在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钻两个水平井17,且在其余的每个待采层段内钻一个水平井17,最后在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的上部水平井17内进行加热并在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的下部水平井17内进行开采;以及依次在其余的每个待采层段内的水平井17内进行加热,并在下方的且相邻的水平井17内进行开采。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一个注入井重复加热的情况,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将厚的储层转化为薄的储层的方式,使得能向每个薄的储层单独地进行加热,如此避免重复加热的情况,且提高换热控制体积以及整个的储层的受热均匀程度,从而减少热量损失。且通过依次对每个待采层段进行开采的方式,使得一个待采层段内的水平井17能被另一个待采层段进行开采使用,如此提高了各个水平井17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1:将目标储层39划分成多个待采层段,其中,每个待采层段具有预定厚度,且多个待采层段沿上下方向排列。具体地,首先,根据地质勘查选取目标储层39。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该目标储层39为油页岩储层。然后,确定油页岩单层矿体的厚度以及中间夹层11的厚度和顶底深度。例如,如图2所示,该目标储层39被划分为第一待采层段13和第二待采层段15,其中第一待采层段13和第二待采层段15内均具有中间夹层11。最后根据预定厚度对目标储层39进行分段。该预定厚度即为保证待采层段的厚度不能太薄,以避免注入流体窜流或流入上覆岩层57或下覆岩层59中。该预定厚度还用于保证待采层段不能太厚,以保证加热效果。具体地,预定厚度大于2m小于20m。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目标储层39的厚度小于20m时,待采层段为一个。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一个注入井重复加热的情况,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将厚的储层转化为薄的储层的方式,使得能向每个薄的储层单独地进行加热,如此避免重复加热的情况,且提高换热控制体积以及整个的储层的受热均匀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3:在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钻两个水平井17,且在其余的每个待采层段内钻一个水平井1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待采层段为两个时,步骤s13:在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钻两个水平井17,且在其余的每个待采层段内钻一个水平井17,具体包括:

步骤s131:在第一待采层段13内钻两个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水平井17,其中,第一待采层段13位于目标储层39的底部。如图2所示,在第一待采层段13的底部钻一个水平井17,在第一待采层段13的上部钻一个水平井17。优选地,当第二待采层段15为油页岩地层时,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位于第一待采层段13与第二待采层段15之间。

进一步地,步骤s131:在第一待采层段13内钻两个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水平井17,具体包括:

步骤s1311:在目标储层39内钻直井23,以使直井23向下延伸至第一待采层段13内。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将直井23钻至第一待采层段13的底部。更进一步地,在直井23的井筒内下套管,并在套管与井筒之间注水泥固井。优选地,该套管与固井水泥可以是耐500℃以上高温的材料制成,以防止高温流体61在井筒中流动时与非目标储层39发生热交换,从而减少流体在井筒中的热损失。

步骤s1313:自直井23的井眼向第一待采层段13侧钻两个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水平井17。进一步地,通过向直井23内注入高压水射流,以对第一待采层段13进行侧钻,形成两个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水平井17。通过高压水射流的方法克服了通过造斜器进行钻水平井17时所遇到的造斜困难的问题。更进一步地,该水平井17为直井23上的超短分支井。优选地,每个水平井17的长度为50m至200m。优选地,每个水平井17包括围设在直井23外的多个水平段。该水平段的个数为4至8条。进一步地,该水平段的方位、长度、数量、角度根据目标储层39的构造特征以及油页岩的温度、压力、导热系数、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确定。

步骤s133:在第一待采层段13内构造连通两个水平井17的第一裂缝19。如图2所示,具体地,在两个水平井17的井眼之间的区域内构造该第一裂缝19。进一步地,可以在每个水平井17内注入高速流体以对第一待采层段13进行压裂的方式构造第一裂缝19。进一步地,第一裂缝19的缝宽、缝长和数量等参数应根据目标储层39的构造特征以及油页岩的温度、压力、导热系数、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确定。

步骤s135:在第二待采层段15内钻一个位于第一待采层段13上方的水平井17,其中,第二待采层段15位于第一待采层段13的上方。如图3所示,在第二待采层段15上部的位置钻一个水平井17。

进一步地,步骤s135:在第二待采层段15内钻一个位于第一待采层段13上方的水平井17,具体包括:自直井23的井眼向第二待采层段15侧钻一个位于第一待采层段13上方的水平井17。进一步地,通过向直井23内注入高压水射流,以对第二待采层段15进行侧钻,形成一个位于第一待采层段13上方的水平井17。通过高压水射流的方法克服了通过造斜器进行钻水平井17时所遇到的造斜困难的问题。更进一步地,该水平井17为直井23上的超短分支井。优选地,该水平井17的长度为50m至200m。优选地,该水平井17包括围设在直井23外的多个水平段。该水平段的个数为4至8条。进一步地,该水平段的方位、长度、数量、角度根据目标储层39的构造特征以及油页岩的温度、压力、导热系数、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确定。

