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根据油井井口回压控制集油管网升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0903发布日期:2019-02-22 21:1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根据油井井口回压控制集油管网升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根据油井井口回压控制集油管网升温的装置。



背景技术:

测量回压的压力表安装在油井输油干线上。连接的位置靠近采油树油嘴。井口回压反映从油井到计量站之间地面管线中的流动阻力。若测得的回压高,说明油粘度高或因油中含蜡较多,蜡析出附着在管壁上,阻碍了油的流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油井井口回压控制集油管网升温的装置,以解决油井输油中的蜡析出附着在集油管网内阻碍油流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油井井口回压控制集油管网升温的装置,包括:井口,所述井口通过集油管网与计量分离器连接;

所述集油管网上具有压力传感器和加热机构;

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机构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集油管网的井口回压;

所述加热机构,用于熔化附着在所述集油管网内的蜡;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井口回压和设定回压控制所述加热机构对所述集油管网加热或者不加热。

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主体和加热腔;

所述加热主体具有所述加热腔,所述集油管网穿过所述加热腔。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线圈一端连接,所述线圈另一端接地或者电源,所述继电器的常开接点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常开接点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机构连接;

所述线圈,用于控制所述常开接点吸合或者断开。

优选地,所述集油管网上还具有回压闸门;

所述回压闸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集油管网。

优选地,所述回压闸门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集油管网打开或者关闭。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与人机交互电路连接;

所述人机交互电路,用于输入所述设定回压以及显示所述井口回压和/或所述设定回压。

优选地,所述人机交互电路,包括:按键和显示屏;

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输入所述设定回压;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显示所述井口回压和/或所述设定回压。

优选地,所述加热腔内具有保温棉。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主体,所述加热主体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具有第一侧板集油管网连接孔和第二侧板集油管网连接孔,所述加热主体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形成的内侧空间为加热腔;

所述集油管网穿过所述第一侧板集油管网连接孔和所述第二侧板集油管网连接孔。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油井井口回压控制集油管网升温的装置,以解决油井输油中的蜡析出附着在集油管网内阻碍油流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根据油井井口回压控制集油管网升温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

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根据油井井口回压控制集油管网升温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根据油井井口回压控制集油管网升温的装置,包括:井口7,井口7通过集油管网5与计量分离器8连接,集油管网5上具有压力传感器6和加热机构;压力传感器6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加热机构连接;加热机构,用于熔化附着在所述集油管网5内的蜡;压力传感器6,用于测量集油管网5的井口回压;控制器,用于根据井口回压和设定回压控制加热机构对集油管网5加热或者不加热。以解决油井输油中的蜡析出附着在集油管网内阻碍油流动的问题。也就是说,压力传感器6测量集油管网5的井口回压(即,井口回压值),如井口回压(即,井口回压值)大于或者等于设定回压(即,设定回压值,如:0.41mpa),则说明集油管网5中的蜡析出附着在集油管网5内阻碍油流动,此时控制器控制加热机构对集油管网5加热;如井口回压(即,井口回压值)小于设定回压(即,设定回压值),此时控制器控制加热机构对集油管网5不加热。

具体地说,在图1中,压力传感器6可选择德鲁克压力传感器600系列,德鲁克压力传感器600系列采用先进的微加工硅压阻传感器作为核心元件,隔离膜片采用哈氏合金,壳体使用不锈钢,隔离膜片的接头保证传感器在电气和物理上与被测介质完全隔离。与其他系列产品相比,德鲁克压力传感器600系列传感器减少内容容积,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好的稳定性,同时改善了温度特性,因此非常适合苛刻的工业和研发环境。德鲁克压力传感器600系列主要特点:抗高过冲压力能力、高精度0.08%fsbsl、高稳定性可达0.05%fs/年(典型值)、德鲁克压力传感器600系列温度范围宽:补偿温度范围:-20-80摄氏度,介质温度范围:-30-121摄氏度,环境温度范围:-20-80摄氏度,客户任意制定量程范围和多种测量方式选择:表压0-10kpa至0-6mpa之间任意选择。

