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开门防喷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8389发布日期:2019-01-18 19:08阅读:1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开门防喷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用井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开门防喷盒。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井连续油管生产作业中,连续油管防喷盒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在连续油管进出油、气井时,通过挤压胶芯,使胶芯变形密封连续油管与活塞周围空腔,从而防止油、气井内的高压介质释放到外界。

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连续油管生产作业面临着的超高压油气井,传统的单联防喷盒在高压油气井作业时,因为只有一个胶芯,若胶芯磨损失效,将给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同时现在普遍使用的圆柱形胶芯,在恶劣工况作业时,胶芯的寿命较低,无法完成一口井的作业要求,需要在作业时进行拆卸更换胶芯,降低了连续油管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开门防喷盒,能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达到的:一种双开门防喷盒,包括壳体,包括两套防喷盒总成,所述防喷盒总成包括液压驱动密封系统和门总成。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喷盒总成包括胶芯和抗挤压环,所述抗挤压环与胶芯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所述抗挤压环上部连接有固定限位结构,所述胶芯下部连接有活动铜套,所述活动铜套与液压驱动密封系统连接。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驱动密封系统包括活塞与柱塞,所述活塞与活动铜套连接,所述活塞和柱塞通过液压控制实现上下运动,所述柱塞位于胶芯的外侧,所述活塞位于活动铜套下部。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胶芯、抗挤压环和活动铜套的位置与门总成的位置对应。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门总成通过螺柱与壳体连接,所述门总成可绕螺柱旋转,所述门总成设有门锁。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胶芯、抗挤压环和活动铜套均为两体组合式结构。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喷盒总成顶部开有润滑油口。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设有对连续油管起到限位作用的铜套组,所述铜套组包括顶部铜套,上导向铜套和下导向铜套,所述顶部铜套,上导向铜套和下导向铜套均为两体组合式结构,所述上导向铜套和下导向铜套通过卡扣连接方式连接。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喷盒底部设有用于观察流出介质从而判断密封性的泄漏观察口。

泄漏观察口用于观察流出的介质,从而判断上、下两侧的密封件是否失效。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设有压力检测口。

压力检测口安装有阀芯,若需要检测防喷盒内压力时,则需要将阀芯拆除,安装压力表或者传感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双开门防喷盒具有双胶芯,作业时可使用其中一套胶芯工作,另一套作为备用。当第一套胶芯失效时,可以使用另一套胶芯。故有效的将胶芯的更换时间延长一倍,大大增加了作业的安全可靠性。胶芯采用分体式结构,可以在连续油管仍在井口中的情况下更换。同时双开门防喷盒具体两个盘根更换窗口,更换胶芯简单方便。

在防喷盒内部的铜套组采用超耐磨铝青铜,可有效的矫直导向连续油管,从而增加胶芯的使用寿命,使连续油管尽可能居中笔直的通过胶芯,从而延长胶芯的使用寿命。

在防喷盒的顶部,有连接润滑装置接口,在作业时,可对连续油管充分的润滑,从而延长胶芯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开门防喷盒纵剖图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开门防喷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部法兰;2-圆柱头螺钉;3-下壳体;4-下活塞;5-螺帽;6-活动铜套;7-柱塞;8-胶芯;9-抗挤压环;10-下螺柱;12-中间法兰;13-上活塞;14-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6-上壳体;17-轴套;18-下导向铜套;19-上导向铜套;20-顶部铜套;21-卡箍;22-圆柱头螺钉;23-门总成;24-门锁;25-上螺柱;26-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2所示,双开门防喷盒下部为法兰连接;双开门防喷盒上、下均由两个独立的液压缸系统,上部液压缸系统通过上螺柱25连接,上螺柱25与上壳体16为螺纹连接,上螺柱25与中间法兰12由螺帽5连接;中间为门总成23,门总成23装配在上螺柱25上,可绕上螺柱25进行旋转,门总成23上有门锁24,可在门总成23关闭后进行限位;下部液压缸系统通过下螺柱10与中间法兰12螺纹连接,下螺柱10与下壳体3通过螺帽5连接;中间为门总成23,门总成23装配在下螺柱10上,可绕下螺柱10进行旋转,门总成23上有门锁24,可在门总成23关闭后进行限位。

