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可滑动式防尘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2120发布日期:2018-09-18 20:25阅读:29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巷道降尘除尘技术,具体是一种煤矿井下可滑动式防尘网。



背景技术:

煤矿巷道内通常悬挂有防尘网,其作用是对煤矿巷道进行降尘除尘。现有防尘网普遍采用一体式结构,导致其不便于巷道内的人员或物料通过。具体而言,当巷道内的人员或物料通过现有防尘网时,需要整体掀动防尘网,才能保证人员或物料顺利通过。然而,由于防尘网体积巨大,整体掀动防尘网不仅操作费时费力,而且极易损坏防尘网,由此严重影响降尘除尘效果。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防尘网,以解决现有防尘网不便于巷道内的人员或物料通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防尘网不便于巷道内的人员或物料通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可滑动式防尘网。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煤矿井下可滑动式防尘网,包括主体部分和滑动部分;

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第I立柱、第II立柱、第III立柱、第IV立柱、第I横梁、第II横梁、第III横梁、第IV横梁、第V横梁、第I纱网窗体、第II纱网窗体、第III纱网窗体、第IV纱网窗体;

第I立柱、第II立柱、第III立柱、第IV立柱自左向右依次排列,且第I立柱、第II立柱、第III立柱、第IV立柱位于同一平面;第I立柱的高度、第II立柱的高度、第III立柱的高度、第IV立柱的高度均一致;第I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I立柱的上端和第IV立柱的上端固定;第I横梁的左部与第II立柱的上端固定;第I横梁的右部与第III立柱的上端固定;第II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I立柱的中部和第II立柱的中部固定;第III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II立柱的上部和第III立柱的上部固定;第IV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III立柱的中部和第IV立柱的中部固定;第V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III立柱的下部和第IV立柱的下部固定;第I立柱、第II立柱、第I横梁、第II横梁共同围合形成第I窗孔;第II立柱、第III立柱、第I横梁、第III横梁共同围合形成第II窗孔;第III立柱、第IV立柱、第I横梁、第IV横梁共同围合形成第III窗孔;第III立柱、第IV立柱、第IV横梁、第V横梁共同围合形成第IV窗孔;第I纱网窗体嵌装于第I窗孔内,且第I纱网窗体上贯通开设有圆形预留孔;第II纱网窗体嵌装于第II窗孔内;第III纱网窗体嵌装于第III窗孔内;第IV纱网窗体嵌装于第IV窗孔内;

所述滑动部分包括横向吊环轨道、纱网帘体、帆布包边、横向抗拉绳、挂座、挂钩;

横向吊环轨道的轨道两端分别与第II立柱的上部和第III立柱的上部固定,且横向吊环轨道位于第III横梁的下方;帆布包边环绕固定于纱网帘体的四周;帆布包边的上边缘分别与横向吊环轨道的各个吊环固定;帆布包边的右边缘与第III立柱固定;横向抗拉绳的数目为多根;每根横向抗拉绳的两端均分别与帆布包边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固定,且各根横向抗拉绳自上而下等距排列;挂座的数目为多个;各个挂座均固定于第II立柱上,且各个挂座自上而下等距排列;挂钩的数目与挂座的数目一致;各个挂钩均固定于帆布包边的左边缘,且各个挂钩自上而下等距排列;各个挂钩一一对应地挂接于各个挂座上。

工作时,本防尘网(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煤矿井下可滑动式防尘网)悬挂于煤矿巷道内。风筒从圆形预留孔穿过。第I横梁的上方安装有水雾喷射装置。皮带输送机从第II横梁的下方穿过。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水雾喷射装置向下喷射水雾,由此在第I纱网窗体、第II纱网窗体、第III纱网窗体、第IV纱网窗体、纱网帘体上形成水膜。粉尘在扩散过程中一旦碰触到水膜,便会被水膜包裹并降落至地面,由此实现降尘除尘。在上述过程中,当巷道内的人员或物料通过本防尘网时,先将各个挂钩从各个挂座上摘下,再向右拉动纱网帘体,由此使得纱网帘体沿横向吊环轨道向右打开,从而保证了人员或物料从第III横梁的下方顺利通过。待人员或物料通过后,先向左拉动纱网帘体,使得纱网帘体沿横向吊环轨道向左合上,再将各个挂钩重新挂接于各个挂座上即可。

