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气井用电缆桥塞座封工具推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8536发布日期:2018-09-11 20:27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发领域,推筒应用在分级射孔工艺中,与电缆桥塞座封工具相连接,推动电缆桥塞,使其座封于套管内壁。



背景技术:

分级射孔工艺是当今在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工艺。该工艺对器材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该工艺需要使用电缆桥塞座封工具,通过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动力源推动,推力通过推筒作用到电缆桥塞上使其座封于套管内壁。这其中,推筒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常规使用的推筒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一些问题:1在装配电缆桥塞座封工具和电缆桥塞的过程中,无法观察到其装配是否可靠,扭簧是否成功卡入连接杆适配器的槽内;2该工艺在管串下放过程中,遇阻遇卡等情况时常发生。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推筒结构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新型针对现有生产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油气井用电缆桥塞座封工具推筒,为电缆桥塞座封工具与电缆桥塞装配提供方便;在整个分级射孔管串的传输过程中,通过对推筒的增加排沙槽、倒角的设计降低整个管串传输过程遇阻、遇卡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油气井用电缆桥塞座封工具推筒,推筒整体为空腔柱状体,腔体内电缆桥塞座封工具1、适配器6和桥塞连接杆5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电缆桥塞座封工具1未与适配器6连接的一端与推筒的一端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筒在与电缆桥塞座封工具1固连的一端设有倒角;推筒的侧壁沿轴线方向开有若干排沙槽7,同时侧壁上开有若干通孔作为观察窗3,观察窗3位于排沙槽7和排沙槽7之间,且窗口位置对应适配器6和桥塞连接杆5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排沙槽7的槽长与推筒沿轴线方向的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观察窗3为两个,沿推筒轴线对称分布;且两个观察窗3轴线重合,与推筒轴线相互垂直。

发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新型中所开的观察窗,使得在装配过程中,便于观察到桥塞连接杆和连接杆适配器连接的状态,判断是否到位,提高了装配的可靠性。排沙槽提供了射孔管串在下放过程中排除井内出沙的通道;排沙槽与观察窗错开,二者不重合,保证了整体的强度,避免应力集中。推筒上开设的倒角降低了射孔管串在下放过程中推筒遇阻推动桥塞提前座封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缆桥塞座封工具推筒、连接杆适配器、桥塞连接杆,扭簧等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扭簧连接关系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电缆桥塞座封工具推筒排沙槽设计示意图位置。

图4为图1中所示的倒角示意图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1-电缆桥塞座封工具;2-推筒;3-观察窗;4-扭簧;5-桥塞连接杆;6-连接杆适配器;7-排沙槽;8-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一种新型油气井用电缆桥塞座封工具推筒,新型推筒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具有观察窗3、具有排沙槽7、与电缆桥塞座封工具接触的端面的外侧有倒角3

观察窗3为对称结构,观察窗两端为半圆形,宽度大于20mm,长度大于120mm,观察窗下端距离d在120mm至160mm之间。

本实施例中,排沙槽7为6个,对称结构,为圆槽。该排沙槽7深度大于3mm,槽底处的壁厚要大于4mm,完全贯穿了推筒的外表面。3.在实施方式中:排沙槽7与观察窗3错开,二者不重合。其有益效果为:保证了整体的强度,避免应力集中。

推筒与桥塞座封工具接触的端面外侧具有大于3mm的倒角。

下面根据每个附图对本装置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在分级射孔工艺射孔管串下入井前,需要在地面进行管串的连接与装配。这其中,需要将电缆桥塞座封工具与电缆桥塞通过连接杆适配器、桥塞连接杆相连接。首先,将连接杆适配器、推筒与电缆桥塞座封工具相连接;在桥塞连接杆上端螺纹处旋入扭簧,下端与桥塞相连接;然后将桥塞连接杆塞入推筒并旋入连接杆适配器。在旋入的过程中,扭簧逐渐贴近连接杆适配器,直至扭簧突出部分卡入连接杆适配器槽内,此为锁紧状态,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原有的推筒的基础上设计了观察窗,通过该观察窗可以清晰的看到该装配过程,提升了装配的可靠性。

射孔管串在下井过程中要遇到纵向的阻力,井中沉积的泥沙会阻碍管串下行。本发明在推筒上设计了排沙槽,如图3所示。在下井过程中,井内沉积的泥沙可以通过排沙槽排出,减少电缆桥塞、桥塞座封工具局部所受阻力,有效降低了射孔管串遇卡的风险。

射孔管串在下井过程中,与套管内壁处于摩擦状态,尤其是在电缆上提的过程中,桥塞座封工具与套管的摩擦,该摩擦造成推筒滑动,推动电缆桥塞造成电缆桥塞膨胀卡在套管中,因而在推筒的上端设计一定尺寸的倒角,如图4。通过模拟电缆桥塞座封工具在套管中的滑动,证明该设计简单有效的减缓了推筒的滑动。设计主要考虑了推筒是整个射孔管串外径最大的部位,易与套管内壁摩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