下活塞4安装在底部法兰1内孔中,下壳体3通过圆柱头螺钉2固定在底部法兰1上,并对下活塞4进行行程限位。

柱塞7安装在下壳体3的内孔中,并通过下部柱塞7的导向套进行行程限位,下部柱塞7的导向套由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4固定在下壳体3上。

上活塞13安装在中间法兰12内孔中,并由上部柱塞7的导向套进行行程限位,上部柱塞7的导向套由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4固定在中间法兰12上。

柱塞7安装在上壳体16的内孔中,轴套17与上壳体16螺纹连接,并由轴套17对柱塞7进行行程限位。

顶部铜套20、上导向铜套19、下导向铜套18采用两体组合式结构,并采用互扣结构首尾连接,顶部铜套20通过分体式的卡箍21固定在轴套17上。分体式的卡箍21通过圆柱头螺钉22连接。

在上、下两个柱塞7内安装活动铜套6、胶芯8、抗挤压环9。

底部法兰1、中间法兰12上开有压力检测口,并安装有阀芯26,若需要检测防喷盒内压力时,则需要将阀芯26拆除,安装压力表或者传感器。

底部法兰1上有泄漏观察口J,用于观察流出的介质,从而判断上、下两侧的密封件是否失效。胶芯8挤压油口A、胶芯8泄压油口B控制下活塞4的上下运动;

下壳体3开有液压油口C、D,控制柱塞7的上下运动;中间法兰12开有液压油口E、F,控制上活塞13的上下运动;上壳体16开有液压油口G、H,控制柱塞7的上下运动;卡箍21开有润滑油口I,用于连续油管的润滑。

本实施例中,相邻装置结构之间的密封使用盘根密封,图中均已示出。

这种独特的设计可以使操作者使用其中一套防喷盒总成工作,另一套作为备用。当第一套防喷盒总成失效时,可以使用另一套防喷盒总成。可以有效的将使用寿命延长一倍,大大增加了作业的安全可靠性性和作业效率。更换密封结构操作简单,两套密封结构都可以通过侧门进行更换,并且可以在连续油管仍在井口中的情况下更换。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双开门防喷盒通常安装在防喷管和注入头之间。当连续油管作业时,连续油管穿过防喷盒的通孔,顶部铜套20、上导向铜套19、下导向铜套18、活动铜套6,采用超耐磨铝青铜,硬度比连续油管低,在保护连续油管的同时,对连续油管进行矫直和导向作用,使连续油管尽可能居中笔直的通过胶芯8,从而延长胶芯8的使用寿命。

在连续油管作业时,可以使用下部胶芯8,操作液压控制系统从A口打压注油,下活塞4在液压力的推动下,带动活动铜套6一起向上运动挤压胶芯8变形,从而密封连续油管与柱塞7的环腔。实现对连续油管的密封。

当下部胶芯8需要更换时,首先将防喷盒里的压力降为0,再操作液压控制系统从B口打压注油,使下活塞4完全退回,将门总成23打开,操作液压控制系统从D口打压注油,柱塞7受液压力向下运动,使胶芯8、抗挤压环9完全露出,胶芯8和抗挤压环9为两体组合式,可以在有连续油管的情况下,进行更换。铜套也为两体组合式,也可根据磨损情况进行更换。更换新配件后,操作液压控制系统从C口打压注油,柱塞7受液压力向上运动关闭窗口,用门锁24将门总成23锁死。

当下部胶芯8失效后,可以使用上部胶芯8,操作液压控制系统从E口打压注油,上活塞13在液压力的推动下,带动活动铜套6一起向上运动挤压胶芯8变形,从而密封连续油管与柱塞7的环腔,实现对连续油管的密封。

当上部胶芯8需要更换时,首先将防喷盒里的压力降为0,再操作液压控制系统从F口打压注油,使上活塞13完全退回,将门总成23打开,操作液压控制系统从G口打压注油,柱塞7受液压力向上运动,使胶芯8、抗挤压环9完全露出,胶芯8和抗挤压环9为两体组合式,可以在有连续油管的情况下,进行更换。铜套也为两体组合式,也可根据磨损情况进行更换。更换新配件后,操作液压控制系统从H口打压注油,柱塞7受液压力向下运动关闭窗口,用门锁24将门总成23锁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