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防尘网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煤矿井下可滑动式防尘网通过采用全新结构,具备了如下优点:当巷道内的人员或物料通过本防尘网时,只需拉动纱网帘体,而无需整体掀动防尘网,即可保证人员或物料顺利通过,由此不仅使得操作省时省力,而且有效避免了损坏防尘网,从而有效保证了降尘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防尘网不便于巷道内的人员或物料通过的问题,适用于煤矿巷道降尘除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第I立柱,102-第II立柱,103-第III立柱,104-第IV立柱,105-第I横梁,106-第II横梁,107-第III横梁,108-第IV横梁,109-第V横梁,110-第I纱网窗体,111-第II纱网窗体,112-第III纱网窗体,113-第IV纱网窗体,114-圆形预留孔,115-皮带输送机,201-横向吊环轨道,202-纱网帘体,203-帆布包边,204-横向抗拉绳,205-挂座,206-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煤矿井下可滑动式防尘网,包括主体部分和滑动部分;

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第I立柱101、第II立柱102、第III立柱103、第IV立柱104、第I横梁105、第II横梁106、第III横梁107、第IV横梁108、第V横梁109、第I纱网窗体110、第II纱网窗体111、第III纱网窗体112、第IV纱网窗体113;

第I立柱101、第II立柱102、第III立柱103、第IV立柱104自左向右依次排列,且第I立柱101、第II立柱102、第III立柱103、第IV立柱104位于同一平面;第I立柱101的高度、第II立柱102的高度、第III立柱103的高度、第IV立柱104的高度均一致;第I横梁105的两端分别与第I立柱101的上端和第IV立柱104的上端固定;第I横梁105的左部与第II立柱102的上端固定;第I横梁105的右部与第III立柱103的上端固定;第II横梁106的两端分别与第I立柱101的中部和第II立柱102的中部固定;第III横梁107的两端分别与第II立柱102的上部和第III立柱103的上部固定;第IV横梁108的两端分别与第III立柱103的中部和第IV立柱104的中部固定;第V横梁109的两端分别与第III立柱103的下部和第IV立柱104的下部固定;第I立柱101、第II立柱102、第I横梁105、第II横梁106共同围合形成第I窗孔;第II立柱102、第III立柱103、第I横梁105、第III横梁107共同围合形成第II窗孔;第III立柱103、第IV立柱104、第I横梁105、第IV横梁108共同围合形成第III窗孔;第III立柱103、第IV立柱104、第IV横梁108、第V横梁109共同围合形成第IV窗孔;第I纱网窗体110嵌装于第I窗孔内,且第I纱网窗体110上贯通开设有圆形预留孔114;第II纱网窗体111嵌装于第II窗孔内;第III纱网窗体112嵌装于第III窗孔内;第IV纱网窗体113嵌装于第IV窗孔内;

所述滑动部分包括横向吊环轨道201、纱网帘体202、帆布包边203、横向抗拉绳204、挂座205、挂钩206;

横向吊环轨道201的轨道两端分别与第II立柱102的上部和第III立柱103的上部固定,且横向吊环轨道201位于第III横梁107的下方;帆布包边203环绕固定于纱网帘体202的四周;帆布包边203的上边缘分别与横向吊环轨道201的各个吊环固定;帆布包边203的右边缘与第III立柱103固定;横向抗拉绳204的数目为多根;每根横向抗拉绳204的两端均分别与帆布包边203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固定,且各根横向抗拉绳204自上而下等距排列;挂座205的数目为多个;各个挂座205均固定于第II立柱102上,且各个挂座205自上而下等距排列;挂钩206的数目与挂座205的数目一致;各个挂钩206均固定于帆布包边203的左边缘,且各个挂钩206自上而下等距排列;各个挂钩206一一对应地挂接于各个挂座205上。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I纱网窗体110、第II纱网窗体111、第III纱网窗体112、第IV纱网窗体113、纱网帘体202均采用目数小于等于120目的纱网制成。所述横向抗拉绳204采用微弹抗拉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