在图1中,加热机构:包括:加热主体4和加热腔41;加热主体4具有加热腔41,集油管网5穿过加热腔41。加热腔41内具有保温棉。

在图1中,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继电器2的线圈一端连接,线圈另一端接地gnd或者电源3,继电器2的常开接点的一端与电源3连接,常开接点的另一端与加热机构连接;线圈,用于控制常开接点吸合或者断开。具体地说,如线圈另一端接地gnd,则控制器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如:5v或者3.3v),继电器2的线圈带电,继电器2的线圈控制继电器2的常开接点吸合,加热机构与电源3接通,加热机构对集油管网5加热。如线圈另一端接电源3,则控制器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如:0v),继电器2的线圈带电,继电器2的线圈控制继电器2的常开接点吸合,加热机构与电源3接通,加热机构对集油管网5加热。

在图1中,集油管网5上还具有回压闸门9;回压闸门9,用于打开或者关闭集油管网5。打开回压闸门9,井口7与计量分离器8连通,压力传感器6可测量集油管网5的井口回压;关闭回压闸门9,井口7与计量分离器8不连通,压力传感器6可测量集油管网5的井口回压为0mpa。此时,井口回压为0mpa,井口回压小于设定回压(即,设定回压值,如:0.41mpa),此时控制器控制加热机构对集油管网5不加热。

在图1中,回压闸门9为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用于通过电磁阀控制集油管网5打开或者关闭。一般来说,控制器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如:5v或者3.3v),电磁阀即可控制集油管网5打开,即井口7与计量分离器8连通。

在图1中,控制器,还与人机交互电路10连接;人机交互电路10,用于输入设定回压以及显示井口回压和/或设定回压。

在图1中,人机交互电路10,包括:按键101和显示屏102;按键101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输入设定回压;显示屏102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显示井口回压和/或所设定回压。具体地说,按键101每次调节步距为0.01mpa,按键101,可包括:增加按键和减少按键,增加按键和减少按键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在图1中,控制器可以为单片机或者plc等控制器,但是本发明的控制器优选为单片机;因为plc等控制器一般价格比较昂贵,价格一般在几千到几万之间,但是单片机的价格在几毛到几块钱之间,因此本发明的控制器优选为单片机。如:单片机c8051f121。单片机c8051f121是siliconlabs公司推出的一款完全集成了单片复合信号系统的微控制器。单片机c8051f121具有32个数字i/o引脚的64脚tqfp封装的单片机,并结合了高度精密的模拟数据转换器和一个高吞吐量8051cpu,这使得单片机c8051f121成为本发明的理想选择。即,本发明的控制器型号为c8051f121的单片机1。

在图1中,如果控制器为单片机1,单片机1具有若干输入io口和输出io口,单片机1的若干输入io口分别与按键101和压力传感器6连接,单片机1的若干输出io口分别与加热机构、回压闸门9和显示屏102连接,或者,单片机1的若干输出io口分别与继电器2、回压闸门9和显示屏102连接。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加热机构,包括:加热主体4和加热腔41;加热主体4具有加热腔41,集油管网5穿过加热腔41。加热腔41内具有保温棉。具体地说,压力传感器6和回压闸门9穿过加热机构的加热主体4与集油管网5连接。加热主体4的一侧具有第一侧板42,加热主体4的另一侧具有第二侧板43,第一侧板42和第二侧板43分别具有第一侧板集油管网连接孔421和第二侧板集油管网连接孔431,集油管网5穿过第一侧板集油管网连接孔421和第二侧板集油管网连接孔431。加热主体4可为圆形柱体(由上半圆主体和下半圆主体组成),加热主体4、第一侧板42和第二侧板43所形成的内侧空间为加热腔4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表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同等替换、改进等,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