步骤s137:在第二待采层段15内构造第二裂缝21,以使第二裂缝21连通第二待采层段15内的水平井17以及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第二待采层段15内的水平井17以及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之间的区域内构造该第二裂缝21。进一步地,可以在每个水平井17内注入高速流体以对第二待采层段15进行压裂的方式构造第二裂缝21。进一步地,第二裂缝21的缝宽、缝长和数量等参数应根据目标储层39的构造特征以及油页岩的温度、压力、导热系数、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确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5:在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的上部水平井17内进行加热并在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的下部水平井17内进行开采;以及依次在其余的每个待采层段内的水平井17内进行加热,并在下方的且相邻的水平井17内进行开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5:在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的上部水平井17内进行加热并在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的下部水平井17内进行开采,具体包括:

如图2所示,步骤s151:向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内注入高温流体61,以使高温流体61能通过第一裂缝19对第一待采层段13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一待采层段13内位于下方的水平井17进行开采。进一步地,高温流体61为过热蒸汽、临界水、空气或氮气中的一种。当然,该高温流体61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携热流体或混合物,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进一步地,可以采用定排量注入或者定压注入的方式向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内注入高温流体61。由于第一待采层段13内的两个水平井17通过第一裂缝19相连通,所以当向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内注入高温流体61时,该高温流体61在其自身的重力势能和水平井17与第一待采层段13之间的压差作用下流入第一裂缝19内,从而与该第一待采层段13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且该高温流体61在热交换后冷却,并进入第一待采层段13内位于下方的水平井17内,从而随油气被开采出来。该第一待采层段13内的油页岩受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油、气和固体废渣。该固体废渣留在第一待采层段13内,油、气与冷却后的流体一并进入第一待采层段13内位于下方的水平井17内,从而被开采出来。

进一步地,向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内注入高温流体61的步骤s151,具体包括:

步骤s1511:在直井23内下入第一油管27,并封隔第一油管27与直井23之间的第一环形空间25,以使第一环形空间25与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相连通;第一油管27与第一待采层段13内位于下方的水平井17相连通。也即第一环形空间25与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形成注入高温流体61的第一通道。该第一油管27与第一待采层段13内位于下方的水平井17形成输出油气的第二通道。该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不相连通,从而能避免第一通道内的高温流体61与第二通道内的产出流体63相混合。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封隔器29封隔第一环形空间25;其中,第一封隔器29设置于第一油管27的下端;且第一封隔器29位于第一待采层段13内的两个水平井17之间。

进一步地,在步骤s1511:在直井23内下入第一油管27之前,还包括:在直井23内下入第二封隔器35,以密封直井23的下端。从而能防止直井23内的流体流入第一待采层段13下方的下覆岩层59中。

步骤s1513:通过第一环形空间25向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注入高温流体61。从而如图2所示,高温流体61能通过第一环形空间25流入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内,并通过第一裂缝19流入第一待采层段13内。

步骤s1515:通过第一油管27对第一待采层段13进行开采。具体地,可以通过第一油管27上的抽吸泵45对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下部的水平井17进行抽吸,以对第一待采层段13进行开采。进一步地,当通过第一油管27对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下部的水平井17进行抽吸后,通过第一油管27上的气液分离器41对抽吸后的流体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油气进行储存、运输至后续精制。且将分离后的冷却流体经单向阀43控制的管道流入加热器53,被加热后再次泵入地层循环使用。

步骤s153:向第二待采层段15内的水平井17内注入高温流体61,以使高温流体61能通过第二裂缝21对第二待采层段15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进行开采。进一步地,高温流体61为过热蒸汽、临界水、空气或氮气中的一种。当然,该高温流体61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携热流体或混合物,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进一步地,可以采用定排量注入或者定压注入的方式向第二待采层段15内的水平井17内注入高温流体61。由于第二待采层段15内的水平井17通过第二裂缝21与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相连通,所以当向第二待采层段15的水平井17内注入高温流体61时,该高温流体61在其自身的重力势能和水平井17与第二待采层段15之间的压差作用下流入第二裂缝21内,从而与该第二待采层段15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且该高温流体61在热交换后冷却,并进入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内,从而随油气被开采出来。该第二待采层段15内的油页岩受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油、气和固体废渣。该固体废渣留在第二待采层段15内,油、气与冷却后的流体一并进入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内,从而被开采出来。当通过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对第二待采层段15进行开采能够使得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既可以用于第一待采层段13内供高温流体61注入的井,也可以用于第二待采层段15内供开采的井,如此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步骤s153:向第二待采层段15内的水平井17内注入高温流体61,具体包括:

