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巷松动圈的阻化剂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4175发布日期:2018-09-28 18:0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巷松动圈安全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煤巷松动圈的阻化剂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巷道掘进后,原岩应力平衡被破坏巷道周围的煤岩结构发生变化,煤岩体内部应力将重新分布,巷道周围的岩石就会受到破坏而产生松动圈。

因此,通风煤巷大量产生的松动裂隙使空气很容易进入巷道松动圈内,增大了松散破碎煤与氧气相互接触的表面积,并能快速发生氧化发生反应释放热量,同时因松动圈内部散热条件不好,容易蓄热发生自燃。

易发火地点处于运输困难、空间狭小、行动不便的巷道。

由于巷道的空间狭小,无法解决煤巷松动圈自燃发火的问题,为了防止煤巷松动圈自燃发火需要向松散的煤巷松动圈内注入阻化剂,用来隔绝煤体表面与氧气的接触,抑制煤矿氧化的速率。但是煤巷松动圈的形状为环形,因此有一部分不易进行阻化剂注入。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一种阻化剂注入装置,用来防止煤巷松动圈的自燃与发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巷松动圈的阻化剂注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两个阻化剂液罐通过管线并联,由阻化剂连接管向煤巷内注入阻化剂液;每个阻化剂液罐分别与进水阀门、出液阀门连接。

阻化剂液罐为桶形,阻化剂液罐的上盖由法兰密封,阻化剂液罐的下层设置有筛孔隔板,筛孔隔板下为带有阻化剂的水溶液层,筛孔隔板上方设置有固体阻化剂层。

所述法兰与阻化剂液罐之间设置由C形密封圈。

所述筛孔隔板包括岩棉层、渗水层、筛孔层,所述岩棉层与固体阻化剂接触,岩棉层与筛孔层固定在一起,筛孔层与渗水层固定在一起;渗水层的两端均设置筛孔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以方便运输,材料低廉,降低用水量。双罐设计形式实现了连续作业,筛孔隔板的使用有效的实现了阻化剂缓释溶解和过饱和液流出浪费,从而使注入煤体的阻化剂液均匀,使其阻化效率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阻化剂液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2,两个阻化剂液罐通过管线并联,由阻化剂连接管向煤巷内注入阻化剂液;每个阻化剂液罐分别与进水阀门、出液阀门连接。

阻化剂液罐为桶形,阻化剂液罐的上盖由法兰密封,阻化剂液罐的下层设置有筛孔隔板,筛孔隔板下为带有阻化剂的水溶液层,筛孔隔板上方设置有固体阻化剂层。

所述法兰与阻化剂液罐之间设置由C形密封圈。

所述筛孔隔板包括岩棉层、渗水层、筛孔层,所述岩棉层与固体阻化剂接触,岩棉层与筛孔层固定在一起,筛孔层与渗水层固定在一起;渗水层的两端均设置筛孔层。

本申请的使用方法如下:供水管通过等径三通分别与第一阻化剂液罐1、第二阻化剂液罐2的供水控制阀3.4相连接,第一阻化剂液罐1、第二阻化剂液罐2的出口控制阀5.6通过等径三通汇集,可与煤巷松动圈预留钻孔连接。

阻化剂液罐1.2由顶部加注固体阻化剂12后,压紧盖严法兰上盖,第一阻化剂液罐1与第二阻化剂液罐2交替进行注阻化剂液11和加注固体阻化剂12,以实现连续作业。

通过分别打开和关闭阻化剂液罐1.2两端的入口和出口控制阀门实现两个罐的注液和加药转换。

打开供水入口阀门3高压水进入罐体底部,液位上升对筛孔隔板上部的固体阻化剂溶解,打开出液阀门5后在下部水力驱动下稀释后的阻化剂溶液11注入煤体内,发挥防火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