步骤s1531:在直井23内下入第二油管33,并封隔第二油管33与直井23之间的第二环形空间31,以使第二环形空间31与第二待采层段15内的水平井17相连通;第二油管33与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相连通。也即第二环形空间31与第二待采层段15内的水平井17形成注入高温流体61的第一通道。该第二油管33与第一待采层段13内位于上方的水平井17形成输出油气的第二通道。该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不相连通,从而能避免第一通道内的高温流体61与第二通道内的产出流体63相混合。具体地,如图3所示,通过第四封隔器65封隔第二环形空间31。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步骤s1531:在直井23内下入第二油管33之前,还包括:在直井23内下入第三封隔器37,以密封直井23,其中,第三封隔器37位于第一待采层段13内的两个水平井17之间。从而能够避免直井23井筒内的流体流入下方地层内。进一步地,在在直井23内下入第三封隔器37之前,需要将第一油管27取出。

如图3所示,步骤s1533:通过第二环形空间31向第二待采层段15内的水平井17注入高温流体61。进一步地,高温流体61为过热蒸汽、临界水、空气或氮气中的一种。当然,该高温流体61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携热流体或混合物,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进一步地,可以采用定排量注入或者定压注入的方式向第二待采层段15内的水平井17内注入高温流体61。

步骤s1535:通过第二油管33对第二待采层段15进行开采。具体地,可以通过第二油管33上的抽吸泵45对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进行抽吸,以对第二待采层段15进行开采。进一步地,当通过第二油管33对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进行抽吸后,通过第二油管33上的气液分离器41对抽吸后的流体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油气进行储存、运输至后续精制。且将分离后的冷却流体经单向阀43控制的管道流入加热器53,被加热后再次泵入地层循环使用。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原位开采井网,其包括:多个水平井17,多个水平井17自下而上间隔排列;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具有两个水平井17和连通两个水平井17的第一裂缝19,其余的每个待采层段内具有一个水平井17和连通每个待采层段内的水平井17和下方的且相邻的水平井17的第二裂缝21;其中,待采地层位于目标储层39内。从而能在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的上部水平井17内进行加热并在最下方的待采层段内的下部水平井17内进行开采;以及依次在其余的每个待采层段内的水平井17内进行加热,并在下方的且相邻的水平井17内进行开采。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待采层段13内设置有两个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水平井17以及连通两个水平井17的第一裂缝19,第二待采层段15内设置有一个位于第一待采层段13上方的水平井17以及连通第二待采层段15内的水平井17和第一待采层段13内上部的水平井17的第二裂缝21,其中,第一待采层段13位于目标储层39的底部,第二待采层段15位于第一待采层段13的上方。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原位开采装置,其包括:油管,油管用于穿设于水平井17的直井23段内,油管与直井23段之间能形成有环形空间;封隔器,封隔器设置于油管上,且封隔器位于相邻的水平井17之间,封隔器用于封隔环形空间,以使环形空间和油管分别与一个水平井17相连通。

使用时,可以将油管穿设于目标储层39的直井23内并通过油管封隔环形空间,以使环形空间与油管分别与一个水平井17相连通,从而形成相互独立的供高温流体61流经的第一通道和供产出油气的第二通道。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原位开采装置还包括:气液分离器41,气液分离器41具有第一入口47以及用于排出气体的气流出口49和用于排出液体的液流出口51,第一入口47与油管相连通,液流出口51与环形空间相连通。从而当通过油管进行抽吸后,通过油管上的气液分离器41对抽吸后的流体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油气进行储存、运输至后续精制。且将分离后的冷却流体经单向阀43控制的管道流入加热器53,被加热后再次泵入地层循环使用。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油管与气液分离器41之间设置有抽吸泵45。从而可以通过抽吸泵45对目标储层39进行开采。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液流出口51与直井23的井筒之间设置有加热器53。从而可以通过加热器53对冷却流体进行加热,以能满足目标储层39裂解的温度要求。具体地,气液分离器41的液流出口51通过管线与加热器53相连,加热器53通过管线与直井23的井筒相连。进一步地,加热器53与直井23的井筒之间还设置有高压泵55。从而可以通过高压泵55将加热后的流体泵入环形空间内。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